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今国内外的新形势下,中关村科技园区如何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必须实现5个突破:
理论上要冲破坚冰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指出:“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共产党的先进性凝聚为理论的先进性,理论的先进性又突出地表现在能不能直接面对和总结实践中的鲜活经验,能不能将先行的实践提升为先进理论。而中关村的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迫切需要理论的指导:如何认识和坚持局部试点与全局的关系;如何认识和把握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的关系;如何认识和调整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的关系;如何认识和界定追赶型国家在自主创新上的企业、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等等,没有理论上的突破就很难有制度、政策和工作的突破。
发展环境要打破局限性 加强自主创新,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整体环境还不能完全适应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有不少制约因素阻碍自主创新。“拿来主义”是相当有效且低成本的。然而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无法仅通过“拿来主义”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发展自主创新就是必然。因此,要创造有利于以自主创新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局部发展环境。中关村发展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集中反映了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严重滞后制约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影响着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
管理体制上要发挥出1+1>2的作用 中关村是一个开放式、市场化园区,园区内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中介组织、政府四大类型为主体,其体制是典型的市场化分散决策体制。在市场经济分散决策条件下,怎样使分散在不同行政隶属的各单位和有着各自利益目标的实体在园区发展建设中发挥1+1>2的作用?我们的基本原则是:创造环境、整合资源。我们的方法是:尽可能运用规划来协调和统一中长期的共同发展目标;通过沟通、协调促进各方合作;通过服务和中关村品牌引导各种资源整合。
决策和执行能力上要敢拍板、敢担责 加强自主创新面临许多深层次问题,如投融资体制问题、产权制度问题以及缺少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制度问题等等。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呼声非常强烈,相应解决的方案、办法也达成共识,关键是对于看准的事敢不敢拍板决策、敢不敢承担责任,这实际上是执政本领、能力和魄力的综合体现。对于自主创新问题,我们既要有危机感,更需要有“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胆识和能力。提高决策和执行能力,是加强自主创新的迫切要求,是共产党先进性之所在。
试点上敢于突破条条框框 最近,北京市政府提出了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10项举措,同时又向国家提出了8条进一步发展中关村的政策建议,实质是希望中央有关部门能在中关村先行试点。
先行试点,解剖麻雀,以点带面,这些都是我党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作风和方法,是保持共产党先进性的成功经验。中关村要进行的政策和制度创新,绝大多数是需要中央部门决定的,如产权、金融等。因此,希望国家有关部门把中关村作为新一轮改革的试验田,这样中关村才能成为真正的全球创新创业中心之一,成为党中央和全国人民能寄予厚望的加强自主创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的基地之一,进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的局面。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