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煤炭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除了加强管理、保证生产安全之外,还要有一个长远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并为之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寻求最佳发展途径。安徽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他们在抓好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加强企业及社会各种资源的整合,跳出煤炭行业发展的传统思维,为企业科学而健康的发展潜心锤炼。
最近,煤炭企业的日子越发好起来,虽然很多企业仍然被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问题所困扰,但煤炭利润空间的增加,效益的好转,明显使煤炭企业找回了久违的自信。煤炭企业是否就此可以高枕无忧?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给出了这样一个回答: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煤的储量是有限的,煤炭企业如果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要跳出煤炭企业发展的老路,另辟蹊径。
20年发展令“皖北人”骄傲
皖北煤电集团公司诞生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1984年5月,至今已有20个年头。20年来,皖北煤电既经历了计划、市场双轨制的痛楚,又经历了煤炭市场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再到卖方市场,从供求基本平衡到供过于求、再到供应紧张的循环往复,其中既有创业的艰苦,也有收获的喜悦。
1985年之前,安徽省虽然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之一,探明储量居华东地区第一,然而坐在煤山上的安徽人却因为两淮煤矿均属国家统配矿,不能自行调拨,而为缺少用煤发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安徽省委、省政府经国家有关部门同意,设立了皖北矿务局,将一块并不很大的矿区划给地方开采,目的是解决本省用煤问题。
皖北煤电集团公司作为省属企业,与原中央统配矿务局相比,在政策上始终存在不平等的问题。尽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的困难和考验,但是“皖北人”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企业历届党政班子的率领人,靠着一种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一种永不满足、勇争一流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一条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创业之路,取得了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矿区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企业规模由组建之初的5对矿井(其中孟庄、毛郢孜、前岭3个矿属简易投产的县办小矿),发展成为如今拥有8对生产矿井、1对在建矿井、4座大型选煤厂和若干非煤产业项目。
——煤炭年产量由建局初期的193万吨发展成为2003年的963万吨,翻了两番多,年平均增长幅度为19.5%,预计今年将突破1000万吨,跨入国有特大型煤炭企业行列。
——利税收入逐年增加,2003年达到20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28亿元。
——利税总额不断增加,尤其是1993年企业走向市场以来,连续11年实现利税总额超亿元,2003年达到3.36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资产总值不断提高,截止到2003年底达到44.68亿元,比建局初期增长了20倍。
——员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员工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5474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矿区安全生产形势比较稳定,连续13年杜绝了“一通三防”重大事故,百万吨死亡率始终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之内;2003年全公司百万吨死亡率0.42%,创建局以来最好水平,在全国四大煤炭企业中最低。
——矿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井下生产环境、地面工作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建成了全国地方煤矿系统第一个质量标准化矿务局,并连续12年被评为全国煤炭行业质量标准化单位。集团公司机关及所属各单位均成为市级以上精神文明单位,其中百善矿为全省精神文明单位标兵,刘桥一矿、任楼煤矿、恒源煤电股份公司等单位为“全国文明煤矿”,刘桥一矿还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截止到2003年,集团公司累计生产煤近1亿吨,实现利税18亿元。
做精主业筹谋未来战略
皖北煤电集团公司是由煤起家的,煤是集团公司的主业,做精、做强企业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和根本。2003年10月底,安徽省对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葛家德任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明胜任党委书记。这两位新上任不久的集团公司领导,将发展作为企业的第一要务。他们团结党政一班人,从经济全球化和集团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经过广泛调研和广大干部职工们的献计献策,找出制约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比较优势,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整合上下游资源、做大企业,延伸煤电产业链、做强企业。主要战略目标为:力争3至5年的时间,再进中国工业500强;用5至8年的时间,再造一个新皖北,即销售收入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员工人均年收入突破2万元。
做强企业关键是产能扩张。在今后一个时期,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立足现有资源,推进矿井挖潜改造,加快新井建设步伐,计划从2004年至2010年,每年开挖1对新井。力争到2010年全公司原煤矿产量突破1500万吨。同时,把资源储备和开发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来抓,去年底成立了专门机构——资源开发管理办公室,抽调精干人员,立足省内,面向省外(重点是陕西、甘肃、河南等中西部地区),加强资源储备开发,力争取得新突破,以增强主业发展后劲,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为做强主业的补充,就是煤电产业链的延伸。皖北煤电集团公司今年计划开始建设祁东煤歼石电厂和煤歼石制砖厂,明年建设刘桥煤歼石电厂,今后新建大型煤矿都建设配套的选煤厂和煤歼石电厂。同时,加快产业链的延伸,围绕消化富余电量和热量,充分利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发展以高耗能行业为主的下游产业,逐步建立以电厂为龙头、以高耗能项目为支撑的产业群。计划在祁东矿建设工业区,有关项目正在论证中,同时筹谋在恒源公司建设电铝联营项目。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在大型矿井消灭煤歼石等废弃物,在创造社会效益的过程中实现企业发展。
做强品牌 实现资本扩张
据葛家德介绍,经过20年来在市场上的“摸爬滚打”,皖北煤电集团公司已经建立起一个强势的营销网络,打造出具有较高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的“皖北”品牌。今后,皖北煤电集团公司将充分利用“皖北”这个品牌优势,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造战略联盟,发展煤炭物流,拓展集团公司发展空间。去年12月份,组建了由集团公司控股、外部法人参股、经营者和员工持股的皖北运销有限责任公司,以此为平台,联合上游煤炭企业和电力、冶金、石化等下游客户以及港口企业,设立若干个子公司,发挥一头链接市场、一头链接资源的优势,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集团公司经济总量。计划今年外购、外销突破100万吨,到2010年突破500万吨,从而使全公司商品煤销售总量突破2000万吨。从今年前五个月的运行情况看,经营比较理想,在煤炭供应异常紧张的形势下,实现外购、外销46万吨。
做精主业、做强品牌,最终还是要通过资本扩张,做大企业。皖北煤电集团公司下属恒源公司的上市,构筑了链接资本市场的“通道”和“平台”。“皖北人”计划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实施资本运作,通过增资扩股、发行可转债或定向增发等方式,尽快实现集团公司煤炭主业的整体上市。葛家德透露,从现有非煤骨干项目中筛选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的恒泰石膏新建材项目,在实施重点扶持的基础上,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上市,或者通过“买壳上市”,争取早日发行股票。此外,还将积极寻求机遇,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拟参与淮北商业银行资产重组,控股该商业银行,构建金融平台,发挥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结合的优势,确保实施大集团战略过程中的业务扩张、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及产品销售获取中长期金融支撑。
皖北煤电做强品牌,获得金融支持,并非仅仅为了更好的开采煤炭,而是为了更为广泛的发展集团公司丰富的非煤矿产业及产品,其开发和延伸无疑对实现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位于含山县的恒泰石膏矿拥有58亿吨(其中超优纯石膏储量10亿吨以上)是国内较大的优质石膏矿床;毛郢孜等矿井下蕴藏着储量大、品位高的高岭土矿床。今后,他们将充分发挥集团公司采掘方面的优势,利用品牌及资金方面的支持,强化对非煤矿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开采石膏、高岭土矿为基础,重点在深加工上做文章,进军新材料领域。尤其是在硬石膏资源开发利用上,加大科研开发和市场开拓力度,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定位。产品定位为以粉体为主的高端产品;市场定位为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企业定位为全省煤矿业及产品开发的龙头企业并力争跻身于行业前三强,努力形成集团公司的支柱产业之一。
此外,积极介入宿州市市政建设,加强房地产开发,培育集团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集团公司上下心齐、气顺,干部职工精神振奋,正一步一个脚印,向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迈进。今年誓夺原煤产量1000万吨,向建局20周年献礼,为保障全省煤炭供应、保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加快改革 荡平发展之路
皖北煤电集团公司和其它国有大型集团公司一样,也面临着艰巨的改革任务。对此,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在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出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后,结合企业实际,循序渐进地进行全方位改革。王明胜向笔者介绍,近一段时间的企业改革主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确保今年上半年完成矿区8所学校整体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工作。对集团公司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和非主业资产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对于总医院、机关物业公司等公益性、福利性和服务性资产,只要具备独立经营条件的,都将改制为独立经营实体,实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总医院整体改制方案》已经由省国资委批准,力争今年上半年实施,确保年内改制完毕。
第二步,实施集团公司整体改制,构建产权多元化的现代公司制企业。在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主辅业分离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基础上,对集团公司实施整体改制,用剥离后的净资产置换职工身份,实现产权多元化。力争今年内完成集团公司整体改制方案的报批工作,明年开始实施。
第三步,寻求和吸引战略投资入股,进一步优化产权结构,进而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皖北人”正在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披荆斩棘的勇气,潜下心来,默默锤炼,打造皖北煤电美好的未来。
企业档案
皖北煤电集团公司是安徽省属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省政府重点扶持的企业集团之一,前身是皖北矿务局,1984年5月组建,总部设在安徽省宿州市。集团现拥有15个子公司和若干个参股公司,原煤年生产能力 1000万吨,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年利税3亿元以上,在岗员工3万人。截止到2003年末,集团资产总值达44.68亿元,所有者权益1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7.4%。集团连续多年成为中国煤炭工业50强;曾于1996—1997年度跨入中国工业企业500强行列;2003年,集团按原煤产量排序,列煤炭行业第26位、并在企业管理上通过了IS09002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
煤炭主业拥有8对生产矿井、1对在建矿井和4座大型选煤厂。8对生产矿井分别是百善煤矿、刘桥一矿、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任楼煤矿、祁东煤矿、孟庄煤矿、毛郢孜煤矿和前岭煤矿;1对在建矿井是卧龙湖煤矿(2003年底开始正式筹备,于2004年7月1日开挖,计划2006年底建成投产);4座大型选煤厂分别是百善、刘桥、任楼和祁东选煤厂。
其中恒源煤电股份公司为集团控股子公司,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于2004年2月27日顺利通过了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预计7月份可挂牌上市,成为安徽省煤炭题材的上市公司。
集团煤种齐全,煤质优良。主要煤种有三分之一焦煤、气煤、焦煤、贫煤和无烟煤,发热量在5000—6500大卡,中灰、高发热量、特低硫、特低磷;另有洗精煤、洗混煤等洗煤产品,是良好的动力用煤和生活用煤。
非煤产业涉及电力、建材、化工、机械制造、房地产等领域。拥有恒泰石膏、雪纳高岭土、恒力电业、恒固水泥、金环铜材、恒欣化工、恒馨房地产等若干骨干项目,年产值达亿元。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