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国发展研究院等单位主办的北京·世界鞋业论坛日前在京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全球鞋业的东方曙光:解读“中国制造”和“中国名牌”。
经过20余年的市场洗礼,中国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同时摘取了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两枚金牌。中国成为世界名副其实的鞋业制造大国。综观世界市场和国际竞争,鞋业已经成为中国最有希望的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政府、协会、企业等主体,为发展中国鞋业已经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如推出“真皮标志”、评选“中国鞋都”、评定“中国名牌产品”等,无疑都为中国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全球鞋业的东方曙光。
但中国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制造大国”并不就等于“制造强国”。那么,要成为“制造强国”,“中国制造”还面临着哪些提升的课题?怎样实现这种提升?从国家、地区、企业三个层面,从产业链形成与发展层面,如何分析和认识这些问题?
像许多产业一样,中国鞋业放到世界统一的大市场上看,“制造大国”和“品牌小国”的不协调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怎样打造鞋业的“中国品牌”?怎样打造中国鞋业的“世界名牌”“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怎样形成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有悠久历史的中国鞋文化怎样和世界鞋文化相融合,从而更好地发展,更好地走向世界?世界鞋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如何?中国鞋业如何适应这个发展的大趋势?
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立足中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探讨,也需要借鉴国外特别是鞋业发达国家的经验。
此次论坛邀请了中国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巨头、经济学者参加并发表讲演,也邀请了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国际同行介绍经验。这是一次中国鞋业的高层讲坛,也是中国鞋业和世界鞋业的高层对话。它是世界关心中国鞋业人士的交流平台,必将成为产生影响到中国鞋业前景新思潮的发源地。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