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国企联培训中心组织召开的“全国首届马铃薯产业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招商引资经贸洽谈”高级研讨推介会日前在京举行。会上,专家预测,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到近年可发展到500万公顷,总产量可达到1800万吨。因此,要把握好历史机遇,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
有专家指出,马铃薯产业面临着三大发展机遇: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对马铃薯食用量不断增加;中国快餐迅猛发展。这将促使我国马铃薯产业由过去的以直接食用为主转化为以加工产品为主的集约化经营阶段。
专家们认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大发展和由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变成强国奠定了大前提。
国家应该从产业政策上把马铃薯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作物,从育种、种薯生产、加工原料、加工企业、营销全过程进行产业设计与支持。马铃薯在冬作农业和西部共性(旱作)农业都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和巨大的潜力,亚太地区别无二家与我竞争。
目前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是单产较低和加工比例较低,产业链较短,市场化程度较低,从业公司小且少,按一般发达国家的经验,每一元的马铃薯农业产值(原料值)加工增值至5元至6元,1999年全国马铃薯产量的原料产值约300亿元,如果20%加工成休闲食品,产值可达300亿元至350亿元。再之,10%的种薯市值(比商品薯高一倍)可达60亿元,40%的鲜薯加工成淀粉(一般增值40%)可形成168亿元的市值,剩下的30%鲜薯作为商品薯上市,产生100亿元的GDP,这样就形成628—688亿元的GDP,至于淀粉再加工后的增值都不计算在内。
为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办量作好区域布局、产业布局和投资布局等方面的规划,使马铃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确定我国农业在亚太地区的竞争优势。
技术层面要加强专用品种的培育与推广,特别是早熟、高产、优质品种,炸片、高淀粉品种,多抗性品种的选育,以满足不同生态、不同耕作区、不同用途的专项需求。国家应拨专款在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建立专用品种选育评价中心。早熟、高产、优质品种的栽培,使广大的二季作区和冬作区农业发展效益大增,高淀粉品种每增加1%的淀粉含量,企业可增收5%。做好炸片、炸条品种选育,为休闲和快餐食品企业提供合格原料。
另外,大力开展种薯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建立高效的脱毒快繁技术体系,重视产后、贮运技术研究,引进开发各种加工设备,组建种业、商品薯各种加工品的企业或企业集团。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