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的竞争方式走向了终结,我们试图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来与对手抗衡,然而竞争的最高层次或境界是什么?最高明的竞争是控制市场。假若一种方法或者思路在理论上很科学,但却实现不了,或者成本太高,那它就不能被当作一种好方法。虽然我们知道了竞争的最高境界是回避竞争,但是如果找不到实现的途径就等于白说了,那么何以做到回避竞争?关键的出路在于控制,控制关键资源、控制技术标准、控制终端、控制顾客。
第一种方法是控制稀有资源。当一个主人请了4个保姆的时候,可以很轻易指使他们来干活;但是假设情况变化一下,是4个主人共用一个保姆,而不是一个主人请了4个保姆,那要指使保姆干活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了。恐怕还要给他一点好处,看谁与他的关系更好。不是主仆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而是仆人控制了劳动力这种关键的资源。说团结就是力量,其实力量的来源就是联合起来以后对于关键资源的控制。市场竞争,不是绝对的顾客是上帝,往往要看谁掌握了关键性的资源、谁掌握了市场上更稀缺的资源。控制了这些资源,在市场上就有了不可替代的位置,就可以形成一种左右市场的力量,在与伙伴交易的时候,就有更多说话的权利,就能够设计未来发展的道路。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技术控制市场。台湾宏 电脑老总施振荣的著名微笑曲线,也指出了产业链中的利润所在点。在一个技术变化快的行业,利润将会集中在研究开发和市场销售两端,而中间的生产制造利润就微薄得多。Intel和IBM大力投资研发,掌控技术的标准,我想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控制了技术的标准就等于控制了行业利润分配的权利。这就好像众多的人分食物,将盆里的食物分到每个人的碗里,掌握了核心的技术,就等于你的手里拿着勺子,没有理由不多分一些给自己。由此可见,超一流的企业所卖的就是一种技术标准。
被评为20世纪两个最伟大经理人的通用电气公司前董事长韦尔奇说,“利润增长靠提高生产率,收入增长靠技术创新。”技术不光是创造市场的先决条件,也是市场竞争中最有力的武器,是一切优势的根源。
第三种方法就是控制销售终端。中国内地成品油消费量已经居世界第三位,在未来10年内,它还将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长。中国将在加入世贸组织后3年内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而对于成品油市场的争夺关键,是谁拥有销售网络,终端资源。而在下游市场的争夺中,中石化和中石油都很清楚,加油站是生命线,如果让外国石油公司控制国内石油终端市场,上游的中国油田和炼油企业将失去生存空间。
控制市场的终端,就等于是掌握了通向消费者的面前的一道屏障,拥有更多接近消费者的机会,离消费者越近,我们就越有可能去控制他们,我们就再也不怕来自对手价格的竞争。
第四种方法就是利用产品的差异化锁定顾客。著名的战略专家波特在《竞争战略》中提出了三种基本的战略选择:成本领先、差别化和集中策略。成本领先是在同质化的市场上所用的策略,也是价格战的理论根源;而差别化策略的选择,就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市场的压力,形成自己决策的力量。
如果一个市场上存在几家企业,并且他们的产品十分接近,这时消费者就会选择价格最低的公司的产品,这就逼迫了其他的公司降低自己的价格。之所以很多企业虽然不愿意卷入价格竞争,但是受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就是因为没有与对手的产品形成足够的差别。单就产品而言,要实现对于市场的控制,就需要实现自己的产品和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别化。
无论是品牌还是顾客的忠诚,都是以差别化为基础的。在差别的基础上,顾客做出选择,形成对某一种特征的偏好。即使价格发生变化,也会因为顾客的特殊爱好,而变得不那么敏感。产品与产品之间,由于差别的存在,替代性也会降低,一种产品能提供的满足,其他的产品未必就可以,这也就增加了企业对于市场的控制能力。
一方面差异化是我们为了对市场形成一定控制力的需要,同时,为了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我们也需要采取差异化的策略。产品的差别化,实际就是通过与众不同来为自己的产品寻求不可替代的位置,这种不可替代,实际上就是某种程度的垄断。通过垄断控制了市场,就能够加强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寻求对于市场的掌控。
第五种方法是利用在最终顾客中的影响,来逼迫其他顾客和企业就范。在市场上,不能控制前端的资源,就应改在终端发力,控制后面的客户,以此来影响其他客户和厂商。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