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蚌埠卷烟厂所创立的主打品牌,在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之后,已跻身国内一流卷烟方阵。然而,在国内卷烟品牌和资源的整合中,获得驰名商标并不等于就此一劳永逸,而是要把产品的品质做得更加过硬,为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创立千年品牌,做成百年老店,就是蚌烟人进一步追求的目标。按蚌埠卷烟厂厂长卢安宁的话说,持续、精实而科学的管理,才是保证品牌青春常在的根本。
有人说,品牌是宣传出来的,但蚌埠卷烟厂厂长卢安宁却认为,创立品牌确实离不开宣传,但要保持一个品牌的品质并通过品牌创新不断提升品牌,关键还在于管理,只有与时俱进的管理,才能保证一个知名品牌永不枯萎。
11年前,蚌埠卷烟厂在经历了数十载的积淀后,终于瞄准了在国内市场上红极一时的香烟品牌,从而拉开了我国高档卷烟的序幕,从此该厂生产的卷烟品牌被国人认识和了解。然而当时蚌埠卷烟厂所生产的卷烟,还仅仅是一个区域品牌,不甘落后的蚌烟人,经过10多年的锤炼,使自己创立的品牌开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1993年,其主打品牌的商标设计被世界包装组织授予“世纪之星”设计大奖。2000年,蚌埠卷烟厂以主品牌为基础推出的另一款卷烟,很快创下了半年销售7万箱的辉煌业绩,再度在中国烟草界产生了极大震动。2004年2月25日,蚌埠卷烟厂主打品牌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至此,蚌埠卷烟厂一度生产的区域性品牌开始转变为全国性品牌,为下一步打造世界性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品牌价值的进一步提升,蚌埠卷烟厂主打品牌系列卷烟也开始在市场上大显身手。产品行销遍及全国除西藏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市场覆盖率达到97.36%。
卢安宁说:“获得了驰名商标称号,市场占有率有了长足发展,这并不等于说我们的品牌就成了砸不烂的‘金饽饽’,而是更应该具有危机感和使命感,如何让品牌的品质和内涵保持持续、稳定并进一步提升,仍然需要蚌烟人的不懈努力。一个品牌不仅仅要进行不间断的宣传,更重要的是要保证产品品质的不断创新,以求得适应市场,保持其可持续性发展。因此,企业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
卢安宁认为,要理解这一观点,需要弄清楚品牌的内在含义,品牌是什么,从字面上理解只是一种产品的代号,是由文字和图案构成的,由国家和世界工商部门注册确认的。但品牌的内在品质远不止这些,品牌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综合体现,品牌在市场上的角逐实质上是文化之间的角逐,而形成这个品牌文化的内在东西,是铸造这一品牌企业的技术装备、企业管理、员工素质、产品品质、宣传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集中展示。而实现这些内容的主体是人、是全体员工,员工靠什么产生动力,就是需要企业不断创新的科学管理。
企业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经济细胞,如果哪个环节做的不到位,就会出现问题,出了问题,影响了效益是小事,如果影响了企业赖以生存的品牌形象,损坏了这张“脸”,那可就是这个企业最大的灾难。作为卷烟企业,一方面面临着很大的改革压力,如何在改革中把握主动,是每个卷烟企业负责人必须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实施,无疑将会对烟草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卢安宁认为,驰名商标只是一个载体,这个载体的有效性还取决于企业对各方面管理的把握和落实。
卢安宁是一个知识型厂长,在烟草行业已摔打了几十个年头,在卷烟生产的各个岗位几乎都有过经历,特别在卷烟企业的管理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市场体系和法律体系已逐步完善,因此对品牌的维护和企业管理已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像蚌埠卷烟厂具有的知名品牌、有“中国驰名商标”的桂冠,如果在品牌战略上只一味的追求铺天盖地的简单宣传已不现实,必须集中力量,经过精心策划,通过一种文化的展示,来体现蚌埠卷烟厂品牌的内涵和外延。
卢安宁对品牌的今后发展有一个总体思路,他们将继续以拓展市场空间为营销龙头,做精、做强品牌,不断走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摆脱困扰自己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把“整合资源,重点调整”的思想贯穿于全力打造自己的骨干品牌上。对现有的品牌进行内、外在质量上的改造和提升,进一步培养品牌在市场上的认可度和美誉度,把双遗产的自然风光——黄山的风采真正贯穿于蚌烟人创立的主打品牌卷烟之中,使之做好、做强、做大。
是的,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蚌埠卷烟厂主动与国际知名的管理资询公司奥美商务咨询公司合作,针对主打品牌的美誉度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全面地调查。在严格细致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对品牌进行重新定位:登高望远、净化心灵,有灵感、有高度的“悟”。意在通过品牌的文化底蕴传达给消费者一种超凡脱俗的定格,给人一种战胜困难、获取更广阔生存空间,最终走向成功的启示。这也是自然的黄山风景——云、松、雾、奇、险、峻所提示的人生哲理。黄山,既有其神秘、险峻、秀美的性格,更有其博大、深广的胸怀。
品牌内涵的定位,与品牌自身的成长历程也相吻合。创立主打品牌之初,蚌埠卷烟厂实施省外发展战略,将重心放在省外市场,当时看来似乎有点好高骛远。卢安宁认为,由于这样的决策,才使蚌埠卷烟厂主打品牌在经历了多次磨难后而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这种早期的市场竞争,锻炼了蚌烟人敢打硬仗的品质,也决定了蚌埠卷烟厂所创立的品牌必将是一个全国性品牌。也正是因为这种大视野,才有了今天的市场占有率。这和做人是一样的,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胸有大抱负,才有大成就。卷烟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又是一个科技密集型行业,对管理要求很高,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管理上的精、实、细、新,已成为众多企业战胜对手的重要武器。卢安宁认为,管理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才是最科学的。人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企业的一切工作是要靠人去做,而企业创造效益的最终目的是改善人的物质文化条件,为人类生存服务。作为国有企业,在管理上解决好人的问题更为重要,因为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前些年烟草企业“家大、业大、手更大”的思想意识,给卷烟企业干部、员工的思想套上了一个不利于参与市场竞争的枷锁,解除这道枷锁,是企业在管理上取得突破的关键。但要做到这一步,也还有一个因地制宜、适时而为的渐进方式,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盲目地去蛮干。在没有改制的企业中,要按照没有改制的实际情况去制定管理方略,一味照搬某种先进的管理制度往往不是走形式、赶过场,就是在企业产生很强的抵触情绪下,影响企业的稳定,动摇企业的根基,根本谈不上什么品牌建设、技术创新、市场拓展。按理说,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应该是分配机制、用人、用工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实际上在一些大的国有企业,其根本问题还有待解决。
蚌埠卷烟厂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管理创新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蚌埠卷烟厂用现代思维来思考企业发展的问题,通过彻底改造企业的业务流程,实现管理上的创新。以顾客为出发点,在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的基础上,大幅削减冗余的业务流程。改变过去以一个专业职能部门为中心的组织结构,以“业务流程”为中心,削弱职能部门的意义,铲除对流程运行不利的障碍,合并多余的部门及重叠的流程,加强一系列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为顾客创造有益的服务。在全厂形成程序化、标准化、流水线作业的专业化业务流程,产品和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和员工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而成本则大幅度降低,有效推动了企业管理、品牌培育和市场拓展。卢安宁知道,名品的品质体现在什么地方,节约成本又靠什么?说白了一支烟的好坏除了好的设备、科学的配方和高品质的烟叶外,更重要的是生产过程中的管理。特意的做一包烟、一箱烟,甚至一车烟,品质能够保证,可是要长年保证产品始终是优质、符合“中国驰名商标”的要求,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就要靠管理,管理不仅仅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的制度,更多的是如何使这种管理制度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要解决的还是人的问题,怎么解决?一是靠科学而规范的制度得到强制执行,二是要靠管理者的带动示范作用和对企业情况的分析、危机意识的培养,来塑造团队意识,把企业和个人的生存融为一体,只有这样,这个企业所创立的品牌,才会永远闪亮。在强化基础管理方面,蚌埠卷烟厂积极主动地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全面推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估,更好地把人本导向和工作导向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和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完善重大决策、投资、大额资金使用、基建项目报批、招投标等制度和程序,降低了企业成本;生产管理以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为原则,加大了管理工作力度,有效提高设备的整体运行水平,全方位推动了管理工作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变。
蚌埠卷烟厂作为安徽烟草方阵中的主力,正在一步步跨向我国烟草业的新里程,蚌埠卷烟厂主打品牌的可持续性发展,离不开蚌烟人的开拓、进取,更离不开以卢安宁厂长为首的企业管理层的团结、奉献。蚌埠卷烟厂通过打造学习型组织,努力提高企业和员工学习、创新的能力,倡导团结协作,培育团队精神,努力营造既讲竞争又讲合作、既讲分工又讲协作的团队氛围,调动每一个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职工都成为热情的学习者、自觉的管理者、富有创造力的思想者和积极的贡献者,每个与企业有关系的职工都融入到这个团队,形成“人人爱学习、人人有提高”的良好氛围。同时,充分考虑该项工作的长期性、计划性和前瞻性,将人视为有价值的资源,通过长期投资和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潜能,提高工作绩效,为企业创造价值,使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随着学习型组织的不断健全,蚌埠卷烟厂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符合人性的、善于不断学习、能创造未来、高度柔性的具有未来成功企业模式的现代化企业。
蚌埠卷烟厂一定会成为中国卷烟企业的百年老店。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