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运筹帷幄谋大业 励精图治求发展

企业报道  2014-01-30 09:09:14 阅读:

  近年来,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国际”或“公司”)在陈建华和公司领导班子的共同领导下,严格落实上级的工作部署,团结带领公司系统广大员工,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使公司始终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华电国际管理发电机组容量达到8965MW,总资产近300亿元,装机容量、上网电量、盈利水平、竞争能力以及综合实力保持在山东省电力行业首位,是全国大型的、具有竞争力、跨区域发展的上市发电公司之一,被评为“全国电力行业优秀企业”。

  华电国际是国有控股的境内外(A股和H股)上市公司,有关法律和监管十分严格,各项工作庞大而复杂,任务繁重而艰巨。作为公司总经理,陈建华坚持做到既能主持全面工作,统筹部署各项任务,又能有所侧重,集中精力致力于关系公司发展的大事。

  围绕改革,超前研究,为公司的新定位和新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近几年是国家电力体制改革酝酿和实施的关键时期,对电力行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于华电国际这个上市公司,在改革中的运作、定位和发展更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因此,如何适应改革新形势,研究改革新趋势,剖析改革对公司产生的影响,成为陈建华倾注大量精力进行研究的重要问题。2002年初,国家有关部委提出电力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框架后,他同班子成员一起对改革的政策和今后的走向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紧紧抓住改革机遇,谋求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在改革酝酿和谋划期间,他们多次到国家电力公司、国家有关部委和山东省政府,积极介绍公司业绩和在行业中的地位,寻求上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公司下一步良性发展和规范运作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期间,国内外投资者对改革的动向和公司未来的发展与定位十分关注,境外机构和媒体一度出具报告,预测公司前景不容乐观,造成公司股票出现大幅波动。针对这一情况,陈建华立即组织与有关国外投资银行进行座谈,全面深刻阐述了公司对改革的分析和研究,指出公司在改革后将成为国家某个发电集团的核心企业,受到格外重视,这为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扩张和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通过对外进行及时有力的宣传,稳定和提高了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稳定了股价,保持了公司健康发展。

  抓住机遇,谋求发展,加速向全国性发电公司的转变

  电力体制改革将为企业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2002年,陈建华和班子的同志就意识到,公司要适应改革新形势,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此,2002年公司在省内成功收购了淄博、章丘和滕州三家发电公司的控股权;同时首次实现了省外投资,参股20%建设宁夏中宁电厂燃煤扩建机组(后又将股比提高到50%),并与宁夏有关投资方签署了“合资建设灵武电厂意向书”等,这些举措为公司向省外扩张开辟了新的道路。

  电力体制改革后,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成为华电国际的控股股东,对公司在项目发展方面给予优先选择权、在资产重组方面给予优先选择权,为此,华电国际紧紧依靠母公司,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不断加大向省外扩张的力度,如在省外投资控股了宁夏中宁发电公司、四川广安发电公司和安徽池州九华发电公司三个电力企业,参股了四川泸州川南发电公司和宁夏发电集团公司等。同时,公司还不断加快山东省内有关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度,如青岛二期(2台300MW机组)、邹县四期(2台1000MW机组)工程通过了国家发改委核准,并且还储备了一批优质项目。当前,公司正在大力实施“稳固山东、拓展全国、走向世界”的战略,加快向全国性发电公司发展的步伐。

  开动脑筋,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公司在华电集团的“核心企业和融资窗口”作用

  在华电国际划归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后,陈建华和班子成员一起积极围绕改革后公司的定位和工作的开展,动脑筋,想办法,并根据华电集团公司的规划和部署,制定了公司的发展战略,即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为主线,以效益为中心,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资源优化配置为手段,提高公司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促进产业升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实力雄厚、管理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上市发电公司,他们还根据发展战略提出了公司的区域发展策略、领域发展策略、发展实施策略和资金运作策略。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贺恭对华电国际的运作十分关心和重视,亲任华电国际董事长,多次来公司视察,并将华电国际定位为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融资窗口和主力发电机构”。2004年以来,全国电力行业普遍面临着两个突出问题:一方面缺电,另一方面电煤供应紧张、煤价飚升、煤质下降。尽管华电国际面临着成立10年来前所未有的严峻经营形势,但陈建华和班子成员坚持内抓管理挖潜力、外拓市场增效益,千方百计,克服重重困难,全面完成了与华电集团签订的“三项责任制”和董事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切实起到了应有的核心作用。

  为了拓宽融资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在华电集团和公司董事会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部署下,华电国际于2003年初启动发行A股工作,2004年6月23日获得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12月31日被中国证监会确定为新股发行解冻后的第一个询价试点单位,2005年2月3日挂牌上市。整整两年的时间里,在国家有关部委、各级政府和各中介机构的关心支持下,陈建华和班子成员带领广大员工经受住了“非典”肆虐、国家投资体制改革、资本市场暂停新股上市、新股询价制度的推出、市场长期低迷等众多宏观环境变化的考验,其A股作为中国证券市场询价发行第一股成功上市,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得到了机构投资者和股民的青睐。华电国际A股股票经询价后,以2.52元的价格在市场发行。2月3日,上市交易首日,即以3.70元开盘,最高至5.35元,终盘报收4.51元,上涨78.97%,成交19678万股。在国内股市相对低迷的情况下,华电国际作为全国第一家询价试点单位成功发行A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为中国证券市场改革新生的一个重要标志,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电力上市公司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提高了华电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有效改善了华电国际的资本结构,为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强化管理,持续创新,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改革使电力行业由垄断走向竞争,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已成必然之势。早在几年前陈建华和班子成员就强烈的意识到,若想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巩固和保持公司在发电市场的领先地位,就必须不断加强公司的各项管理。为此,他们狠抓安全生产,多年来公司所属电厂均未发生重大事故;他们把生产技术管理作为公司的根本,使公司的技术管理始终保持全国领先水平。近几年来,在全国火电大机组竞赛中,华电国际参赛机组多次获得特等奖(第一名);他们强化经营管理,倡导广大职工努力挖潜增效,并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积极争取政策,于2002年提前归还了世行SCP贷款,当年就产生汇兑净收益折合人民币约1.16亿元,这一做法开创了国内先河;他们非常重视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运作,推行稳健经营和规范运作的方针,公司市净率始终稳居H股电力上市公司前列,连续被香港媒体誉为电力H股信息披露最佳公司,公司股票相继被纳入英国《金融时报》富时指数、摩根斯坦利MSCI指数和香港恒生综合指数,成为中国经济风向标之一;同时,他们还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公司入选“2004年度中国信息化500强”企业,以第29位的排名在全国电力企业中名列第一,同时获得“最佳企业资产管理(EAM)应用奖”,他们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以身作则,廉洁自律,维护班子团结和队伍稳定

  作为公司总经理,陈建华在工作中带头遵守华电集团党组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带头接受上级领导、董事会、股东会和职工群众的监督;带头执行上级领导的指示、部署和董事会、股东会的决议;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带头遵守中央和华电集团党组关于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严于律己,恪尽职守。同时,在班子内部,陈建华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民主,使整个班子做到权责分明;维护和加强班子的团结,注重发挥班子成员的集体智慧,既保证了公司的正常运作,又做到了对公司未来和重大问题进行超前思考和研究。

  在陈建华和班子成员的共同带领下,在“提供可靠、清洁、经济之能源,输出发展、进步、文明之动力,实现报效祖国、回报股东、成就员工之宏愿”的企业使命指引下,在“严细、高效、超越”的企业精神鼓舞下,华电国际正在向着“能源巨子、行业先锋、国际一流”的企业愿景阔步前进!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