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是个体,但融入到一定的环境中,就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于是一些特定的条条框框逐渐成为我们日常行为的准则。它是对自己职位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知道怎样的行为才是合乎标准的,离开这种标准,或是产生抵触情绪,就会违背职业道德的基本标准,给企业或是社会带来消极因素,滞后于企业发展的新需求,也阻碍了个人的发展。
如何有效地开展工作,怎样的个人行为才是合乎标准的,借用米卢的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只有正确的工作态度,才会有一个正确的开始,为什么我们的制度三令五申,但有些人还是视若无睹、屡禁不止,这完全是散漫心态的一种恶性循环,也是对集体意识的一种藐视。因此有必要加大我们的执行力度,但我们所说的加大力度,并不是进行经济处罚或是开除几个员工就能解决的,因为这样,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不符合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当务之急,是加强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拓宽思路,不断提高人员素质,使个人的狭隘思想得到抑制,逐渐融入到企业的文化氛围中来。
制度的执行,集体观念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的管理人员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所谓上行下效,“其身正,有令必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像一个战场,将军都向后退缩了,士兵怎会向前冲锋陷阵,只有一鼓作气,众志成城,才能所向披靡。当然,执行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阻力,这就需要我们的信念不动摇,不要虎头蛇尾或是半途而废,要使我们的一些良好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
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异、教育背景以及成长环境的不同,因此人员的素质也就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我们的管理阶层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心理循循善诱,逐步引导,让他们把自己的思想、行为、价值观与企业的发展达到和谐统一。思想得到转化,就能决定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受人的思维支配,观念变了,就能自觉接受制约,不会存在矛盾和分歧,工作也就少走弯路,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制度的执行中,人是主体,起决定性的因素,要想更好地融入充满挑战的团队中,更加自觉遵循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需要不断加强自身文化与道德的修养。自身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周围的一些人,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会自然地去排斥与我们的行为准则格格不入的东西,良莠不齐的现象会逐渐减少,这就是一种进步,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