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行业新闻>> 正文

中国造船力挑全球脊梁?

企业报道  2014-01-29 11:07:09 阅读:

  据权威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政策》提出,到2010年形成的以大型船舶工业集团为主体、以三大造船基地为依托、各类造船和配套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专家表示,近来,日、韩及欧盟都投入巨资,加快造船业生产集成制造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高造船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而中国造船业在这方面弱势明显。要将中国建成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就必须增强自身竞争力,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造船工业技术简单、工作环境差的状况,使其成为技术和资金密集产业。

  中国造船“争锋”日韩

  近年来,中国造船的技术竞争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境外船东青睐“中国造”船舶,中国造船开始与世界造船排行前两位的日本、韩国“争锋”。

  事实上,中国已成为继日、韩之后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国。正如上世纪中叶,世界造船业中心开始从欧洲向东亚转移,目前新一轮世界造船业的结构调整正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虽然中国造船年产量仅为日本和韩国的六分之一和七分之一,但增长速度却相当可观:近年,中国造船产量达到605万吨,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从前几年的5%—7%,首次跃至10%以上。

  据介绍,尽管日、韩占据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70%左右,但其主要造船企业由于订单已满和成本上升等因素,近年起已纷纷调低承接新船订单的指标。虽然中国造船业目前尚处在蹒跚学步阶段,但已显示出很强的国际竞争力。目前,中国造船产量的70%以上是出口船,船舶出口到91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希腊、挪威、美国、英国等世界航运大国和日本、韩国、德国等主要造船大国。据商务部统计,去年中国船舶出口首次突破30亿美元,承接新订单近1800万吨,超过前两年的总和。

  欧美船东在订购船舶时从过去的选择日、韩到如今纷纷转向中国。对此,有国际专家认为,选择到中国订购船只,主要在于中国造船业的飞速发展已引起国际航运界关注,中国造的船舶在高质量、合理价格和按时交船方面的竞争优势不断显露。

  角逐第一造船大国

  今年年初,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了一组数字:近年全国造船完工同比增长45%,新接订单同比增长182%,船舶出口同比增长57%。这组数字说明,去年我国造船经济指标大幅攀升。对此,业界普遍认为,国际船舶制造业开始迅速复苏,这是中国船业追赶日、韩的最佳时机。

  未来10年,在中国东部沿海的长江口、渤海湾和珠江口将崛起世界级的造船工业基地。中船集团已与上海市政府合作,到2015年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上海在长江口的长兴岛预留了8公里长的海岸线,用来建设世界最先进的造船基地。届时,它将成为继上海外高桥造船基地之后,中国本世纪规模更大、设施更先进、生产品种更为广泛的造船总装基地。

  而中船重工集团也与辽宁省合作,计划到2015年在环渤海湾地区形成年产700万吨的造船规模,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造船企业集团。在珠江口,广州市政府已于去年与中船集团签署了《关于推进广州南沙造船基地建设的合作协议》,一期将投资45亿元,在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华南最大的造船基地。

  随着未来长江口、渤海湾及珠江口等大型造船基地的建成,今后中国造船能力又将提升到新的世界水平,向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目标迈进。

  据透露,中国造船业界已提出了明确的时间量化目标:5年之内在国际造船市场的占有份额要达到15%,到2010年达到20%以上。在今后10年内,中国造船企业新船订单年承接量可能达到1000万总吨,届时造船设施生产能力也要超过1000万总吨。去年中国造船企业接获新船订单总计2531万总吨,占世界市场份额不到6%。

  “中国造”的盛世危言

  中国船舶行业协会会长王荣生分析指出,中国造船业的鼎盛时代已经来临,但前方的航程并非一帆风顺。从目前国内造船业的现状来看,还有若干因素直接影响和限制中国造船业的发展速度与规模。

  尽管我国已被列入世界三大造船国家行列,但是我国的造船年产量仅为日韩两国的六分之一至七分之一。在国际市场上,日韩共占据约70%的份额,而我国还在5%—7%之间波动,这个第三与第一、第二之间差距很大。我国平均每家船厂的产量不到1万载重吨,是韩国船厂平均规模的二十分之一,高科技、高附加值船型的开发和设计不快,满足不了开拓市场的需求。目前,中国整体造船水平大致相当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国际水平,不少高科技、高附加值船型,包括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石油气船、天然气船、豪华旅游船等尚处于开发阶段。豪华游艇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船舶建造业的亮点,但我国的游艇(包括长江三峡上的星级游艇)基本上都是从国外购买的。

  目前国内造船模式转换缓慢、管理水平低。日本每1万美元产值耗电量是我国的十分之一,而中国送审图纸的时间却比日韩多出三四倍,低效率基本抵消了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而船用配套设备国产化水平低,成本优势减弱,船舶产品利润空间小。我国的船舶价格低于日韩和欧洲,原本具有劳动力低廉的优势,但由于船用配套设备的研发落后,不能满足近年来船舶工业规模扩大的需要,很多设备都需依赖进口。

  我国造船业的市场观念和服务意识不够,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由于信息不灵通,往往几家船厂争夺一份订单、竞相压价。即使最终拿到订单,也会因为成交价过低而难以承受突发情况最终导致亏本,其中因交船延期而被罚款导致船厂由赢利转为亏损是普遍原因。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制约中国造船业未来发展的最大障碍是配套行业水平较低。目前中国造船的国产机电设备配套率不到50%,而日韩都在85%以上。中国所需造船装备大部分靠进口。与日韩相比,中国在引进先进技术上并未明显落后,但由于工艺装备实力普遍不足,所以往往无法按照先进技术的标准建造出合格的产品,无法满足船东的要求。

  此外,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也给羽翼未丰的中国造船业带来相当大的风险。由于造船企业合同周期长,期间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将有可能使企业由赢转亏。有海外媒体担心:钢价上涨及钢材不足也许会压垮亚洲造船厂。

  另外,还有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体制方面的制约。尤其像渤海重工这样的传统国营大厂,工厂就是一个小社会,什么都有,仅中小学校就有7所。现在有许多社会功能还没有完全转让出去,企业的负担不小。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