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纷繁的国内电子市场上,有的企业倒下了,慢慢消失了;有的企业诞生了,逐渐成长了。同国内的其他领域一样,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行业档次提升也成为电子类卖场的必然趋势,同质化经营小市场肯定弱不禁风,规模小档次低的零星市场也将逐渐退出舞台,而品牌时代终将主导国内专业电子市场。市场机遇和挑战总是同时并存。
发现需求、准确定位是根基
尽管竞争激烈,但强劲的国内卖场需求不断催生新的市场需求点。中关村是中国电子市场的心脏地带,是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电子产品“指标性市场”,鼎好看准了行业风水:一方面是市场的无限潜力;另一方面是中关村的地理位置和地域品牌,正所谓“占尽天时地利,三军势不可挡”:去年3月,鼎好满租;去年7月,盛大开业。1300多家商户在去年“非典”时期,一刻也没有等待,鼎好商城开场圆满,并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迅速成为业内耀眼的新星。在一年的时间内,其销售业绩和品牌含量就已超过了老牌的硅谷、太平洋,在《2003年中关村电子产品贸易行业发展白皮书》中与海龙并列前两名。它的走红再次印证了企业运营规律。
个性化发展塑造企业品牌
品牌的形成需要个性化元素,而个性化离不开创新思维。鼎好品牌的迅速形成,离不开它的三项业内创举:延长营业时间、融合“3C”概念、引入“商城”标准。一年内迅速提升的鼎好电子商城犹如一尊古代“宝鼎”,以“三项创举”作为三大支撑,在电子商城林立的中关村,牢靠地建立了在业内和市场中的品牌地位。
“多赢”是现代企业文化内涵
作为世界级商城设计大师的一个作品,商城的硬件环境一开始就吸引了厂商和消费者;借助高起的先天优势,鼎好商城在中关村甚至在全国电子卖场领域,开创性地建立了一个“现代电子商城”的构造和运行模板;这足以成为它的品牌形象中一个外在灿烂的“头衔”;但更重要的还是它的企业文化内涵,即坚持“多赢”理念,把商城作为一个物质流通和精神享受的综合载体,达到“商城、厂商、消费者”等多方都满意的效果。
经济学理论研究表明,成功企业的一个共性是:总能够准确把握“厂家、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在市场经济逐渐成熟的今天,没有拿手的本领,决不可能吸引越来越精明的商家和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鼎好深谙其道,因此别具魅力。
在“买方经济时代”,作为市场中间环节的商城,要面对的是双重消费者:一个是厂商或者租户,他们要消费的是商城的场地和服务;一个是社会消费者,他们要购买的是商城内的商品和服务。在这种交互利益关系中,一个完整市场行为的实现,即:生产、销售、消费的完成,必须达到某种平衡,才能最终实现各自的目标需要。
厂商是商城的基础客户和基本利润来源。在一年的运营中,鼎好抓准了这一“命门”,与厂商进行各种形式的策略联盟,鼎好不是一个坐收佣金的“房东”,更多时候,是把自己定位成厂商的伙伴和助手。
7月份是鼎好电子商城的一周年店庆,借助“IT嘉年华”系列活动,鼎好的品牌和市场形象得以提升和延续;而分享商城品牌成果的千余厂商,此时也鼎力支持,真诚配合商城的品牌活动:特价、促销、买赠样样都全;而消费者又从中获得了优惠。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多赢结局。
按照这种规律操作企业,是鼎好商城的一个基本市场观,也是当今国内许多企业所不具备或者不完善的价值观。鼎好的成熟经验使人们清楚地感受到,在企业的品牌塑造过程中,必须牢记这样一个道理,这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电子商城需要创新发展模式
电子商城品牌属于特殊的类型,既非产品品牌,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品牌,而是以电子商城的物理空间为外在形式,由商户和商城共同创造一种新型的综合品牌。从目前状况来看,电子商城呈现出诸强争胜的形态,这在全国各地也大体相似。鼎好电子商城的成功是商家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对消费者需求的积极迎合。它为中关村带来新的气息,带动IT产业链寻找新的发展模式。
市场在变,以服务树品牌的信念不能变;产业在变,管理者的理念必须更新改变。具有超前眼光的鼎好显然已经走到了行业队伍的前面。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