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与评论>> 正文

安全问题要综合治理

企业报道  2014-02-07 07:36:59 阅读:

  安全投入欠账太多

  为什么连着几起大的矿难都发生在老的国有煤矿?煤矿安全问题看上去好像就是自然科学的事情,好像就是技术层面的事情,但是安全问题实际上除了自然条件和技术以外,经济与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

  为什么新矿,就是技术设施好的矿事故率低,为什么积累率高的民有矿事故率低,而为什么技术设备特别差的小煤矿发生事故率就高,老矿发生事故率就高?这样一对比事实就清楚了,这就涉及到一个安全投入的问题。安全生产的投入达到一个度,才能把事故率控制在最小。容易发生矿难的这两类企业都是因为安全投入太低。小煤窑设备差,而且是掠夺性生产;大的国有矿,多年来存在体制落后、人员老化、企业负担太重等问题,这种情况下新设备的引进、安装就无法跟上。

  煤炭体制改革不彻底

  煤炭体制已经进行了改革,从行业上来讲,煤炭体制改革并不是太落后,煤炭行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放开了,价格放开、生产放开、市场准入也放开,市场化改革并不落后,但是其主要问题是改革不彻底。在改革过程中,名义上是价格放开,但实际上国家对电煤的价格实行管制,电煤实行的还是计划价格,(政府现在还不会搞市场化下的煤炭交易制度)。市场化改革首先涉及到资本自由流动,其次涉及到定价问题,资源的优化配置。煤炭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就应该有更多的资金涌入到煤炭行业进行投资,提高生产能力,解决供需矛盾。但是现在资本流动并不好,现在资源实行的是国家垄断,而入门费又太高,国家是又有税又有费,比一般的资源费要高。外面的资本想进入,但是行业分割严重,市场准入限制太多,比如煤电行业之间就存在技术壁垒,电无法进入煤,煤在自己建电站方面也受到限制;还有产业政策的限制,价格双轨制,电煤又占到煤的大头,60%多,所以名义上价格放开,但实际上有行无市,因为必须保证电煤的供应,市场上的价格再高,也没有煤可以卖,特别是大的国有矿,必须保证发电用煤,即使电煤的价格再低,也必须得保证电煤的供应。每一年国有煤矿都有指标任务,必须保证电煤的供应,这样的情况下就导致了煤炭企业的积累率太低,那么就没有那么多的钱进行安全方面的投入,这样就出现了安全欠账。我赞同有外资或者民营资本进入煤炭行业,因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就是投资主体多元化,这并没有行业的限制,仅仅是一元投资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所以煤炭行业应该鼓励全世界的资本进入,而且是有序进入。

  煤炭的资源可以商品化

  商品化的惟一出卖主体应该是国家,商品资源目前应该掌握在国家手中,然后采取市场化的手法来操作,但不等于把资源完全交给市场。我们现在主要讨论的还是煤炭的价格问题,但是还有资源的使用费的问题。具体来说,我认为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国家作为整个资源统一的所有者,在边研究边勘探的情况下,摸清我们国家资源的供给能力,把资源作为政府的一个公共产品,由政府进行管理,然后根据市场化的原则,建立资源市场,本着谁能把这个煤炭的利用率、开采率提高,谁的安全系数能保证最高、谁的产能最佳,这样几个指标进行考察,然后有偿的交给有能力的企业进行开采,即把这部分的资源开采权转让出去。比如这一块资源值10亿元,那么你就交10亿元给国家把这部分资源买过来开采;二是如果企业或者集团,特别是大的国有煤矿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可以采取将资源资本化的方式,和企业共同投资,这就是企业出技术、出管理、出劳动力,国家出资源,国家拿资源入股,组成股份公司;三是租赁,就是国家作为资源的所有者提出一定的条件和要求(比如是1亿吨的开采率要求必须挖出8000万吨来,比如安全设备必须保证如何,安全率如何),和有能力的企业签订契约。政府在这里就要严加监管,只有得到了政府的认可才可以进来,当违背契约的时候就要承担责任等等。也就是说,可以根据投资方的资本实力,可以一次性买断资源的使用权。我觉得从现在的情况来说,采取国家入股(资源资本化)的方式可取性更大一些,更符合中国的国情。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