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煤矿企业和人一样,生命也会由年轻变衰老。随着煤炭的逐年开采减少,煤炭资源总有枯竭的那一天,如果煤矿企业不居安思危,早做准备,到时候的处境是可想而知的。老矿井都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井下装备相对落后,工业广场、工人村建设相对落后陈旧,离退休职工多、负担重等因素都影响老矿井提高发展和深入质量标准化工作。投产45周年的淮北矿业集团袁庄煤矿,紧紧抓住煤炭行情好转这一绝好时机,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加强职工干部作风转变,狠抓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加强文明创建工作,在生产和安全工作取得良好发展的同时,使企业面貌一新并焕发出勃勃生机。
不换思想就换人 不转作风就换位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干部职工中存在着纪律松散、办事拖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人浮于事以及标准不高、要求不严、进步不大、进步不快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袁庄矿矿长韩流、党委书记黄海等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首先带头转变作风,结合企业实际,检查工作上是否雷厉风行;是否高标准严要求;是否联系实际,深入基层;在发展上是否还有“等、靠、要”的陈旧观念;工作、生活、思想作风上还有哪些差距;落实矿工作会议精神和各项制度是否有力,并在找到问题和不足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了严格的考核约束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对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查自纠。以“增强服务意识,纠正责任心不强、办事效率低、创新意识差、深入基层帮助指导不够”为着力点,要求全矿干部特别是机关干部要以身作则,多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提倡苦干、实干的求实作风;想实招、办实事的务实作风;说一件、办一件、成一件的落实作风。安排的工作,制定的目标、措施要一抓到底,不出成效不罢休,以基层“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机关作风好坏的标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对矿上安排的工作,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树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下决心做到“不换思想就换人,不转变作风就换位”。
其次,加强干部和职工劳动纪律管理。要求基层单位领导干部对矿上和上级的决策、决定和制度,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不能无视组织纪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全矿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履行请假、销假制度,不准随随便便、放任自流。对于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的典型,不仅要追究单位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而且要对当事者本人严肃处理并公开曝光,以警示他人。
再次,要求干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好作风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做到洁身自好、一尘不染,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端正生活作风,八小时之内恪尽职守,八小时之外也当自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积极推行矿务公开、科区“八公开”,发挥好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发挥职代会和职工代表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作用。严禁克扣、截留职工工资、奖金,杜绝分配不公现象。要求职能科室增强服务观念,杜绝吃、拿、卡、要行为,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并要求干部在管好自己的同时,管好配偶子女、管好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以廉洁自律、勤政务实的作风赢得职工群众的信服。
为真正实现作风的转变,矿成立了以矿党、政一把手为组长,副职为副组长,机关科室领导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大造声势,营造舆论氛围。要求全矿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人人写心得谈对作风转变重要性的认识、谈自身存在的作风问题及危害、谈如何加强和改进作风的措施和建议。领导小组成员逐一严审,对“轻描淡写”、“隔靴搔痒”等不合要求的要返回重写。并召开全矿干部会进行阶段性总结,好的表扬,差的批评,限期整改。各单位、各部门针对群众反映大、影响面宽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同时,矿上对作风转变情况进行动态检查和考核,并进行民主评议和组织考核,把评议考核与动态检查、领导班子考核同步进行。并根据评议和考核结果进行综合打分,得分处于末位的,科级干部免职或降职,一般干部和工人一律转岗。单位得分处于末位的,给予电视曝光和黄牌警告,对单位领导进行戒勉谈话。
通过严抓作风转变,全矿干部职工受到很大触动,情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解决问题的速度明显加快,推诿扯皮现象大大减少,主动深入一线、服务基层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乐于听汇报、凭第二手资料指导工作的大量减少,得过且过、不负责任的大大减少。工作“顶真”、“较真”的明显增多,全矿干部平均月下井数大幅提高。
不讲客观原因不降质量标准
由于是老矿井且井下条件复杂,使部分干部职工滋生了质量标准化工作“标准不要高,要求不要严”的意识,形成了“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的陋习,“多出煤、多进尺就能多收入”的思想也左右着干部职工的心理和行为,工程质量和文明生产工作处于低位运行状态,矿井安全很难有保障。
针对这种情况,矿领导班子及时在2003年开展“质量标准化年”活动,并把2004年作为质量标准化水平提升年。加强全矿干群的思想教育,以抓井下工程质量和煤炭质量为着力点,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化要求,强调干部职工即使少出煤、少进尺也要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把质量作为形象工程、效益工程、安全工程来抓。为此矿上开展了“精装工程”创建活动,制订了严细的精装标准,设立了20万元的奖励基金。为防止出现应付检查的现象,采取动态大检查与平时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动态检查占60%,平时检查占40%,对照标准,综合评定。创建活动实行重奖重罚,每月底兑现,对连续达到精装标准的采掘单位,各类嘉奖对照标准翻一番;相反,已评上精装工程,下次又被取消资格的单位将受到加倍罚款。对具备创建条件没有创建好的单位,每月考核工资下浮20%,对不具备创建条件通过努力而得到认可的单位则给予重奖。并对文明生产制订了实施细则及考评办法,与“精装工程”创建活动同步运行。
在活动中,袁庄矿要求各部门分工明确,技术科负责对重大安全质量问题作出技术指导,监测、监控全矿的矿压情况,在措施施工落实上进行检查、督促;安监处负责按“质量标准化”的规定和“三大规程”监督工作落实,并负责全矿轨道运输的标准化落实工作;调度所重点负责对井下安全检查设施的使用进行监督。坚持以点带面,由井下幅射到地面,循序渐进,全面发展,通过从一个峒室、一个车间、一个机巷、一个工作面标准化的抓起,逐步向广度拓展,实现了袁庄矿质量标准化由表象形象向本质安全的转化。
在抓好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创建的同时,袁庄矿大力抓煤质提高,牢固树立煤炭信誉意识。矿长韩流对全矿职工说,不能认为现在煤炭行情好了,就可以不抓质量了。现在市场经济竞争是激烈的、市场变幻莫测,企业要居安思危,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煤炭好行情、加倍维护企业赖以生存的诚信形象,当产量和质量发生矛盾时,应把质量放在优先位置上。
为此袁庄矿健全了煤炭质量管理体系,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煤质管理网络。他们从源头抓起,合理配采,对无排矸石系统的巷道不准施工,回采工作面如遇到地质构造变化,毛煤灰分超过38%时,必须停采改造,分采分攉,分装分运,掘进半煤岩时该升井的必须升井。同时,严格煤质监督检查和考核,落实超灰扣产罚款、降灰奖励的规定。在确实因为井下客观条件制约,原煤升井灰分高的情况下,该入洗的入洗,确保商品煤质量,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多为职工办实事加强企业文明创建
袁庄矿领导在抓好企业安全生产的同时,切实关心职工生活,不断加强企业文明创建,努力为职工提供舒心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由于建矿时间长,矿生活区房屋较陈旧,有24栋60年代初建的简易平房,部分平房出现裂缝和漏雨现象,矿投资50余万元对大院东24栋平房进行了全面维修;投资86万元改造了大院3栋单身宿舍楼为住宅楼,解决了66户职工的居住问题,使休闲广场地段的危旧平房得以顺利拆迁;修整了工房区主干道及部分支道,在主干道两旁修筑了水沟及路牙石,投资12万元拓宽了北食堂南面道路,建成了小摊点一条街,银行南面及公司门口到单身大院的两条道路得以拓宽和修整;投资11万元在灯光球场门前拆除了围墙、打上了地坪、安装了健身器材,在俱乐部南修建了水冲厕所;投资20余万元为东二、东三两个小区修整了道路、水沟及煤球房,改造了垃圾道,添置了垃圾桶、晾衣架,重修了主干道和运煤道,更换了水沟盖板,清理了水沟,并在主干道及小区内画上了壁画、书写了文明标语等。袁庄矿还在噪音方面进行了处理,不惜财力关闭了噪音大的大庄风井,改造了中央风井,将噪音处理到国家规定的分贝以下。
在改造环境的同时,袁庄矿更突出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坚持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儿女”等评比活动,大力倡导理解、谦让、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移风易俗,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封建迷信、赌博酗酒行为,抵制“黄赌毒”等不健康东西的侵蚀,促进矿区文明风气的形成。
为了丰富职工的生活,袁庄矿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娱乐和全民健身活动,在工会和团员青年以及离退休人员中分别组织了业余演出队伍,自编自演节目。另外,袁庄矿还组织太极拳、太极剑、木兰拳、木兰扇等健身活动,成立了摄影协会、钓鱼协会、书法协会等群众组织。
目前,袁庄矿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干部职工精神焕发,井下作业环境明显改善,矿区工业广场、生活小区环境优美,职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彻底改变了老矿区陈旧、落后、死气沉沉的面貌,企业和干部职工都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在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的同时,袁庄矿领导班子不断增强企业生存的危机感,根据袁庄矿实际,改变依赖多出煤、求发展的思想,正在非煤产业发展上积极谋划思路,作出寻求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