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日益突出,以至发展到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记得多年前有不法分子制造假酒,闹出了人命。还有用敌敌畏制假茅台酒的新闻。后来又有地沟油、注水肉、“瘦肉精”、毒大米、染色米、冠生园月饼、“毛发水”酱油、“福尔马林”浸泡的水发食品、氨水泡制的龙口粉丝、敌敌畏浸泡的金华火腿、死猪肉制作的太仓肉松、石蜡火锅调料、劣质婴儿奶粉等等,不胜枚举。
食品,不仅是维系人们生存的必需品,同时也是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的消费品。然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竟然也威胁着人们的安全与健康。近年来,大量有毒有害食品被频频曝光。可以说,“祸从口入”或“毒从口入”已并非耸人听闻。
“食品卫生”曾经是一个为公众所熟悉的术语,现在,它似乎正在逐渐被“食品安全”所替代。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新近完成的一项有关食品安全的调查显示,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82%的公众表示,这些事件肯定会引发自己对周围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心。27%的人认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食品安全问题。
对于“您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多选问题,大多数人选择了“不法食品生产企业和个人利欲熏心”,该选项的获选率达到87%。同时,相当多的受访公众认为“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惩戒力度不够”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有68%的人选择了这一项。
政府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失位”同样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关注。认为“各监管部门责任不明晰,互相推脱”的,达到了72%;“各执法部门之间缺乏配合,信息不沟通”以及“对相关执法部门人员不作为的惩戒力度不够”,分别被64%和65%的公众认为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根本原因。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五个主要问题:一是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特别是水产品中表现最为明显;二是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严重;三是部分食品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四是部分食品,特别是乳制品营养指标和成分含量未达要求;五是食品标签没有规范,部分食品未标明添加的防腐剂、着色剂、甜味剂的具体名称。
今年的“两会”上,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代表委员的高度重视,有25件议案和提案涉及食品安全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赵启三作为食品企业河南金丝猴集团公司董事长大声疾呼:“现在几乎没有敢吃的食品了,‘食品恐怖主义’正威胁着中国百姓,如果不彻底改变这种现状,不仅百姓的生活质量难以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也受到威胁。”
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一直是国务院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重点,今年以来,国务院已连续召开三次常务会议讨论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事关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稳定。如何保证让人们吃到放心的食品?一方面要完善法制,用法律规范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快市场监管体制的完善,建立食品安全的定期发布制,让有害食品没有扩散、存在的场所。再有就是提高行业企业的自律能力,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必须完善“从原料进货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系统控制体系,把住原辅材料的初始生产环节、加工环节和流通环节。无法保证食品安全的基本生产条件,不具备质量安全控制系统的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小作坊必将淘汰出局。
有法可依,制度完善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基础和关键。完善法制、强化市场安全监管要靠政府加大力度,特别是要强化政府的行政监管职能,实行统一协调、统一集中执法。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自律能力,关键是企业要以诚信生产、诚信经营为原则,建立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到销售整条链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这样,食品安全才有保障。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