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延伸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对网络交易快捷、低成本的运作优势人们也早已习以为常。但载体的进化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商业行为的固有顽疾,诚信危机依然是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即便在《电子签名法》已通过的今天,这一问题仍未有效解决。
如此看来,仅仅依靠法律条文是远远不够的,那些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也在不断进行着更为实际的诚信建设。例如慧聪网与邓白氏公司就在近日签署协议,共同完善慧聪网网络交易平台买卖通的诚信体系。根据协议,邓白氏公司将负责对买卖通正式会员进行资信评价。在国内B2B领域,企业大规模地聘请如此有影响力的评价机构还是第一次。
如何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网络诚信?归纳起来可以大致分为三个主要方面。
第一,信息必须对称。许多事例说明,欺诈行为只有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对于商业行为更是如此。经常有企业主在讲述成功经验时提到,只有在对业务环境信息、交易伙伴背景有比较全面了解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是否继续进行交易。这其实就是在强调“信息对称”的重要性。但是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讯中,如果没有一个信息收集、筛选、分类的平台支持,这种“对称”对于中国众多中小企业家而言只是一纸空谈。
其次,第三方机构的资质认证。公证这种形式在我们的生活中已不鲜见,一个中立、权威、知名的认证机构往往可以为潜在商家提供“定心丸”,促成交易的真正达成。国内许多大型企业已经认识到这点,纷纷通过邓白氏等知名公司的第三方认证借以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而中小企业由于财力所限,第三方认证的进程迟迟难以展开。
最后是国家配套法律的出台。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电子签名法》。虽然如前所述其执行效果还有待检验,甚至不容乐观,但中国网络交易环境的健全已经迈出了坚实一步。
在综合了对网络诚信的分析后,我们就不难解释慧聪网为什么与邓白氏走到了一起。
从窄面看,买卖通是一款被慧聪网寄予厚望的战略性产品,因为自9月以来慧聪网为它投入了巨额电视广告资金并增添了“买卖通TM”即使通讯功能;从广面看,买卖通则代表了中国网络交易诚信的不断探求,而与邓白氏的牵手,也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