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交通是城市的动脉。不少人感慨:长沙的交通图更新太快,一些地方两年不去,地图上的县乡小道已经成了高等级公路。诚如斯言,近3年来,长沙市的交通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辛勤的建设者用如椽的巨笔,在古城及其四周绘就最新、最美的图画。这巨笔的线条,还在不断向四面八方放射、伸展,现代化的交通网日臻完善。
上 篇
交通建设硕果累累
200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二年,是长沙“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关键年。两年来,全市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长沙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厅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开拓实干、与时俱进,在长沙交通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2003年全年共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59亿元,同比增长13%,投资规模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公路建设投资15.12亿元,同比增长27%;站场、港口、码头建设及设备更新投资2.47亿元,同比增长30%。
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485公里。新建、改建公路456.9公里,完成村级公路硬化614公里,修建扶贫公路75公里。截至2003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48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达3360.98公里。重点完成382.8公里县到乡公路建设改造任务,累计完成投资3.66亿元。在加快建设中统筹兼顾,公路养护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国、省道年末综合好路率达82%,比上年度提升7个百分点;县、乡公路年末综合好路率达78.94%,在年底省公路局组织的三年一度的公路大检查中,长沙市名列前茅。
重点工程目标全部完成。长沙机场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投资1800万元的黄柏浏阳河大桥于2003年12月底顺利竣工;投资2.16亿元的霞凝新港一期工程于2003年7月底竣工投产,整个工程只用了1年零8个月,创下了内河港口建设的超常速度。新港的建成不仅改写了长沙无千吨级现代化港口的历史,又为长沙工业发展和对外贸易与现代物流打造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在全市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的总结表彰会上,长沙市交通局被市政府记集体三等功。
今年1—5月,霞凝新港集装箱吞吐量2.0636万TEU(标箱),为2000年长沙老港年总量的181.43%。今年新港集装箱月平均吞吐量是老港第一年(1992年)集装箱月平均吞吐量的206倍。新港负责人乐观地表示,今年该港集装箱吞吐量有望达到实现5万TEU。
水,历来就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长沙的历史是与湘江连在一起的。因水而生,依水而兴。水运,千百年来催生了这座城市的繁荣。令人尴尬的是,长沙竟一直没有一个千吨级的泊位。近年来,长沙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进出口量显著增加,长沙水运受码头场地限制,已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集装箱业务需要。在长沙大步迈开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之时,水运终于成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战略:投资4.77亿元兴建霞凝新港,重组长沙“大交通”格局。
作为交通部确定的全国内河23个主枢纽港口之一,霞凝新港瞄准国内内河港口规模大、设施先进的目标,总体规划为:港区岸线建设长640米框架式码头,11个泊位,其中千吨级泊位8个、其他泊位3个,港口吞吐能力490万吨,规划用地1674亩,起重港口用地686亩,港区二期建设铁路专线。
霞凝新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谭杭生指出,霞凝新港建设是长沙“大交通”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新港建成后,随着火车北站北迁至附近,该地区独具水、陆、铁、空交通便捷的综合优势,成为长沙发展“大交通”战略的着力点,将成为城市的物流中心。因此,新港建设不仅仅是兴建了一个港口,而且是对长沙整个交通资源的优化重组。
新港一期工程拥有4个千吨级泊位,其中集装箱泊位2个、重件兼集装箱泊位2个,配置9台起重设备,码头岸线320米,设计吞吐量119.1万吨。许多企业看好新港的发展前景,纷纷前来合作:湖南金荣集团等单位与之合作,共同投资新港物流项目;世界排名前10名的中海集团与新港合作湘江内支线网络运输……从去年7月份试投产以来,累计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8636万TEU。
新港二期工程勘探设计项目已公开招投标,其建设规模为4个千吨级泊位,其中2个千吨级集装箱泊位、2个千吨级散件杂货泊位。设计年吞吐量集装箱10.2万TEU,预计总投资1.96亿元。工程建成后,该港口年吞吐能力将比目前提高一倍。
长沙市交通规费征收工作形势喜人:今年1—5月,全市车购税代征19891.81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2.94%;养路费、货附费、客运附加费“三费”征收21514.0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1.65%。据市交通局局长谭杭生介绍,2003年,市全年交通费收(含车购税)共完成10.67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名列全省之首。今年的目标任务是代征车购税和养路费等“三费”征收都达到4亿元。
而2000年,长沙市的规费征收在全省14个地州市中位于倒数第4名。从全省倒数第4到全省第1,长沙市的规费征收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大发展。
1999年第一季度,因1998年预收了1999年度的规费3050万元,年初3个月长沙市仅完成征收计划的一半,被有关领导点名批评。究竟怎样才能走出困境?于是,一场针对征管模式的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始了:规费征收的3个主要环节——征收、稽查、处罚实行“三权”分离,成立“征费中心”和“违章欠费车辆处罚中心”,征收由“征费中心”承担,查扣的违章欠费车、证处理由“处罚中心”承担,经过职能剥离后的各征稽所不再承担征收、处罚职能而专司稽查职能;改进考核方法,使“堵漏挖潜、应征不漏”落到实处;将征稽工作进行细分,各部门工作内容专一,职责明确;完善征费手段,建立周密的征管网络使欠费车无路可逃,有效堵塞了征收漏洞;专门成立了“征费车辆注册立户、异动结算办公室”,同专征车购费(税)的征稽四所合署办公,统一负责全市(含县所)征费车辆的立户、异动工作,解决了源头漏费的问题……新的征管模式施行后,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2002年、2003年全市规费征收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为长沙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筹融资取得重大进展。各县(市)交通局和区运管局广辟筹资渠道,共筹措交通建设资金达4.1亿元。长沙县交通局走市场运作之路,成功筹措建设资金2.7亿元,浏阳市交通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进外资2亿元,现已到位5500万元。目前,该市国、省道升级改造整体推进,县、乡公路建管成效不凡。
客货运量实现持续增长。2003年完成公路客运量与旅客周转量9351.07万人、6.08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7%和16%;完成公路货运量与货物周转量9572.06万吨、44.6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1%和3%;完成水运客运量与旅客周转量16.89万人、2362.29万人公里;完成水运货运量与货物周转量867.52万吨、6.98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9%和18.7%。运输总量在各种运输方式中稳列首位。特别是在遭遇湘江罕见枯水制约装卸生产数月的不利条件下,国际集装箱吞吐量仍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03年共完成吞吐量3.636万标箱,比2002年增加1.036万标箱,创历史最高记录。霞凝新港在建设的同时,试用投产仅5个月,吞吐国际集装箱达1.8万标箱,占总吞吐量的50%,龙头地位更加突出。
“十一五”期间,计划新修的3条高速公路分别为永安——东风界、长沙——湘潭(西线)、长沙——株洲。其中长沙——湘潭(西线)长约27.959公里,已经开始征地拆迁、招投标工作,计划今年年底开工。此外,长沙市新改建国省道、一般公路约2500公里,其中G106线改造一级公路98.1公里,G107线改造一级公路55公里,G319线路改造一级公路40公里,黄花至茶子坪公路54.157公里。新建的项目还有S208连接线及沩水特大桥、S209线横市至涟源、长灰韶公路。县到乡镇公路改造也将在2000公里以上,村级道路路面硬化将达2100公里。这些工程都将在2010年前完工。
市交通局局长谭杭生介绍说,“一小时交通圈”的意思是:“十一五”期间,着力改善长沙市的交通环境,提升公路等级,使长沙到周边的株洲、湘潭、益阳等市和从长沙市区到长沙、望城、浏阳、宁乡四县(市)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从长沙、望城、浏阳、宁乡四县(市)到辖区95%的乡镇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
长沙作为省会城市,高等级公路发展较快,公路路网密度也居全省之首,但道路等级较低,公路超龄服役现象严重。市交通局始终把握加快发展这个主题,确立了“十五”、“十一五”交通事业发展的整体思路,即在继续完善公路主骨架的同时,加快公路改造升级的步伐,不断提高公路的通达率,形成网络化,同时把公路建设的重点移向县乡公路建设。2001年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2.8亿元,接近于过去10年的总和,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9.44亿元,港口、站场建设完成投资3.36亿元,3年新增公路176.4公里,改造公路1433公里,新建桥梁80座、4088延米,改造维修桥梁6座、309.6延米。
到去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442.7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900多公里,位居全省之首,公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45.88公里,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6.7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44.57%。2002年,全市133个乡镇、3036个村(除3个岛村外)都通了公路,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为长沙打造“一小时交通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谭杭生乐观地表示,长沙交通正朝着“3年变样、5年变畅”的目标努力,“一小时交通圈”形成后,长沙市的交通将会有质的飞跃,也将为长沙市的小康建设真正当好先行。
下 篇
文明建设成果非凡
文明创建,重在建设、贵在创新。立足诚信之本,打造“诚信交通”品牌,长沙交通系统行业文明建设取得非凡成果。
行业管理势头良好,队伍素质全面提升。2003年,全系统加大运输市场整顿力度,开展专项治理,打击非法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运输市场秩序,切实加强执法监督力度,继续巩固了全市公路水上无“三乱”成果。加强执法执收队伍建设,开展作风整顿,严格规定“五不准”和廉洁自律“八项承诺”,队伍素质整体提高,涌现了一批爱岗敬业、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公正廉洁的先进人物,树立了行政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
政务公开工作明显规范,诚信服务意识大大增强。健全政务公开机制,对保留的24项行政审批项目逐项制定了《行政审批程序性规定和责任追究办法》,并认真推行服务责任承诺制度。配合全市开展“诚信长沙”的活动,拟定了打造“诚信交通”方案。在全系统开展“相互提醒、相约文明”和“服务重质量,满意在交通”的活动,培养干部职工信用道德,规范信用行为,发展信用服务。交通窗口全年共接待咨询来访人员2825人次,受理审批项目2084件,办结2131件(含2002年度审批项目),规范了审批行为,提高了办事效率,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交通岗口被评为“文明示范窗口”。
行业文明创建不断深化,抗击“非典”取得全面胜利。2003年,长沙市交通局系统重点开展了三大主题活动,即以开展争创“四好”领导班子和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争先创优活动,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以开展“五不准”为主要内容的作风整顿和学习教育活动,促进全市交通系统行政执法执收人员队伍形象改观,行业管理更加规范;以创建以人为本、“诚信交通”为主题的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行业文明素质。注重以先进典型引路的学习活动,在全系统广泛开展学习市交通系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陈建平先进事迹活动等,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行业创建中,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行业文明创建的整体效果更加明显。2003年全系统共创建省级文明单位2个、市级23个、局机关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称号。
特别是2003年,面对“非典”冲击的严峻局面,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局党委和局“防非”领导小组的带领下,以对人民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以为巩固创建成果作贡献的精神,众志成城,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文明服务、坚守岗位、诚信创业、扎实工作,努力塑造文明交通形象。全局系统共投入128.4万元用于防治“非典”,加强环卫工作,有力地保障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防“非典”工作“零传播”的阶段性胜利,巩固和推进了市交通系统文明创建工作。市局“防非”工作受到国务院督查组、省、市主要领导和省交通厅领导的多次表扬,被省政府授予“湖南省抗击非典先进集体”称号。
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廉政建设制度。
“加快交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是根本。”这是长沙市交通局党委书记袁双利经常讲的一句话。的确,长沙交通的跨越式大发展,与有一支作风过硬、能征善战的交通队伍密不可分。
长沙市交通局坚持开展建学习型领导班子活动,广泛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在县处级领导干部中开展读好一本书、搞好一次调研、写好一篇文章活动,在党员干部中开展集中一次学习教育、上好一堂党课、读好一本书活动。通过开展“三个一”活动,干部群众增长了新知识、提高了驾驭市场经济和复杂局面的能力。该局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了干部交流力度,通过采取民主评议、个别谈话等方式,对局属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任职考察,对5家县级事业单位的8名党政“一把手”进行了交流,对5家企业单位的17名班子成员进行了调整。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全面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为年轻干部的成长提供快车道。通过这些措施,交通系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活力明显增强,作风也明显转变。
市交通局对干部深入开展“艰苦奋斗、廉洁从政——‘正三观、扬三气、增三力’”的主题教育活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纵深发展;结合主题教育活动,评选表彰了“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十佳个人;对局属事业单位的35名领导干部进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评,对提拔任用的领导干部进行任职前廉政教育……廉洁奉公在市交通局蔚然成风,该局被长沙市委、市政府授予“2003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单位”。
成绩和荣誉只能说明过去,发展才是永恒的主题。“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长沙交通建设又吹响了新的战斗号角。目前,全体交通系统干部职工正满怀豪情,牢牢把握发展主题,继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筹融资力度,深化企业改革,加强行业管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文明建设,按照重在建设、贵在创新的创建方针,努力打造“诚信交通”品牌,为实现长沙交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在大步朝阳的征程上迈出更快、更坚定的步伐。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