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临城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境内深山、丘陵、平原等地貌齐全,群山拱翠,流泉碧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个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旅游资源具有内容多、类型全、品位高、潜力大的鲜明特点。临城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的重大意义,立足资源优势向经济、产业优势转化。
早在1993年,县委就确立了“旅游搭台、经济唱戏”的战略思想,并倾物力、财力进行全方位开发,使旅游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议招商、科学考察、开发扶贫为一体的产业化雏形正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是临城县在旅游业发展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成功经验。
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产业,只有把经营与区域文化的精辟之处相融合,才是一个成功旅游企业的最高境界。在旅游业发展中,临城十分注意“美景育人、人育美景”的和谐统一。在建设文明旅游中,一方面加大综合资源力度,另一方面着力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在队伍建设上,他们相继出台并实施了逐级承诺、文明签约、公开惩罚等七项制度,并将其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范畴。形象文化的发展使临城旅游业走上了品牌经营之路。多年来,临城县旅游局被评为省、市文明单位,先后荣获“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省三星级窗口示范单位”、“市旅游系统先进单位”等30余个荣誉称号,崆山白云洞先后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河北省“十佳”风景旅游区,近年被国务院评定为全市惟一一家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推荐为国家4A级旅游区。
临城是国家级贫困县,由于大山阻隔,长期以来闭塞落后,旅游业这一新兴产业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机遇,使群众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传统农业这驾“老车”也转轨驶入旅游快车道,迅速实现了由第一产业直接进入第三产业的转变。“旅游搭台,农民唱戏”唱火了旅游兴业一片天。临城旅游业发展的12年,正是该县县委、县政府实施治县战略的12年,更是群众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的12年,开发旅游商品,变资源劣势为产业优势,是临城县贫困群众闯出的一条脱贫之路。临城县委、县政府也把开发土特产旅游商品作为带动第二、三产业的重要举措来抓,他们促使旅游经济成为一种无限延伸的消费主导型经济,让其产生“变草为宝、点石为金”的更加神奇的魅力。信息化的带动,实现了旅游业与传统农业的“嫁接”。旅游业以其鲜明的开放性、涉外性,决定了它信息枢纽的地位。十多年来,临城县委、县政府以信息带动景区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他们采取“挖、蓄、引、传、带”等形式,广泛收集外界信息,指导调整生产经营,使之得到了更快更好的发展。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临城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面对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新的发展机遇,临城把旅游业作为“十五”期间全县发展的重点行业,确立了实现旅游经济“二次腾飞”,建成全省旅游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通过产业升级构筑“五区鼎立、一线贯通,各具特色、功能完备”的大旅游、大产业格局,带动和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