
如果我们想取得进步,就必须不断改进我们的观念和为我们的理想留出空间。这是崛起的使命之必然。
江西省煤炭集团公司,一家在集团构架、结构调整、资本运作等各方面都不断接受挑战、开拓进取的国有企业,在短短4年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快速成长。它成功地摆脱了困境,在艰难的新生中积蓄着新的力量,谋划着新一轮的发展。从煤炭资源小省的缝隙中突破,找寻到行业崛起的途径,为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提供着不竭的动力。
在市场完全竞争的环境下,有几个话题值得业内人关注、研究:煤炭行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国有资源性企业的发展战略问题;有效的资源整合问题;技术支持和人才短缺问题。
这几点代表了业界对煤炭发展的普遍关注点。困扰赣煤集团的是如何将微弱的“家业”以有效的资本手段和管理手段整合到一个框架中并发挥出效益,以期改变煤炭原来“脏、黑、乱”的形象。
江西的煤炭开采量不到全国的1%,行业地位较弱。煤炭集团公司组建后,以易光景为首的领导班子决心改变弱势,既要做大做强煤炭主业,又要拉长产业链条,拓展非煤业务,做精做优非煤产业。易光景上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时就直言:“致力于创造一个宽松的任职环境、平等的竞争环境、温馨如家的生活环境,让大家的聪明才智尽情发挥,在市场的舞台上演绎出一幕幕精彩的话剧。”
用他本人的话来讲,赣煤集团别无选择。如何实现新时期的历史使命,赣煤集团下一步的发展前景何在?他深谋远虑、静布棋局,4年过去了,赣煤集团的战略架构已初现端倪,公司资产、资本总量快速扩张,集团多次荣获江西工业崛起奖和优秀企业奖2002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赣煤集团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期。
行业矛盾:上与下的难度
曾几何时,煤炭作为国家的经济命脉之一,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力发展国有煤矿,为煤炭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日益加剧,一时间“大、中、小煤矿一起搞,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产业政策带来了诸多问题,虽然赣煤集团2003年产量已达到17亿吨,但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煤炭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等深层次矛盾日渐显露。
近两年,全国煤炭经济形势好转,这主要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是需求的拉动,并不完全是行业自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结果。煤炭行业发展的基础十分薄弱,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仍十分突出。企业效益增加主要是依靠产量和价格的恢复性上升,煤炭企业本身获得的价格上涨收益并不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仍给国有煤炭企业长远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江西是一个缩影。从客观条件看,江西煤炭资源少,资源枯竭加剧了资源紧张的状况;从行业生产水平看,安全保障能力弱,由于安全投入较少,同时技术水平、技术装备较低下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安全生产难度较大;从体制和制度上看,赣煤集团一直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办社会职能负担十分沉重,赣煤集团改革改制进程缓慢,在竞争中步履艰难;从行业收益分配看,煤炭价格仍不合理,成本不完整,历史欠账多,职工收入低,生活质量差,难以跟上全面奔小康的步伐。尽管有着种种困难和矛盾,但赣煤集团仍毫不动摇地坚持大局观,2004年牺牲部门利益达2000万元,优先保证电煤需求,严格履行合同,并多供应了100万吨电煤。
只有“上”与“下”的互动,才能和谐发展。“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在煤炭行业工作了30多年的易光景直指问题的焦点。这位从基层矿工干起的老总,工作起来雷厉风行、废寝忘食,言语措辞朴实无华,国家的大局意识了然在胸,他带领赣煤人矢志不渝,在“上”与“下”的长度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几年来,煤炭集团上下齐心,努力发展壮大自己,提高了赣煤集团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主业变革:进与退的深度
长期的计划经济和进入市场后生产经营的低位运行,使国有资源性煤炭企业沉淀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花大力气对其进行处置、消化。在经济转型的大变革时代,“进与退”是如此的重要和艰难?
国有资源性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重心在于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怎样发挥资源性企业的优势,找到市场定位,达到立足主业,做强做大。企业决策者的目标应该是深化国企改革,转变机制,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握“进”的深度,为社会、为员工创造更多的财富。
既要发展增量更要盘活存量。资源枯竭矿井是企业沉重的包袱和亏损源头。“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看似简单的解决方向,实则是困难重重。就医、上学、用电用水等摆在职工面前的生存问题,如何解决、怎样找到出路?如何把握“退”的深度?易光景提出要关注国有资源性企业的产权改革: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要以较少的国有资本带动、控制、影响更多的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实现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
几年里,省煤炭集团公司已将12个资源枯竭矿井关闭破产,其中国家给予财政补贴25亿元,核销银行呆坏账5.85亿元,使7.41万名职工得到了妥善安排。赣煤集团整合破产后企业的有效资产组建新企业,给职工们提供就业的新平台。并着力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实行企业内部退养统筹和内部医疗保险;实行财务、物流配送、安全生产微机管理;对企业教育、医疗资源进行经营改革,使企业办社会的服务业实现市场化、产业化。这一系列盘活存量的新举措,改变了员工的观念,增强了适应市场、适应竞争的能力,员工在感受市场竞争压力的同时,有效地将压力转变成了拼搏的动力。
赣煤集团大“破”后而大“立”。2001年底,有着105年历史的萍乡矿业集团改组为新的有限责任公司,改变了国有独资的性质,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丰城矿务局也于2001年成立了江西丰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花鼓山煤矿、大光山煤矿和八景煤矿均实行内部模拟股份制改革试验,有效地调动了企业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明显改善了企业经营状况。2002年7月2日,安源股票在百年之后重回证券市场,募集资金4.8亿元,当年实现利润5300万元。赣煤企业在改制后显现出发展的巨大潜力。主业在“进”与“退”之间总量大增,集团公司2002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资源整合:左与右的宽度
煤炭企业要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优势地位、获得新一轮的发展,就必须调动所有的原始积累,换言之,整合有效资源,集中优势,向左抑或向右,向新的方向全力以赴。变以资源为基础,以机会为导向的国有企业,调整为以能力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的大企业,依靠卓越的战略和决策,将企业稳健地带向成功。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认同。多元化不失为企业成长的一种方式。主业与副业之间也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事实上,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不管多元化还是专业化,只要能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能推动企业向前发展,都应该是不错的战略选择。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成功的多元化经营总是“形散而神不散”,总有严密的产业逻辑,有统摄、派生“多元化”的“一元”,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必须专注、有韧性。当市场化已成气候,竞争已没有前方和后方之分的时候,向左与向右,来自市场的硬度将逼迫企业学会打硬仗。
赣煤集团,战略定位前无参照,所有的企业战略调整并不是一学便会的,仅仅有国有企业背景和政府资源似乎难以解决市场发生的问题。产业的兴衰是正常的事情,行业的发展趋势从来都不会呆在高位不动,曲线性的调整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易光景在运动中探索企业战略观,他深知不管是企业管理理论还是具体的企业运营实践,都是在印证战略纵深的有效性,将资源集中在某个关键业务和关联业务领域,将有利于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按照常理来说,一个企业绝对应该在发展中抓住化解行业风险的机会,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迅速做大,改变自己的形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那些强调共同责任和利益的企业才能长期繁荣发展,赣煤集团的战略模式——资源有效整合渐成雏形。企业的战略选择在很多时候可能根本不是依据完美辩证的理论,理性分析清楚各种数据之后的结果,而更多的需要在变化的市场中灵活把握。赣煤集团历经多元化的起步、发展、巩固、提高,再发展、再巩固、再提高的阶段,如何掌握宏观经济的脉动,如何把握“向左”与“向右”的宽度,对于赣煤集团显然很重要。
易光景和集团领导一班人适时地把加快非煤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一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择优发展。二是扶优扶强,形成建材、机械、化工等几大支柱产业。三是抓大放小,果断关停扭亏无望的企业,放开经营,宜包则包、宜租则租;新上项目一律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运作;提高非煤企业效益,通过技改壮大规模,提高技术含量,促进产品品种、质量档次的不断优化升级。2003年,全公司非煤产业的产值已占总产值的55%,形成了除原煤生产外,建材、化工、机械、电力、建筑、客车制造、客车空调、旅游、商贸等非煤产业格局。
创建工业园区是江西煤炭集团公司在跳出主业求发展的一大手笔。易光景抓住全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机遇,创新地提出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来经营矿山,实现“项目入园、工人进城”的战略决策,分别在南昌、萍乡、新余创建了3个科技工业园区,这对实现煤矿产业转移、工人进城务工起着重要的作用。
易光景传承前人,以一种新的战略眼光引领矿工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赣煤集团在喀麦隆创办医院、在阿尔及利亚首都承建机场塔楼和控制中心……这一切似乎都在说明与煤海有着千丝万缕情结的易光景,有谋有略,他在架通着煤与市场海洋的桥。
企业就像一条船,正是共同的使命感创造了赣煤集团崛起的今天,它的艰苦奋斗历程,书写了企业突破自我、追求理想的篇章。这条船,深负使命,战斗在船上的每一个人互相信任、同心协力,而“船长”——易光景将这种共同抱负和认同感渗透到组织的每一个角落,把所有人团结在使命的周围,令赣煤集团这条航船快速、稳妥地驶向远方……
一片长在地心的森林
关于煤,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种诠释,黑姑娘、黑天鹅,而最本质的理解——煤是长在地心万年的树。在拜访江西省煤炭集团公司总经理易光景的时候,眼前的他宛如一棵长在地心的树,根深叶茂。其实更为直接的表达是,他是长在煤矿工人心中的树,为每一个矿工遮风避雨。多少次与死亡的擦肩而过,多少次的泪流满面,他一如既往,激情不竭,奋斗不已。这位有着诗情画意的企业家,神奇之处在于让一棵棵像他一样长在地心的树,汇集成一片森林,同样长在地心、长在江西中部崛起的中心。好一片森林……
徐旭红:“啊,煤,我的初恋情人,我的黑天鹅,我的黑姑娘!”这首诗我经常听您随情而发,为什么您对煤有着这么深厚的感情?
易光景:我本来应该是一位飞行员,当时体检各方面都过关了,阴差阳错,却被挑选为学采矿。那样的岁月,服从组织是天职,就这样我在山东矿业学院学习了5年。1970年我被分配到英岗岭矿区,从采煤工干起,历经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磨砺。1984年,从矿长到局长,系统内都戏称我为“少帅”。和煤打交道34年,好几次和死神擦肩而过,的确也有过后怕,但每次下井,我都能感觉到“黑姑娘”的热情和她那金子般的光芒。当她用火热的嘴唇吻我裸露的肩膀时,我的心总是热流澎湃。在她的怀里,我哭过、感动过,但更多的是欢笑。每当我手捧着她时,我在想,34年来,她已经悄无声息地占领了我的心、侵入了我的灵魂。我感觉到我的血液都浸染着黑色,这种情感很多人不理解,尽管这样,我还是几十年来与她静静的交流,不需要声音,只要我能触摸到她,走到哪里,我都会依恋她,都会牵挂着她。
徐旭红:新余花鼓山煤矿的矿工安居工程令人感慨万千,您如何提出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来经营矿山的?
易光景: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煤矿经济的落后造成矿工居住条件很差,我很痛心。我希望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萍矿、新余花鼓山矿已见成效。这都是“职工出一点,企业拿一点,集团补一点”的“三点法”带来的效果。我们是沿着省政府着力经营城市、改善投资环境、打造城市品牌的思路,提出要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来经营矿山。那些曾经为企业和国家作过贡献的煤矿工人,他们应该把矿区建设融入到城市一体化之中,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他们曾经义无反顾、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今天,我们更应该拧成一股绳,团结拼搏,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创造新的辉煌。这么多年来,我很忙碌,集团所有的矿井我都很熟悉,我了解工人们在想什么,无论出现任何艰难困苦,我都希望与矿工兄弟们一起分担,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这个家姓“煤”,我为煤矿有这样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感到骄傲和自豪。
徐旭红:作为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应该是重中之重,江西省煤炭集团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易光景:的确,煤炭业是个艰苦、危险的行业,又是一个难以替代的产业。我们在任何时候始终坚持把安全作为煤炭企业的头等大事。2004年,河南、陕西连续发生两起特大安全事故,虽发生在外省,但毕竟是同行,我们同样忧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集团的煤炭生产安全难度更大,36对矿井当中有半数以上为高瓦斯、高突矿井,是事故多发地区之一。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安全工作并没有完全好转。我们认真分析了集团企业安全现状,既有客观条件的原因,更有主观方面的问题。
因此,我们首先应提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安全发展观”,时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把安全作为生产力,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保护职工生命,维护职工身体健康,建设本质性安全矿井。其次,大搞质量标准化,务实煤矿的安全基础。2004年安源、曲江等矿井的质量标准化走在前列,力争2005年更深入、更广泛、更扎实地开展起来,使质量标准化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再次,强化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投入,在2004年安全投入1亿多元的基础上,集中资金改善安全设备,不断提高矿井抗灾能力。同时加强对职工的安全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素质,下决心解决管理不到位和落实不下去的问题,把安全工作抓得更严、更紧、更实。我们正在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花大力气,努力实现安全工作的好转,直至根本好转。通过2—3年的努力,使矿井百万吨死亡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徐旭红:煤矿给外界的印象一直是比较危险、苦、累。现在的煤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您对赣煤集团的远景规划吗?
易光景:我们对赣煤集团的未来充满信心。曾有人说,煤炭行业是夕阳行业,我不赞同这种看法。我认为没有夕阳行业,只有夕阳企业,更何况国家确定了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战略,煤炭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作为一个资源性企业,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是需要通过实践解决的问题,“立足煤炭做强做大”,延长产业链,要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支柱产业。把握发展机遇,跳出主业做精做优,走一条主业凸显,副业突优,多元化经营的道路。赣煤集团正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紧跟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步伐,努力实现江西煤炭工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流的经济效益,一流的质量标准化矿井,一流的文明整洁矿井”是我们煤矿的新要求,我们不仅要在形式上让人耳目一新,在内容上也强调要有新观念。我希望在矿工的心里有一座座文明整洁的矿区,只有我们自己发自内心的热爱,煤矿黑、苦、脏的面貌才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有信心打造煤矿新天地。我们是长在地心的一片森林,我们会尽情燃烧,发挥我们的光和热,用我们的双手将心中的“黑姑娘”打扮得更美丽!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