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放手让农民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目前,乡镇企业在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中已经做出历史性贡献,成为县、乡的区域经济主体,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它是“一个伟大创造,一项巨大的成就,一项重大战略,一个长期的根本方针,一条必由之路”。可以说,乡镇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
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乡镇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产品结构趋同、管理粗放、融资难、人才缺乏、科技含量低等问题一一暴露,相当一部分企业惨淡经营、步履维艰,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命运。据统计,中国企业平均寿命只有7—8岁,民营企业仅为3岁。而笔者所在的郑州市磴槽集团有限公司从1973年创立至今已经走过了31个年头,它保持常盛不衰的管理秘密是什么呢?
郑州市磴槽集团有限公司是拥有3个煤矿和3个非煤企业的集团公司,其前身是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的一个镇办煤矿——磴槽煤矿,建于1973年,当时未要国家集体一分钱投资,完全靠自力更生、滚动发展。集团2004年可完成煤炭产量120万吨,企业总产值达到2亿元,利税达到6000万元。
总结磴槽集团的管理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领导班子。
企业之所以能够稳步发展,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领导班子稳定、干部稳定、职工稳定。建矿31年来,磴槽集团只有两任矿长、两任班子。班子成员基本都是从基层经过严格考验,认真筛选,逐步选拔提升上来的。所以,磴槽集团的所有干部基本称职,能独挡一面。有了相对稳定的领导班子,也就有了较稳定的中层干部队伍,同时也拥有了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而有些企业则是一两年换一届领导,企业的战略无法得到贯彻执行。我认为,相对稳定的领导班子是整个集团能健康运行的关键所在。
第二,科学决策,稳步发展。
企业领导经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决策。正确的决策使企业如虎添翼、腾飞发展;错误的决策使企业深陷泥潭、难以自拔。总之,决策是企业胜败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磴槽集团的发展虽未高速快跑,但年年都在进步,没有出现大的挫折。即使在1998年到2000年煤炭行业跌入低谷,很多煤矿都在艰难度日之时,磴槽煤矿还在发展,并且有了较快的发展,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科学决策。企业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必须发展,但决不盲目发展。不随波逐流、不惟命是从、不盲目追求,上项目时,一是坚持没有把握的不上;二是投资超过老企业承受能力的不上。坚持先小后大,先尝试,后发展,宁可慢一点,决不冒太大风险,不让老企业“伤筋动骨”。
企业的低成本扩张是正确决策的关键。众所周知,1998年到2000年我国煤炭企业陷入困境,步履维艰。磴槽集团却认为,这是低成本扩张的大好机遇,通过贷款、集资、入股等形式筹集资金,购买扩建两个煤矿。这两个煤矿的基建投资节约50%,投产之时正遇煤价上涨之机,企业很快收回了投资。
第三,科技创新,振兴企业。
实践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千真万确的,科学技术对企业至关重要。企业领导必须有科技意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矿井的延伸,提升、排水、通风、运输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急剧增加。特别是瓦斯越来越高,严重制约着生产。磴槽煤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于是企业请来了河南最知名的专家、工程师,会同矿领导班子、技术人员集思广益,提出了“以科技保安全,以科技促生产,以科技增效益”的战略方针。企业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对矿井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彻底解决了制约企业发展的多项重大难题,使磴槽煤矿的产量由30万吨上升到60万吨,企业效益倍增,可以说,是科学技术救了企业。
第四,管理创新,持续发展。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管理就是驾驭企业正常运作的控制系统。但要按照严格、科学、效率的原则,不断创新管理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措施,推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磴槽煤矿在建矿初期,实施的是作坊式管理,主要领导深入现场,一杆子插到底。然而随着规模的扩大、人员的增多,这种管理方式显得苍白无力,企业安全生产滑坡、经济效益下降,面临严峻考验。面对现实,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磴槽集团参照国有企业的一些管理制度,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一套较为规范的综合管理制度。然而,社会在发展,企业在前进,管理必须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从1995年以后,我们瞄准全国一流的煤矿,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严格的规章制度、完美的企业精神、崇高的思想境界、超越的思维方式,这些都给企业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企业从中学到了其几十年积累的宝贵管理经验。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