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首次被列入今年全国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之中。这是继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之后的又一个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战略。中部省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挑战和考验,同时也纷纷提出了各自的发展战略。河南提出:“中原崛起,河南先行”;湖北提出:“中部崛起,武汉先行,意在打造中部中心城市”;湖南提出:“中部崛起,湖南向南,不东张西望,意在融入珠江三角经济圈”;江西提出:“江西现象,意在领跑中部”;山西利用煤炭资源优势提出:“中部崛起,山西突围”;安徽提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在1月25日召开的安徽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与会代表就“中部崛起安徽怎么做”这一话题展开了探讨,为安徽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谋篇布局。
2004年,安徽省各项发展都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其中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8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500亿元大关,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两位数。成绩面前,他们思考最多的是不足,谋划最多的是发展。
1月25日,安徽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后,与会代表围绕安徽省省长王金山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展开了“中部崛起安徽怎么办”的探讨,“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发展战略成为本次大会的中心议题,代表们关注最多的仍然是发展。
软环境创造是核心
代表们认为,中部地区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全国性的全局发展战略,政策的边缘化,导致制造业衰退、就业萎缩、劳动力大量外流、投资和内需不旺,使安徽处于“不是东,不是西”的尴尬境地。经济学家对这种经济现象称之为——“中部塌陷”。安徽处于“中部塌陷”的东部,与长三角经济“隆起带”有明显的“经济断层”。如何消除这个断层?安徽必须趁势而上,只有早行动、快行动,才不至于处于被动。
代表们指出,一个地区发展的好坏,除了自身优势,关键是人。虽然改革开放已20多年,加入世贸组织已历时三个春秋,但地处内陆的安徽省,人的观念、意识、精神状况依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阻力。
浙江能迅速发展,以至出现对我国经济影响深远的“浙江现象”,其背后蕴藏着一种深厚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奋发有为的精神力量,很值得安徽借鉴和学习。在软环境建设上,安徽省要树立奋力崛起的信心,彻底摒弃一切不利发展的精神因素,只有这样才能铲平发展道路上的核心障碍。
代表们强调,在打造精神方面软环境的同时,还要将经济发展必备的其它软环境治理好,重新打造信用安徽、生态安徽,改善安徽的投资环境,降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成本,发挥安徽省矿产资源、水资源、人才资源的优势。受资源瓶颈和劳动力成本的制约,东部地区产业正逐步向外转移。由于安徽省紧靠东部,毗邻长三角,是产业梯度转移的首选地,因此,必须营造良好投资环境,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将安徽打造成投资者的乐园,让一切资本、技术、设备、人才涌入安徽这片热土。
打破交通瓶颈是关键
要想富先修路,近几年,安徽省公路网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高速公路建设突破1000公里大关。但有代表指出,铁路交通仍然是制约安徽省发展的“瓶颈”。从安徽交能图上可以看到,从省会合肥到江苏南京,虽然直线距离不远,但目前没有铁路直接相连,合肥到南京的列车,需要北上蚌埠或者南下芜湖进行周转,至少需要4个小时才能到达。而从合肥到武汉目前也没有铁路,从江西九江周转,到达至少需要8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很明显,无论是承东启西还是融入长三角,安徽面临一个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打开交通瓶颈。
中央和安徽都意识到铁路交通对安徽经济发展的制约,经过多年的谋划,在各方面的努力下,2004年12月28日,安徽三条铁路线同时举行了开工典礼,分别是合肥至南京、合肥至武汉和安徽铜陵至江西九江。这三条铁路,也是安徽省“861行动计划”中“通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条铁路建成之后,大大拉近了安徽省与周边地区的时空距离,大大改善了安徽的发展环境。据有关部门透露,继铜陵、芜湖、安庆三座长江大桥竣工通车后,另外三座长江大桥又在规划之中,高速公路建设也有很多在建和即将开工的项目。同时,由于前几年经济滞后而带来的飞机航线较少的问题,也正在一步步改善,众多濒江达海港口、码头也在进行改造和提高,一个通达四方的立体交通网正在助安徽省崛起。有人讲,到那时候,你想不发展都有人推着你发展,甚至有人说,安徽将会出现一个发展的“井喷现象”。
工业发展是根本
安徽历来以农业大省著称,但是大而不强。所以近年来一直在探讨和研究中,既往东看,又往西看,还往中部看。有关部门对此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并逐步形成共识。结论是安徽差就差在工业,核心是工业化水平问题。所以今年安徽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开始大步向工业化迈进。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所以在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有了一个稳定的局面后,还要加快富裕的步伐,那就是要加强工业化,加快工业发展。为此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个“861”行动计划。其中的“8”就是八大重点产业基地,半数以上是工业为主。
发展工业必须要符合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找准切入点。安徽省有三大优势较为突出,人才技术资源、旅游能源资源和已有的发展基础。人才技术方面,主要是省会城市合肥市,大专院校较为密集,是有名的科技城,有取之不竭的人才资源。旅游主要是以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为主体的自然风光和以徽派建筑、徽商为代表的徽文化;能源主要是两淮煤炭,估计到2010年安徽省年产煤炭能力将达1亿吨。发展基础已是有目共睹,国有企业已形成了马钢集团、海螺集团、江汽集团、徽商集团、铜陵有色集团五大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马钢已超200亿元,而2003年仅1户企业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已经涌现了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处于领先水平的企业和产品。代表们据此认为,只有依托这些资源和优势,工业发展才最具捷径。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