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已连续多年石材产销量全国第一,但这样的石材大省,到目前为止却没有一个中国名牌和中国免检产品,驰名商标也只有一个。近日福建省企业调查队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福建石材产业做强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专家建议福建石材企业应进行有效整合,政府应制定相关规划,以实现企业的集团化、规模化和品牌化。
现状:名牌产品屈指可数
福建省有石材企业1.6万家,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全省已拥有花岗岩石材开采企业1.2万户,石材加工企业4000家。据调查,尽管福建省石材行业在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第一,但名牌产品少。截至2004年,福建评出的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的431个产品中,石材类产品仅有9个;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出的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福建省石材业仅有一个(全国共有23个产品获得该称号);而国家质检总局评出的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称号的,福建省没有一个。调查发现,不少石材企业没有把品牌发展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中,在经营过程中往往只重视产品价格、产品销售等方面,不重视品牌建设。企业间竞相压价由于中低档板材产品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同质化,生产者相互压价,导致近年来福建石材产品价格一路下滑,许多石材生产企业处于微利经营状态。
原因:企业小行业散
单一企业规模小、石材行业集中度不高,上规模的石材生产企业集团较少,多为私营和家庭作坊式的工厂。据测算,2004年该行业前4位企业销售收入集中度约为10.4%,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建筑用石加工业生产企业只有49户,年产值亿元以上的只有17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比重分别为1.2%和0.4%。产品结构不合理,档次总体偏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呈现家庭作坊式经营,将不能满足对中高档石材的需求。据统计,2004年福建省石材制品出口量528.3万吨,其中属于简单加工的占64.4%,石雕、影雕以及一些精细石材产品在出口总量中仅占10%左右。技术装备落后导致质量差,福建省小型石材企业整体技术装备落后,多数仍以圆锯、手扶磨机为主要生产设备,效率低,质量不高。以福鼎矿山荒料开采为例,用大爆破开采方式,致使荒料裂缝增多,利用率仅为60%。另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对北京、山东、上海、福建、广东5个省、直辖市的20多户企业的天然花岗石、大理石产品质量抽查结果显示,2004年第三季度不合格的11家生产企业中,福建占了4家。
对策:政府要制订发展规划
针对目前的状况,有关专家建议政府应制订相应的发展规划,着重发展以晋江、惠安为主的闽南石材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和扶持南安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和惠安石材雕艺城,积极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对中小石材企业实施收购、兼并,进行规模化投资和低成本扩张。同时,对石材业的整合应从量的扩张转到质的提升上来。严禁新办粗加工型石板材厂,鼓励创办具备一定规模的石材深加工企业。政府还应出台有关政策,对矿产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严格石材开采的审批手续和开采技术条件,制止乱开乱采。建立石材集中生产区,统一设立大型废渣堆放场,对污染物进行统一治理。企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注重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提高工艺的精确性,提升产品的质量、档次,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石材企业还应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及时掌握不断变化的石材应用市场信息,扩大新的石材应用领域,打出本土品牌。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