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几年前,并购一词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还是相当陌生的,我们只是在一些来自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消息中听到这样的词汇。面对大洋彼岸数十亿、上百亿美元的成交额,惊心动魄的并购与反并购之战,我们如隔岸观火。但是短短几年间,并购竞成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时尚。
可以肯定一点,就是从并购中,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看到了商业机会,生产企业看到了融资渠道,政府部门看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希望,股民们看到了股市的生机,经济学家看到了产权交易的实践,法学家兼律师既看到了法律问题,又看到了新的业务领域,跨国公司则看到了进军中国市场的通道。
然而,所谓并购说白了就是购买企业。毫无疑问,可以被买卖的显然是一种商品,但对企业这种商品的价值判断却不同于一般商品。对一般商品的价值判断是根据个人对商品消费的效用,而企业的效用不是消费的效用,而是其盈利的能力。对同一个企业,不同的人、不同的企业家有着不同的价值判断,这就意味着他们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着不同的估计,这种差异来源于企业家能力和禀赋的差异,其中可能包括现有企业资源的更好用途、产品的更大市场、资产的更好组合以及企业制度的改造潜力等。当然这些都只是在预期当中,并购的结果也有可能是失败的,如同其它投资的失败一样。
因此,不能不说,由于我国特定的情况,企业间的产权交易在今天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的并购活动有十之八九是失败的,这反映了我国产权交易的环境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相当严峻的。
在建设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些中国企业管理层正在试图通过并购来迎接大环境的挑战。但是他们应该谨记,只有他们才有能力而且有责任作出是否并购的决策,也只有他们才是并购决策的直接责任人。除非再也找不到真正能够引导企业走向成功的办法,否则,慎选并购。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