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一种独特的翰墨情怀,无论是文人、官吏,还是商贾,闲暇之时总会拿起笔来写上几笔,单单这几笔就在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真不敢想象中华文明少了书法这一支会变成什么样子。也许就像美人失去了双眸,也许就像英雄失去了双臂......
中国书法史上留名的人物很多,但真正值得一提的却凤毛麟角。值得一提的无非是东汉的蔡邕,东晋的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唐朝的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宋朝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朝的赵孟頫......等人而已。这些人都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实,当代也涌现出了一批书法大家,他们对书法艺术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与古人相比也不遑多让。丁晓飞便是其中之一。丁氏书法自成一格,不落窠臼,展示了书法的雄强、豪迈、大气、飘逸、峭拔、遒劲、空灵等。“自古英雄出少年”,丁晓飞17岁就自创了“揉纸书法”,没过几年,又自创了“错位书法”,成为这两大重要书法流派的创始人,并以其播名于世。
融百家之长成一家之体
欣赏丁晓飞的作品,脑海中总会油然浮现出几幅玄妙的意境:
一幅,茫茫雪原,皑皑白雪,一头雪豹奔跑其间,时而左冲右突,时而上窜下跳。
一幅,淼淼林海,郁郁苍翠,一只大鸟飞翔其中,时而上下翻飞,时而回环翱翔。
一幅,隐隐千峰,含翠吐芳,一条小径隐约其中,时而曲径通幽,时而峰回路转。
一幅,渺渺烟海,水天一色,一只海鸥盘旋其上,时而低飞掠水,时而振翅高翔。
......
这几种风格迥异的意境如此和谐融洽地蕴含在丁晓飞的书法作品中委实令人称奇。可以说,丁晓飞做到了其他书法家不曾做到的一点,那就是把古往今来的各种流派、各个书家的风格熔铸于一炉,调和它们之间的矛盾,架构它们之间的桥梁,使它们合而为一,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丁晓飞的书法被业界誉为“丁体”。
丁晓飞在“诗、书、画”三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均有建树,但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的书法,他对书法颇为精通,举凡篆、隶、行、草、楷,无不了然于心、信手拈来,其书远宗汉魏,近取宋明,于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苏轼、黄庭坚、赵孟頫、王铎诸家用力最深,用功最勤,且能化古融今,化腐朽为神奇。他破天荒地首创了“以诗入书”和“以画入书”的新理念,形成了其书奇崛多变、豪迈遒劲、文雅洒脱、瘦劲飘逸的独特风格,并且增加了其书的人文哲思和动感画面,其书该肥则肥,该瘦则瘦,将肥与瘦的意趣拿捏得浑然天成。
黑格尔说:“风格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法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出现他个性的特点。”丁晓飞的书法风格正是他性格的鲜明写照。我们都知伟人的性格往往是极为复杂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性格和谐统一的蕴藏在他们身上,例如,毛泽东身上蕴藏着虎气和猴气,周恩来身上蕴藏着鹰性与鸽性。丁晓飞的性格也是如此。他的性格既有张扬奔放的一面,又有沉稳内敛的一面。就看何者占上风了,前者占上风,他则写出豪放的作品;后者占上风,他则写出婉约的作品。
丁晓飞书法四体皆精,尤精行草,取法“狂草”和“章草”两支书法流派,青出于蓝。书法界评论他的字说:“有的沉静如处子,有的飞腾如蛟龙,有的勇猛如战士,有的圆美如珠玉,有的苍劲如奇峰,有的柔回如漪波,有的憨态逗人迷,有的痴态使人醉,有的跃跃欲起飞,有的如瀑布直流,有的如野马狂奔,有的如古树悬空......每一个字莫不神话。”又评论说:“他的草书有一种灵动感,变幻无穷而又不失章法,纵逸飞动、错落有致、筋骨相连、通体衔接,多为一笔字,整体布局上大开大合,浑然天成,妙手偶得。”
丁晓飞的书法是其真性情的流露,其“笔端常带感情”,并非是在炫技。他常言:“我写字时完全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我不知道是我在写字,还是上帝在借我之手来写字,如同着了魔一样。”他完全进入了化境,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数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结果。即使在滴水成冰的日子,他的手冻得皲裂了,流血了,他也未曾中辍过练字。有时写得手发麻、发抖了,他稍微活动一下咬着牙又继续写了下去。“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这种残酷的斯巴达式的自我训练,才使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才使他成为了举足轻重的人物。
丁晓飞的书法作品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面线条对空间的切割,并由此形成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单看其布局就知其功力非凡,不亚于匠心独运的设计大师,横、竖、点、撇、钩、折、捺在他手中出神入化,构成了一幅幅让人叹为观止的佳作。因此,他的作品每每在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日本等地展览时总是观者如堵、人海如潮,并对国内外书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这一点来看,他对当代书法艺术事业的贡献,真可谓厥功甚伟。
师古人更要师造化
丁晓飞不仅好修“书内之功”,更好修“书外之功”。他晓得要想把字写得漂亮、耐看、震撼,就要增加阅历,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开阔眼界,提高修养等。
为了丰富知识,他一有时间就读书,读了很多书:既有文学性很强的诗词歌赋、散文、小说,又有艺术性很强的艺术理论著作;既有思想性很强的哲学兵法,又有实用性很强的商业类的书籍。因此,他达到了书家与学者的内外持衡,既无书家的“薄于內而重于外”又无学者的“重于內而薄于外”。他的书法有一种足以贯穿古今的生命力,他通过精致的字型选择,达到了既秀逸又健朗的两全效果,总是让人联想到几百年前中国学人的自然生态,即用笔墨著作、写信、赠诗,有时来了雅兴便写得堂皇一点在家里挂挂,或互相赠送,并不把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惟其如此,才能不带功利之心,脱离市侩之气,洗尽铅华。
他商海沉浮,历尽苦难,为求思想的超脱,对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均作过深入的研究,因此,他的书法自然或不自然地流露出儒家的入世,佛家的出世和道家的无为。这在他的书法作品里随处可见。他的作品点画线条由熟而精,由精而纯,由纯而巧,进而充溢着张力美,显示出独特的力量感,节奏感,画面感,立体感和韵律感。又由于他特别注重中锋用笔,故而其书法点画线条饱满圆实,浑厚圆润,雍容丰腴。
为了增加阅历,他广交天下名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他取长补短,博采众长,更服膺“师古人更师造化”的理念,为了开阔眼界和胸襟,他经常借外出参观和考察的机会登山临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游历了黄山、泰山、庐山、西湖、黄河,长江等名山大川,在名山大川中体验方法,寻觅灵感,采撷精魄,把其融入到书法之中。
他一生游玩次数最多的要数安徽马鞍山的采石矶,一是因为那里离他的家乡最近,二是因为那里安葬着“诗仙李白和草圣林散之”两位大名人。这两位大名人的遗风余韵滋养了其书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至高境界。也正因为其书具有超凡脱俗的境界,深邃隽永的意韵,才能使书界中人对其品赏愈久,得益愈多,感受最深,认识愈深。而认识愈深,也就更增敬仰叹服之情。可以说,他的书法艺术中蕴含着其人之真,诗之韵,画之意。
丁晓飞对笔法与墨法的运用炉火纯青,已臻化境。在用墨上他不落窠臼,打破传统,大胆使用八分水,二分墨,出人意料地取得了惊人的效果。他后期的作品通幅以浓墨焦黑为之,聚墨处黑而亮,神采夺人,枯墨散峰处一枯再枯,墨似尽而笔仍在擦行,只见笔墨化作虚丝,在似有若无间尤显其意韵、精神之超凡。有时又以宿墨为之,时而墨晕中见有浓墨凝聚,乃运笔之实迹,时而变枯、变淡,笔意一翻转,运笔速度的快慢产生浓墨干湿的无穷变化,令人欣之忘倦,赏之忘情。
计利当计天下利
其实,书法只占了丁晓飞生命的三分之一,他谦称:“我的书法只是雕虫小技而已,不足挂齿”,占据他生命三分之二的是金融事业。众所周知,他不仅是著名的学者、书法家,还是闻名遐迩的金融家、经济学家及商界英才。
丁晓飞祖籍安徽,安徽是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自古以来,安徽就是个出儒商的地方,从安徽走出来的商人统称“徽商”。清代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徽商”的代表人物。“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胡雪岩是中国商界乃至世界商界的传奇人物,丁晓飞的家乡离胡雪岩的家乡不远,他打小就从父辈的口中听说了很多关于胡雪岩的故事,尤其是胡庆余堂的故事,也就是从那时起,他萌生了经商的念头。他时刻牢记“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的古训,他经商不是为了发家致富,过锦衣玉食的生活,而是为了“计天下利”,让天下人过上好生活。
1993年,他成立了广东汇昌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汇昌国投),汇昌国投是一家中外合资的企业,是广东省最早从事金融服务的国际投资公司之一,也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拥有国资背景,同时具备十八年金融服务经验的国际投资公司。2010年,一次偶然地机遇,他在报纸上看到了艺术品证券化这个新兴的概念,具有非凡商业头脑的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个蕴含着巨大商业前景和商业价值的产业,这个产业必将成为文化产业的支柱性产业,必将带动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必将有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于是,他广纳贤才,经过一年多的艰辛筹备,于2011年7月,在汇昌国投的基础上又注册5亿港币,在香港成立了中国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下称中国文交所),自任中国文交所董事局主席。在他的英明的领导下,中国文交所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小公司到大企业的历史性跨越:无论是从交易制度上,还是从运营机制上来说,中国文交所都臻于完善。目前中国文交所已成为拥有300多员工,150多家代理商,30多家交易商和2万名会员的具有雄厚资本及超强实力的大企业。
中国文交所在国内文化界、艺术品市场、收藏界和金融界享有盛誉,也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文交所之一。眼下,中国文交所正在筹备上市事宜,为其进入国际市场做足充分的准备。鉴于中国文交所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及其为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2013年12月2日下午,著名经济学家、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创意产业之父”厉无畏参观考察了中国文交易所,紧接着驻港部队原司令员熊自仁中将等五位将军也参观考察了中国文交所,他们一致给予了中国文交所高度的评价及明确的指导。
可以说,像丁晓飞这样在书商两界均取得骄人成就的人物寥寥无几;像丁晓飞这样年届花甲依然奔波于第一线,凡事亲历亲为的闻人为数不多;像丁晓飞这样热爱中华文化,并用一生致力于传承、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商人也少之又少......(李岷/文)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