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叶品牌满天飞,让人记住的却是极少部分。业内人士建议,茶产业应该从“泛品牌”时代向“大品牌”时代演进。
以广西为例,目前有横县、融水、昭平、凌云四大茶区,茶厂众多,品牌多而杂,有些地方一个县就有10多个品牌。品牌多而不响,难以形成合力。近年,昭平县有大小茶厂30多家,却“各领风骚三两年”,没有一个唱得响的主角。全县的茶叶资源、加工技术与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难以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不少茶叶甚至被外地客商以每公斤50元以下的价格散装收购,然后用外地品牌包装出售,从中获取高额利润。
缺乏统一的产业政策指导,没有形成真正的龙头企业,一方面各经营主体无法站在整个产业的高度来审视和预测企业自身和行业的发展,也无力投入大笔资金搞科研开发,进行长远规划;另一方面,各自为政的小企业只能搞粗放式经营,在低层次、低水平上进行相互摧残的竞争,其结果是增加了茶叶的生产成本,加重了茶厂的负担,发展壮大的速度非常慢,甚至导致亏损。
中国茶叶理事会理事长、中国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认为,一个地方的政府应该努力打造一个公共的品牌,在这样一个大的品牌下,各个茶厂有自己的商标。国务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茶叶学科组组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施兆鹏算过一笔账:假如一家茶厂做广告需要12万元,那么20家茶厂就是240万元,但这么多品牌的茶,消费者又能记住几个呢?如果把这240万元用来树一两个品牌,那效果就大有不同。“所以我建议这些茶区,一个地方树一到两个品牌就可以了,只有统一品牌、创出名牌,才能把茶产业做大做强”。
昭平县将大脑山茶厂、将军峰茶厂和凝香翠茗茶厂3家骨干茶厂合并为融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的将军峰茶业有限公司,将原来的15个品牌、15个品种整合为“将军峰”品牌下的30多个品种,解决了这个县长期以来一茶多名、异茶同名的问题,品牌优势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