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煤炭是各电厂和有关企业争夺的重要物资,是市场上最抢手和紧俏的商品之一。然而,我国很多国有煤炭企业并没有因煤炭市场好转而消除掉企业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各种问题,改革和发展之路仍然任重道远。淮北矿业集团是我国最早的重要煤炭企业之一,在计划经济时代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现在虽然下放到地方,但其使命依然。如何抓住煤炭市场好转这一契机,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铸造新的产业格局,是新一届淮北矿业集团管理层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他们正在谋篇布局,企业新的征程已开始。
淮北,先有煤矿,后有城市;淮北市是一个以淮北矿业集团所属矿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能源城市。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告别昨天的辉煌与骄傲,面对共和国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滚滚大潮,今天的淮北矿人更有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更有一种时不我待、奋进发展的紧迫。而这种紧迫性,巧遇煤炭市场好转、年富力强的新管理层组建、集团上下求改革盼美好的愿望强烈,形成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氛围。新的领导群体踏着昨天的辉煌,带着8万多名员工,挺起脊梁,他们要铸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以史为鉴筹谋未来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以史为鉴,就会擦亮自己的眼睛,找准自己的方向。46年前,广袤的淮北平原——这一曾经为共和国解放留下光辉一页的著名淮海战役战场,又迎来了一批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从打下煤田的第一桩开始,淮北矿业集团第一代员工用青春、汗水、热血和自己的智慧,筑起了淮北平原上一座新型城市。
几十年来,淮北矿业集团作为华东地区的重要能源基地,累计生产煤炭4.7亿吨,实现利税40多亿元,出口创汇5亿多美元。拥有职工及其家属30多万人,撑起了淮北市的半边天,成为当地经济建设和劳动力就业主要贡献单位。2003年公司生产原煤1920万吨,掘进总进尺194236米,实现利税4000万元。
当年的小伙子,如今成了两鬓斑白的老者,一些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矿的工人,在奉献自己的一生之后,又把他的儿子、孙子送到井下,一代代矿山工人在默默无闻地耕耘着,是他们创造了淮北矿业集团的今天,而且正在为企业的明天挥洒着汗水和智慧。
然而,淮北矿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几十年来在投入上欠账太多,企业发展存在着许多深层次问题。加上去年芦岭矿“5·13”矿难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以董事长许崇信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必须面对各种新的挑战。
许崇信,一位在煤炭行业工作了几十年的“老煤矿”,几乎对煤炭企业的所有岗位都有过体验,曾在与淮北矿业集团相邻的皖北煤电集团公司掌舵多年,有着丰富的煤炭企业管理和经营经验,去年10月组织上安排他到淮北矿业集团任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受命于危难之际,他一方面整顿安全生产、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一方面思考着这个老企业长久而又迫切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他潜心研究,深入矿区调研,多方听取意见,到各矿一线感受矿工们的心声,经过几个月的摸底,企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渐渐清晰起来。
“规模赶不上淮南矿业,精干高效赶不上皖北煤电,机制灵活赶不上新集煤矿”,这是集团的劣势。但是,淮北矿业集团八大煤种齐全,煤种优越,特别是我国紧缺稀有煤种焦煤、肥煤、瘦煤储量丰富,是集团的比较优势。加上煤炭行情好转,市场环境和政策氛围对企业改革和发展十分有利,集团上下求改革、盼发展的愿望强烈,给集团公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集团公司决策者们凭借开放的视野和敏锐的眼光,审时度势,确定了“十五”后期和“十一五”内按照“大投入、大开发、大跨越”的思路,实施“做精做强做大煤炭企业,调整巩固发展非煤产业”的发展战略,依靠矿区煤种优势,延伸产业链,努力把集团公司建成华东乃至全国一流的煤焦化电基地。
加快发展 众志成城谱新篇
一切矛盾和问题都要靠发展来化解和消除,一切好的思路和措施也要靠发展来实施和体现,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发展就没有实力办任何事。这是淮北矿业集团决策层的共识。去年以来,集团加大投入,按照“做大做强做精煤炭主业,调整巩固发展非煤产业”这一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步伐,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生产经营保持良好势头。今年上半年,累计生产原煤1100万吨,销售率达100%。
机遇稍纵即逝。今年,集团公司紧紧抓住煤炭市场紧俏这一千载难逢的契机,以发展来应对新的挑战。笔者在走访时看到,整个矿业集团上下都在为发展忙碌,一排排林立的井架,一条条延深的巷道,一盏盏明亮的矿灯,滚滚流动的煤炭,雪片一样飞来的订单……所到之处,无不处于抢机遇、快发展、大拼搏的氛围中。
专家预测,到2020年,国内煤炭产量需求将达到28亿吨,而去年全国原煤产量是15亿吨,市场潜在容量近13亿吨。这是每个煤炭企业都看好的一个重要发展机会,而谋求发展必须要进行高投入,没有高产的矿井,哪能多出煤?
据许崇信介绍,今后7年内,淮北矿业集团将投资180亿元,建成8对矿井、一座4×30万千瓦矸石电厂、一座年产400万吨焦炭的焦化厂,到2010年煤炭主业达到3000万吨以上的规模。那时,全集团公司年销售收入可达150亿元,年利润力争达到20亿元。
为了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他们北上南下,跑北京、跑合肥,请专家、求论证。煤焦化项目可研论证通过,并列入安徽省“861”行动计划,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通过了环保检测;一本长达124页的《淮北矿业集团矿区综合开发规划》不久前已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通过了国内顶级煤炭专家和院士们的评审。
在建设工地,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在新井许瞳矿筹备处、矿建、土建、安装等各施工单位,在今年2月20日提出“苦战一百天,进尺一千米”的决胜口号,联合开展掘进大会战。他们克服地压大、淋水大、瓦斯大、扣板破碎、运输距离远、副井提升能力不足等不利因素,争时间、抢速度、赶工期,于7月8日实现联合试运转目标,体现了淮北矿业集团一贯敢打硬仗、苦仗、难仗的精神。
淮北矿业集团还有很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涡北矿井开工建设,孙瞳矿矿井立项成功,建成投产了叶集人造板厂、华运地板砖生产线、高岭土超细粉生产线和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正在建设杨庄矸石电厂和太湖人造板厂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和开工建设,为加快集团公司发展积蓄了能量。
绿色开采 打造生态矿区
实现绿色开采,建设生态矿区,彻底甩掉脏、乱、差的帽子,曾是矿山人的一个梦想,而这个梦想在淮北矿区却一天天变成现实。
塌陷区是矿区和地方最为棘手的难题,早在1982年,淮北矿业集团就和当地政府联手进行塌陷区的土地复垦工作。目前,集团公司所属矿区塌陷区面积达15万亩,而矿区每年煤矸石排放量约400万吨,用煤矸石和粉煤灰回填塌陷区,已治理2.5万亩,复垦率达16%。在集团公司15对矿井中,现在有一半的矿井没有了煤矸石。朱庄矿从70年代开始,30多年来就没有征用过土地,用地全部靠治理好的塌陷区,其中生活用地回填507亩,广场用地373亩,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土地,也为企业节约了大量征地费用。
杜集塌陷区,一台台吸泥泵正在紧张地复垦造田。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稻田、菜园、鱼塘出现在塌陷区上。岱河矿的办公区大门前,原先是塌陷区,经过治理,已经变成了环境优美的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每逢节假日或星期天,下班后的人们和放学回家的孩子都会聚集于此,开展各种活动。
杨庄矿塌陷区曾经是淮北矿区最大的塌陷区,过去这里地陷、路断、桥裂,到处高低不平,干旱时到处是灰,水涝时处处是水。塌陷区的百姓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生在煤山上却成了贫困户。经过治理,现在已成为风景如画的烈山公园。这个占地7.5平方公里的塌陷区1996年开始治理,4000亩水面成了淮北市备用水源。目前,这里波光荡漾,小桥楼亭,游船点点,林茂草丰,垂柳摆絮,别有洞天。不仅风景美,治理后的塌陷区更是成了“聚宝盆”,一亩旱地年收入一般为500元,一亩渔塘年收入也在3000元以上。
煤矸石、粉煤灰除了填塌陷区外,主要还是从变废为宝的思路进行开发利用。去年,朱仙庄矿、杨庄矿煤矸石电厂、烧砖厂分别开工或投产,目前,淮北市拥有煤矸石、粉煤灰烧砖厂200多家。一些堆放了几十年的矸石山被逐渐消除,矿区每年排放的100多万吨粉煤灰也全部消化完毕。
淮北矿业集团正在走一条绿色开采之路,形成原煤开采、煤炭洗选、精煤炼焦、煤矸石发电、粉煤灰建材一条龙煤产品加工产业链,将矿井下挖出的资源“榨干吃尽”,真正实现绿色环保、资源深度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
警钟长鸣 筑牢安全生命线
安全是煤矿企业的最大问题,是矿工的最大利益。淮北矿业集团自始至终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紧紧抓住安全质量标准化这一主线,突出“一通三防”和防治水两个重点,进一步健全隐患防范、绩效考核、安全培训三项机制,完善责任、技术、投入、监督四个保障体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推动矿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讲到安全,淮北矿业集团谁也忘记不了“5·13”矿难。但是集团公司上下不是一味沉湎于悲痛,而是铭记这一血的教训,痛下决心,负重前行,从基础抓起,牢固地筑起一道道安全防护网。
多年的实践证明,质量标准化是改善工作环境、保障安全生产、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抓安全必须从质量标准化这一根本出发,集团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现场会精神,全面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明确要求集团各矿明年基本达标,力争建成岱河、海孜、祁南三对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矿井;2005年所有生产矿井高标准达标。各单位、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识、再认识,提高、再提高,真正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当作生命工程、治本工程、效益工程和形象工程来抓。
各矿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制定的《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实施办法》为切入点,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出具体实施细则,切实加强领导,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由主运大巷向采区内部延伸,由工程质量标准化向工作行为标准化延伸,与矿井管理信息化、安全生产现代化、安全专项整治、安全状况评估相结合,循序渐进,务求实效。3对示范矿井正在努力实现工程精品化、工作规范化、监控信息化、管理网络化、技术装备现代化和环境整洁化。始终把握动态达标这个关键,从采、掘、机、运、通和防治水等现场管理入手,采取有效监控措施,对生产作业的每道工序、每个岗位、每个人都严格按照标准,从严管理,始终把安全质量标准贯穿于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公司机关业务处室依照国家标准,分专业制定好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和考核细则,指导基层工作,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兑现奖惩。
“一通三防”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集团公司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12字方针”。严格按照“以风定产”的要求,优化、简化通风系统,避免过于集中生产,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全年矿区瓦斯抽放量力争达到7000万m3。凡具备开采保护条件的,全部强制性开采保护层,切实做到应抽尽抽,应保尽保。安全生产另一个重点是防治水,集团公司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有水必治、不治不采”的原则,做到水患不排除坚决不生产。加强水害预测预报,认真做好底板灰岩水、顶板回含水以及老塘水的防治工作,加紧“宿县矿区厚松散层回含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对策研究”进程,力求明年取得阶段性进展,为桃园、祁南等矿提高上限开采、合理留设上限煤柱提供科学依据。
安全管理体现在方方面面。去年11月,一道禁酒令使盛行在矿区的喝酒之风得到了扼制,大大消除了安全隐患,也消除了因此而引起的干群关系紧张。许多职工幽默地说:“干部们的脸不红了,安全生产的绿灯就亮了。”在这方面笔者也有过亲身体会,以前在矿上喝酒是一大压力,现在就好多了,有时不仅能吃上工作餐,还能吃上比较文明的自助餐。
在强化管理的同时,集团公司十分注重对安全方面的投入,他们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挤出资金,不断加大安全投入,改善矿工的工作条件,加强生产设备的安全保障。在曾经发生矿难的芦岭矿,不仅地面上的管理十分规范有序,花是红的,草是绿的,墙是白的,矿工们下井前坐的板凳是干净的,而且井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昏暗的巷道,被日光灯照得通亮,远远望去,灯是一条线,电线是一条线,各种管道是一条线,巷道壁上的安全宣传标牌也是一条线,清洁的大巷如同平整的地面。据该矿矿长杨军介绍,这个矿原来在安全方面欠账太多,今年矿里投入数十万元,实施“亮化工程”,使矿工们在亮堂的环境下更能放心地工作。
集团公司每年用于瓦斯治理和安全监控的资金均超过5000万元。其中两对生产矿井投入1000多万元,购置了26套井下瓦斯抽放系统,在8对矿井建立瓦斯抽放移动泵站;对井下18台老式风机全面更换。国家第七批国债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瓦斯治理及监控工程正在抓紧实施之中。
安全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只有时刻牢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并脚踏实地地去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安全绿灯才会越发亮丽。
以人为本 营造最佳环境
办企业,靠的是职工。落实“以人为本”,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在今天的淮北矿业集团已成为企业经营理念的一部分。
改变矿工们的生活环境,成了淮北矿业集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试金石。笔者在祁南煤矿走访时看到,几十幢整洁的职工住宅环绕在由灯光、音响、喷泉三维一体所组成的现代化广场,来到这里你再也感觉不到煤矿企业的传统痕迹,而是无限的浪漫和舒适的环境。在淮北矿业集团像这样的矿达80%以上。
据我们了解,矿区有30多家单位被评为市级“花园式单位”,16家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家单位被评为全国文明煤矿,雷鸣科化公司是连续多年的全国文明单位。有30多年历史的朔里矿工人村,过去排水设施简陋,乱搭乱建现象严重,一条主干道被小商贩挤占,居民难以通行,职工们意见很大。为此,矿上召开动员大会,下定决心开展治理会战。他们拆除乱搭乱建房屋,新建两条长900多米、宽16米的振兴路和朔里路,兴建大型农贸市场,植树10万多株,绿化面积20多万平方米。海孜矿成立工人村综合治理指挥部,经过3个月的艰苦努力,清挖污水沟4700 多米,整顿摊点32 处,加宽道路1400多米,安装路灯170盏,做到村内无垃圾、道路无灰尘、楼道无杂物,逐步实现煤矿的城市化管理。
在煤矿,水是最紧张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矿领导把解决职工用水难问题与改善职工居住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距离城市较远,接不上自来水的,就自己挖井,建水塔,并且按照市场的模式进行营运和管理。一位矿工说,现在我们的住宅能24小时用上水,条件好一点的还能用上热水,这是“煤黑子”做梦也想不到的。
许崇信多次在各种会上强调,办企业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向国家贡献财富,改善和提高全体职工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这才是我们办企业的最高目标。
尾 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为国有特大型煤炭企业,虽然煤炭市场一片看好,但是淮北矿人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路上仍然充满艰难险阻,有很多改革和发展的重任等着他们去承担。我们坚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过淮北矿业集团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拼搏,一个全新的淮北矿业集团将会很快显现。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