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煤海奋进颂春晖 科学发展铸辉煌

企业报道  2014-03-06 10:57:16 阅读:
核心提示:坐落于河北省南部的河北金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台矿(以下简称邢矿)北依七里河西靠太行山东临京广线北距邢台市仅7公里,南距燕赵古都邯郸不足50公里,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优势

  引 子

  坐落于河北省南部的河北金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台矿(以下简称邢矿)北依七里河西靠太行山东临京广线北距邢台市仅7公里,南距燕赵古都邯郸不足50公里,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优势,1968年10月1日诞生至今,三十余载风雨兼程,伴随时代巨轮滚滚前行。特别是近两年来在以矿长韩朝军、党委书记李现民为首的新领导班子带领下,邢矿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沿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精搏强、跨越发展”的强企之路开拓奋进、务实创新,将一个年设计能力90万吨的中型矿井建设成为年产20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以煤为主、多业并举,形成煤、电、制造等一体化的产业链条。2004年,全矿生产原煤200.4万吨、洗精煤104万吨、总进尺12569米、矸石电厂发电3.2亿千瓦时,并盈利1000万元。全矿销售收入5.95亿元,实现利润1.63亿元。职工平均收入连续5年保持高速增长,达到2.5万元,比2003年增加6000元。在上述几项指标中,总进尺、矸石发电量、销售收入利润均创建矿以来最高水平,并先后荣获“国家煤炭工业一级企业”、“特级质量标准化矿井”、“现代化矿井”、“双十佳煤矿”、“煤炭质量信得过企业”和“行业级高产高效矿井”等光荣称号。

  此刻,就让我们走近这支煤海劲旅,沿着他们的奋进足迹一起去发现、思考、感悟邢矿人特有的远大追求与诗意情怀……

  上 篇

  与时俱进谋发展 基业常青谱新篇

  煤海激流中邢矿高扬理想旗帜、发扬光荣传统,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挑战者雄姿,依靠科技创新,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不断掀开发展新篇章!

  (一)

  三十余载激流扬帆、执著追求,邢矿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抵达创业新天地。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邢矿人的记忆中,自改革开放以来,邢矿的历届党政领导班子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扣时代脉搏,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管理压缩机构、精简人员,在册人员由1982年的7808人减少到目前的5400人,管理机构趋于合理,生产组织精干高效;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改革分配制度,收入逐步向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倾斜,按贡献参与分配。改革成就为新世纪邢矿的腾飞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以矿长韩朝军、党委书记李现民为首的矿领导班子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集团“以精搏强、跨越发展”的要求,立足企业实际,深刻认识到减缓矿井衰退期,使接续产业迎头赶上来已成为不容回避的严峻挑战。正是基于这份忧患意识,近年来,在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邢矿人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以煤为主、多业并举,形成煤、电、制造等为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并对其中大多数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使之在市场竞争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年产值占全矿总产值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邢矿发展的又一个强大支柱。

  如果说多业并举为邢矿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那么持续的科技创新、先进设备的不断引进,则为邢矿煤海腾飞插上有力的翅膀。从1976年在全国首批使用综采支架并获得成功,30多年来,邢矿人始终奋进在我国煤炭工业采煤机械化发展前沿阵地。2004年,该矿回采9个工作面中有8个工作面需要加减支架,共计215架次,相当于多拆除或多安装了3个工作面,有4个工作面在边眼内停采,2个工作面过薄煤带。在地质条件越来越差的情况下,邢矿人依靠科技进步,有力地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按照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方针,统筹安排、科学组织,确保全年200万吨原煤产量完成,重点加强了掘进工艺优化和装备优化,全年机掘进尺9809米,机掘率达77.79%,比2003年增长了8%,有效缓解了接替紧张局面。加快轨道跟头与皮带跟头技术推广,普及掘进机械化作业方式,新进两台掘进机。目前邢矿新、旧掘进机数量已达6台,进一步降低了事故率,提高了工时利用率,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为进尺不断刷新纪录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中掘进一队2004年进尺4020米上了一个较大的台阶。

  在全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2004年邢矿技术创新连获佳绩:辅助运输投入使用5台卡轨车,有效提高了辅助运输能力和安全可靠性;投资140万元更新改造生产调度监控系统,实现安全生产调度现代化,提高了生产指挥系统高效和可靠性;洗煤厂成功安装加压过滤机,降低浮精水分,有效提高了邢矿洗选能力;创建第一套高精尖钻孔水位水温控遥测系统,提高水文地质质量,探测工作快速反应速度;实现35Kv变电站微机自动化,提高供电可靠性;实施电子考勤,提高用工制度的科学性,保证劳动者权益,维护邢矿效益。2004年比2003年减少用工近3.4万个,合计节约金额260万元。

  (二)

  优秀的企业领导总是善于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解决发展课题。作为资源型企业,邢矿同样面临资源短缺难题。为此,矿领导班子从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将资源回收率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韩朝军更反复强调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要求全面提高资源回收率。

  为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损失、延长矿井服务年限,邢矿通过科学设计巷道布置,大胆突破技术禁区,去年采区回收率达到92%以上,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据韩朝军介绍,按照传统设计方案,水平分层开采工作面,底分层巷道一般采用内错式布置,留设3—5M煤柱,每米丢煤17吨,现在改为垂直布巷,在原巷道的正下方布置巷道,丢煤可全部收回;22203和22204工作面运输巷改垂直布巷为外错式布巷,将相邻工作面残存4—5M宽度区段煤柱全面回收,彻底消除设计损失,多回收煤炭5.27万吨;在7610工作面设计中,充分考虑底分层剩余煤厚较大的情况,利用轻放回采工艺,实现全煤厚彻底回收。此外,7610工作面设计中充分考虑条件,发挥轻放支架适应面长变化优势,将原顶层工作面以外10—30米不规则断层煤柱圈入底层工作面,减少掘进工程1200M,技术创新使该工作面多回收煤炭资源12.4万吨。在回采期间该工作面又成功实施双运输机大角度调采机头工艺,为采煤方法又一创新。通过技术改革,去年累计多回收煤炭资源23万吨,既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又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

  邢矿人以提高资源回收率为重点,优化技术手段,开发新工艺。5509工作面外段近距离跨采—320水平大巷,最小层间距仅为4.5M,为保证工作面安全跨采,他们通过实施抗采动加固支护方案,不仅保障了安全跨采,而且有效地保证了—320大巷正常使用,为下一步解放护巷煤柱提供了宝贵经验;22313底层工作面开采过程中,暴露出腰矸洗选性差的问题,对精煤回收率造成严重影响。矿班子通过合理选定顶板管理方案,优化支护技术,使精煤回收率由前期47%提高为50%以上;7812为冲积层大倾角工作面,断层、老巷纵横交错,顶板管理难度较大,为杜绝恶性顶板事故发生,矿上通过科学制定放煤工艺和方案,不仅使工作面安全停采,而且多回收出煤炭资源2.1万吨。

  邢矿领导班子还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考虑矿井长远发展与短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精心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确保矿井稳步高产高效。产量构成方面,合理安排顶底分层工作面搭配开采,加大薄煤开采力度,在确保矿井产量稳定情况下保证煤炭质量;在接替方面突出高效掘进队上机掘上锚网快速施工特点,战场以此摆布为中心;新区开发合理安排队伍,超前物探地质构造并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为快速优质施工创造条件;回收煤资源充分安排边角煤柱回收,逐步加大开发力度,去年已安排7610底层工作面生产,并将7712工作面圈出,对延长矿井寿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