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学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程志强
读飞跃君书法作品集,如沐春风,如饮醇醪,感触良多。
飞跃君四岁起就在父亲的指导下习字。先后临摹过唐柳公权、欧阳询的楷书,由是为日后的学习书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82年从部队退伍被安置在地方工作。新时代的青年有的是理想,地方工作不像军队也有的是余暇,童年的书法爱好这时膨胀为一种激情和渴望,于是他就大量订阅、购买了许多书法期刊、报纸和书籍,尤醉心于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圣教序》、《游目帖》、《十七帖》,颜真卿行书《祭侄稿》、《争座位帖》,米芾行书《苕溪诗卷》;孙过庭草书《书谱》;王義之、赵盂頫的小楷以及东汉的《石门颂》。从此飞跃君日去单位上班,夜于灯下习书。寒暑不辍,四时以继。得灵性于古人,长技巧于勤奋。所谓“业精于勤”、“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付出终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自1986年起,飞跃君的书法就开始崭露头角。相继获第一、二届全国商业职工书法、绘画、篆刻作品展书法三等奖,第三届中日议员公务员书法展佳作奖,全国中青年干字文书法手卷入展奖……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等。作品入编《中国书法五大家》、《中国书法家作品集》、《中国当代书画名人档案》、《中国现代书画篆刻界名人录》等典籍。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士、中国书画创作院创作员、中国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
飞跃君的书法从楷书入手,后转习隶行草书,而于楷、行草用功最勤。集中作品丰富,形式多样,颇多优秀之作。如远远小楷团扇和永和楷书条幅,融王、赵小楷于一炉,点画、结字悉遵法度。其用笔沉稳,行笔舒缓,笔力厚重。于整齐中寓变化,凝重中见潇洒。字的造型前者以长方为主,后者扁方居多,但都优雅隽逸,气韵古朴。这是飞跃君最具功力的作品。春江行草三团扇技法娴熟,字形妍丽,行笔如行云流水,一任自然。每句诗中皆有牵丝相连之处,这就使行气显得更加贯通,气韵更加流动。三个团扇结构相似,章法秀美,再现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幽美而邈远的意境。相见草书横幅以小草书之,笔势迅疾,点画粗重。字与字间少见牵连,独立者很多。观之若莽莽丛林,一派郁勃气象。全作字距紧凑,行间茂密,从而形成雄浑丰茂的章法。读他的作品,我们仿佛可感芙蓉出水的端庄,玉树临风的雍容,大河奔流的豪迈,给读者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
三十余年来,飞跃君以书为伴,操翰抒怀,表现出一个昔日军人的赤诚与希冀成家的追求。其志高远,其情执着。当我们用艺术心理学的眼光来看飞跃君时,就会发现他笔下的书法作品“与他的个性和禀赋、情趣和爱好、志向和追求何其相似乃尔!俗语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每个文化人或艺术家喜欢某一艺术形式,必定是透过它们的体裁所显示出的审美意蕴,与喜好者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圆融契合,与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爱好趣味意合情投”(著名现代文学史家范藻语)。飞跃君之所以对书法情有独钟,乐此不疲,乃是因为这种艺术形式最简易便捷,挥洒自如,最能“达其情性,形于哀乐”。历来是文人学士闲逸风流的雅好,高人韵士茶余饭后的遣怀。
飞跃君的书法虽然成果可喜,细细看来仍存在着一些瑕疵,如有的作品点画结字欠精,有的作品用笔比较粗率。整体上继承有余,创新不足。有书法家说,“书法写到一定境界,其实是写学养”。我以为此论极是。简言之,一个书家的学养,就是包括文学、书学在内的国学修养的积淀和体现。其艺术水平的高低,全在这“学养”二字上。一个有志于书法的作者,若能从学养上努力,从临习中妙悟,则其技艺将有望臻于化境而登大雅之堂。
愿飞跃君“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孙过庭《书谱》),早成正果!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