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块资源丰富、山河壮丽的宝地,又是一块充满魅力亟待开发的热土。
从旧城北门外吕祖庙内的“神石”到“矿藏之乡”的美誉;从晋中通往晋南的兵家必争之地到纵贯县域的南同蒲铁路大动脉,悠悠历史和撼人心魄的人文地理风情,赋予了改革激流中灵石儿女特有的人生风采与创业情怀!
此刻就让我们走近企业家王建国和他领导的宏源选煤有限公司,走进他们的精神家园、创业历程和高洁追求……
危难之处显身手 重整河山寄宏愿
乐观向上的精神与果敢智慧的头脑在他身上融为一体,临危受命的他以气吞山河之势,大刀阔斧,宏图再展,带领宏源人阔步迈向新征程!
1983年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灵石县委、县政府也乘改革东风,提出筹建一座坑口、群矿结合型选煤厂的战略构想。在省、地、县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1984年元月,省计委批准建设占地面积163亩,设计规模为年入洗原煤60万吨,洗精煤40万吨的中型洗煤厂,也是当时晋中地区最大的洗煤厂。1986年7月1日,洗煤厂正式破土动工,1989年10月,全部安装就绪,进入试生产阶段。然而,由于缺乏市场开发能力,经营上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生产的需要,质量不合格,产量上不去,发展陷入困境。
县委、县政府通过认真分析形势,查找原因,认为销售与发展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使企业走出困境,当务之急必须选出一位懂经营、识营销、会管理的有识之士撑起一片蓝天。生死存亡的关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时任县腐植酸公司经理的王建国,从不言败的他走马上任运销副厂长的职务。上任伊始,救厂于水火的心情不容他稍有半点喘息,他马不停蹄,访用户、跑铁路、搞联营,历经千辛万苦,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以他杰出的才华和超人的胆识、敏锐的市场眼光、扎实苦干的经营和独具一格的营销战术,扬起了销售龙头,当年就发运15万吨;1992年发运17万吨,实现利税100余万元。
1993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企业再度陷入低谷。根据王建国杰出的表现与应对市场的能力,历史再一次顺理成章地选择了他,赋予了他支部书记兼厂长的重任。他不辱使命,不负重任,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及时调整经营机制,在企业内部全面实行以模拟市场核算为中心的目标成本管理,狠抓职工培训,全心全意依靠职工,使企业出现了转机。当年在弥补亏损的情况下还盈利70万元,1994年发运18万吨,实现利税467万元;1995年实现利税476万元;1996年实现利税571万元;1997年实现利税576万元。企业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王建国本人连续两年荣记二等功、一等功各一次。
一年一个新台阶让宏源人看到了这位当家人的魄力,也看到了重整河山之后宏源即将迎来的美好明天。
循环经济创新路 二次创业天地宽
用辛勤汗水浇灌心中理想花蕾,用开拓奋进的坚实足迹不断抵达创业新海岸,他们一路高歌猛进,以豪迈志气为宏源世纪腾飞光荣奠基!
1997年,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在灵石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企业进行了产权置换,由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由原来的灵石洗煤厂更名为灵石县宏源选煤有限公司,王建国再次荣任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他充满自信地说,我们要宏图大展、源远流长。
体制的变化,把生产者、经营者的利益和企业的发展命运绑在了一起,融为一体,为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客观现实的要求迫使企业的经营者和决策者作出更勇敢、更明智的决断。
王建国经常告诫他的领导班子和员工,当今时代,市场机遇稍纵即逝,只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企业才能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如果裹足不前、小富即安,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小企业必将苦不堪言。因此,为了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改变单一经营所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已迫在眉睫。在反复调查、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宏源人在王建国的带领下,果断决策,进行二次创业,调产上项。一是投资2000多万元兴建了年产万吨阴极炭块生产线的宏源炭素厂,二是投资1700多万元,在天石新城兴建了一座高标准集餐饮、住宿、桑拿、娱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三星级宏源大酒店。两大经济实体的成功建成,不仅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了生机、注入了活力,同时为宏源公司的高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管理,这是新建炭素厂之初的约法三章。宏源炭素厂于2002年3月破土动工,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当年12月建成投产,从开工到建成仅仅用了9个月时间,在同行业历史上其建设速度与工程质量创下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的奇迹。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创新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王建国和公司一班人,把占领科技制高点当作掌握发展主动权的重要任务来抓,积极推广新工艺,大胆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为此,宏源炭素厂整条生产线参考法国挪威有关先进技术资料并取国内同行设备之长,进行技术攻关改进。其中碎系统实行电子计量自动化配料,计量准确、质量可靠;所用振动成型机,在国内前三代卧式振动成型机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攻坚克难,特别推出“振压分离型”、“振压分离变频型”新一代卧式振动成型机。其他厂家成型机的激振力仅为100吨,而宏源公司改进后的两台成型机的激振力分别为120吨、240吨,能生产各种长短大小规格、截面不同的炭素制品。克服了目前国内现有的振动成型机激振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无功消耗大、上下密度一致性差的缺点,其产品可与3500吨压机生产的产品相媲美。焙烧工序使用新式环保型焙烧炉,沥青烟直接转化为热能,变废为宝,环保达标。机加工序,铣、刨、锯、磨设备全、精度高。
人力资源是企业所拥有的最为宝贵的资源。王建国认识到,有了人、有了凝聚力,就有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原动力。在人才管理方面,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环境,使企业群策群力,展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现如今的炭素厂技术力量雄厚,人员结构合理,初、高中文化程度占到了职工总数的80%。生产、工艺、机、维、电、仪、土建的专业人员年富力强,特长突出,技术精湛娴熟,取得国家各级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达30余人。并且常年聘用山西炭素厂高级技术工程师王成杰作为技术总监和总工,聘用苏红为机械总工。管理人员全部具有从事企业工作10多年的实践经验,公司制度健全,经营有道,考核严格,形成一套坚实有力、有序的管理体系。营销队伍信息灵敏,业务精通,作风顽强,去年共生产12000余吨各类炭块,全部销往全国16家铝厂,实现责任利润1000余万元,用户对产品质量、服务态度、合同兑现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对产品质量,王建国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质量是企业的命根子、台柱子,只有好人品才能出好产品。”只有将产品质量与企业信誉结合起来,与树立企业形象结合起来,与创名牌、树精品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信誉、信用、知名度都得以不断提高。他们坚持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严格执行不合格原料不进厂,不合格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零部件不组装,不合格成品不出厂的“四不”方针。并于2003年2月份取得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把质量规范化、制度化。
辛勤的汗水浇灌了超速发展的花蕾,原定年产1万吨,2003年一年就超额完成。预期的目标被轻而易举的超越,这就要求他们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与战略规划和长远目标相结合,国内、国际市场两条腿走路。在巩固国内市场同时,凭借严格的质量和良好的信誉,宏源炭素厂得到了外国企业的青睐,美国、挪威、俄罗斯、捷克等国外企业纷纷来厂洽谈合作。目前,公司已取得自营出口权,与俄罗斯客户已形成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其他几个国家的合作也正在进一步的商洽之中。今年,公司又投巨资引进设备,生产规模扩大为年产3万吨。更加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正等待着宏源人去开拓。
以王建国为核心的宏源领导班子,带领宏源全体职工进行二次创业的大胆改革和创新再一次将凯歌奏响在山西大地,那是创业者发自内心的欢笑,那是成功者踏响的时代强音!
快马加鞭未下鞍 与时俱进更向前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宏源的路,是一条攀登的路,是一条海阔天空的路,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
成绩并没有冲昏宏源人的头脑,而是踏踏实实练好内功,2004年,宏源公司把整体工作思路调整为“改造洗煤技术,打造炭素品牌,提升酒店形象,人才兴企,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大企业做强、做大、做优的步伐”。实现目标利润4200万元,利税1500万元。
中华儿女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王建国常说:“成绩只属于过去,有责任感的人要创造灿烂的明天。”宏源人富而思进,实施多元化主导型产业开发战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延伸产业链条,用昂扬的斗志迎接新的挑战和更加辉煌的明天!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