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回顾国产润滑油的突围之路

企业报道  2014-03-21 13:24:27 阅读:
核心提示:长期以来,中国的润滑油高端产品基本上都按照美国石油学会API标准生产,配方亦来自美国。

  夹缝中寻找突围之路

  如果说,从1982年“长城”品牌出现后的10年间长城润滑油公司还仅仅是面临发展问题的话,那么到了1992年,长城润滑油公司面临的就是生存问题了。

  从1992年起,中国润滑油市场向世界敞开。一时间,壳牌、埃克森美孚、BP—嘉实多等跨国能源巨头携润滑油蜂拥而至,当年,有外资背景的润滑油厂从零跃升至25家,年产能力达60万吨。而更为严峻的是,进入中国的洋品牌一下子就抢占了高端市场。他们不仅凭借良好的质量、优质的服务和先进的营销手段,还靠着与汽车企业之间结下的那张牢不可破的“裙带网”来构筑市场壁垒,挤压中国的润滑油企业。

  另外,与洋品牌的强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润滑油企业的鱼龙混杂。在1992年前后,一些私营个体户“一根棍子一口锅,一年就是一万多”,受利益驱动,中国一下子冒出了近4000家润滑油企业,超过全球润滑油生产企业的总和,这无疑也对正规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996年,长城润滑油投资上千万元,从法国引进了一条高速制桶线,从意大利引进了一条灌装线。为了节约物流成本,长城将产于两个国家的两条生产线安置在一个共享空间里,实现了制桶灌装一体化。他们的制桶线每分钟制桶120只,全世界也只有3条;而把制桶和灌装线组合在一起,则是长城的创造,全世界独一无二。

  为了增强长城公司的实力,1998年,中国石化将燕山石化润滑油业务整合到长城公司里来,使其成为资源、生产、营销纵向一体化的企业;1999年,再次把武汉润滑油公司整合到长城公司,使其具备了跨地区经营的能力。

  打造中国动力标准

  长期以来,中国的润滑油高端产品基本上都按照美国石油学会API标准生产,配方亦来自美国。但是,由于中国城市的路况和车辆行驶状况与美国有着极大差别,在中国,由于堵车严重,轿车经常开开停停易造成发动机磨损。北京轿车的开停次数超过欧美城市的两倍,每开停一次,对发动机的损耗相当于行驶100多公里。在国外行车,一般七八万公里换一次润滑油,而国内一般七八千公里就必须换油。显然,完全按照国外标准生产的润滑油产品不一定能对车辆发动机形成最佳保护。因此,美国配方进入中国后,必须经过较大的改进。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要在未来能在国内市场继续取得领先地位,必须要有适合中国的自主标准。而这么多年来,长城使用的配方都是经过自己大幅调整和改进的。

  为了推出适合中国路况、适合中国都市轿车的润滑油,从1998年起,长城就开始进行新品的研制。经过4年的潜心研究,2002年,长城推出了金吉星润滑油。为了验证产品性能,长城进行了严格的实验测定。他们先是在行车实验场内进行了8万公里行车实验,然后又专门购买4辆主流车型,雇专人平均每天须在北京市拥堵道路和各环线上连续驾驶300公里以上、实地道路行车实验里程达8万公里。长城独家研制的金吉星车用润滑油,以其优异的品质得到了市场的认可。2003年,国家油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市场上的主流润滑油产品质量进行抽查检测,长城金吉星与壳牌润滑油共同成为评价最高的两种润滑油。

  与车用润滑油不同,长城的工业用润滑油则完全是自主品牌。据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润滑油主要分为车用油和工业用油两大类,国外两者的比例为6∶4,国内前两年为4∶6,近年接近5∶5。

  航天用油最值得长城人骄傲。2003年,曾为两弹一星、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提供过高精度润滑产品的长城,再一次让世人刮目相看,这一年他们用最优质的润滑产品成功地把“神五”送入太空。业内人士称,“神五”飞天,为国产润滑油品牌超越洋品牌的一个良好契机。而近一段时期,长城润滑油牵手F1、成为南极科考船雪龙号的独家专用油以及荣膺北京2008年奥运会正式用油等一系列事件则再次有力地证明了长城润滑油的实力。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已完全可以与国外知名品牌相媲美,具备了打造中国润滑油标准的实力,引领中国动力,对长城润滑油来说已经不是梦想。

  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俄罗斯的世界第三大润滑油消费国。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未来10年,亚太地区润滑油需求量将增长50%以上,达到1550万吨,中国占该地区需求量的40%。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新的发展机遇,中国润滑油企业正蓄势迎接即将来临的精彩挑战。中国润滑油企业要引领先进科技动力,打造高科技、高品质,为我国石化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