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攀钢入主长城“金手指”显露钢铁航母真身

企业报道  2014-01-27 10:44:00 阅读:
核心提示:近些年在国内企业并购过程中颇有作为的四川攀枝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因在资产重组中一系列长袖善舞在业界获得了“金手指”的美誉。

  近些年在国内企业并购过程中颇有作为的四川攀枝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因在资产重组中一系列长袖善舞在业界获得了“金手指”的美誉。上月底又成功重组了西部另一钢铁巨人——四川长城特殊钢(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攀钢集团四川长城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并成为其旗下上市子公司——四川川投长城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大股东,在西部引起不小的轰动,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省长张中伟同时出席重组大会并为新公司授牌。攀钢重组长钢,正式进入了特殊钢领域,此举既增强了攀钢与国内外其他钢铁企业竞争的实力,也标志着攀钢意欲打造的“西部钢铁航母”开始形成。

  两巨人重组显生机

  攀钢位于川滇交界的四川省攀枝花市,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和重要的生产基地。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年产铁560万吨、钢560万吨、钢材530万吨、钒制品1.5万吨、钛白粉6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攀钢以其世界领先的钒钛磁铁矿冶炼工艺技术,在我国钢铁工业中享有独特的地位,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骄傲”。截至2003年底,集团资产规模已达343亿元,在国内钢铁企业综合排名中暂列第六位。

  长钢则是我国特殊钢科研、生产重点基地,原国家512户重点企业之一,1965年筹建,1972年投产,具备年产特殊钢65万吨、成品钢材70万吨的生产能力,主要用于军工配套。长钢旗下子公司四川川投长城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为长城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是1988年8月经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由长城特殊钢公司改制设立的,1993年原国家体改委继续对该股份公司进行了规范化改革,1994年4月,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股票在深圳交易所上市交易。长钢曾创造过辉煌的历史,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从1997年开始陷入亏损困境,发展步履艰难。

  根据各方达成的重组方案,长钢的总股本被确定为16.2亿元(新公司攀长钢注册资本),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等4家原长钢各股东股权总额为11亿元,占总股本的51.03%,其余5.2亿元都为攀钢对长钢的债权股权,占总股本的48.97%,为第一大股东,也成为长钢的实际控制人。重组后原长钢的债权债务,由重组后的新公司攀长钢承继,长钢未履行完的合同由重组后的新公司履行。

  然而,攀钢对长钢的重组进展得并不一帆风顺,甚至出现过攀钢把长钢状告到四川省高院的局面,攀钢对长钢的重组曾经演绎过一段恩怨情仇。

  1997年陷入困境后,长钢一度成为我国冶金领域最大亏损企业,并被认为是四川省工业企业扭亏脱困的“最大难题”。1998年6月,四川省政府批准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长钢实施了整体兼并,成立四川川投长城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川投集团承担长钢全部债权债务和安置现有全部职工,并依法行使国有资产出资者的权利,而作为川投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长城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四川川投长城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

  但重组后的长钢财务负担依然沉重,公司并没有很快实现扭亏。直到2003年4月,在经过长钢债权方华融、信达、东方、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审核确认并经国务院批准后,长钢实施了债转股,四川川投长城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四川长城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投资集团以及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共同成为了新公司的股东。

  后来的事实表明,不管是1998年的第一次重组,还是2003年4月的债转股,效果都不理想,公司依然身处亏损的泥潭。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四川省政府考虑让发展态势良好、与长钢又有货款债务关系的攀钢对长钢实施托管。

  2003年11月,长钢各股东单位与攀钢签订了经营托管合同,合同约定,长钢的全部股东同意将其各自持有的川投长钢集团公司股权中除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以外的经营管理权临时委托给攀钢行使。在此之前,在有关方面的积极撮合下,攀钢与长钢已经开始接触商谈重组事宜。

  按照自身设想,攀钢本定于2003年6月与长钢签订重组意向性协议,但中途出现意外。因为之前攀钢重组长钢的方案遭遇长钢原控股股东——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其他部分股东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攀钢开出的价码过低。

  其实,对长钢感兴趣的企业并不只攀钢一家。据知情人士透露,南京联强集团高层在2003年3月份左右曾经亲自赶到四川,还带了6亿元的银行资信证明;北京三洲集团也准备投入6.5亿元;北京丽宝集团准备投入8000万美元;而建龙钢铁则希望与长钢进行全面合作。当时长钢在重组对象的选择上表现得很犹豫。

  也许是长钢对重组谈判的“三心二意”惹恼了攀钢,抑或是长钢股东的反对激怒了攀钢,攀钢突然决定起诉长钢。2003年6月15日,长钢向各股东单位发出通知:6月3日,长钢收到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冻结集团所持股份公司川投长钢国有法人股392816725股的诉前财产保全裁定书,6月13日,又收到攀钢向四川省高院起诉长钢旧欠货款的应诉通知。四川省高院于8月5日正式开庭审理此案。

  攀钢的起诉令长钢各股东感到措手不及,在权衡各方因素之后,长钢各股东达成了选择攀钢进行重组谈判的一致意见。最终,攀钢重组长钢的仪式于2004年6月30日在成都举行,攀钢集团四川长城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

  重组背后的利益驱动

  在当天攀钢集团四川长城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仪式上,出现很多地方政府官员的身影,这使得人们对攀钢重组长钢的意义和重要性多出了另一层理解。

  据当地官员介绍,发展大企业、大集团,让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优势,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是四川省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加快推动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改组也是四川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此次攀钢重组长钢正是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进行的。

  四川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更是明言:“攀钢重组长钢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对于打造我国西部钢铁航母、做强做大攀钢以及推进四川钢铁工业结构调整都具有重要意义。”他承认攀钢重组长钢有政策推动,但更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实现双方在资源、技术、产品上的优势互补。

  事实上,经过四次成功资产重组的攀钢,虽然博得“金手指”的美誉,成为了西部规模最大、竞争力最强的大型钢铁集团,但比起宝钢、武钢、鞍钢等国内其它年产量上千万吨、甚至两三千万吨的大型钢铁企业,攀钢也有规模上的危机感,更不用谈与国际钢铁巨头的竞争了。

  2000年1月,攀钢采用承债式兼并的办法,拥有了中国最大、品种最全的成都无缝钢管厂,并使其当年扭亏为盈;2002年5月,攀钢又将已经盈利的无缝钢管厂与四川第二大钢铁企业——成都钢铁厂联合重组。重组当年,攀成钢销售收入便跃居成都市工业企业首位;  2002年9月,攀钢对锦州铁合金集团公司氯化钛白生产线进行重组,成立攀锦钛业公司,使这条前后耗资14亿元、历经10年也不能正常生产的生产线,在重组后第二个月便恢复生产;2002年10月,攀钢拿下渝钛白24.99%的股权,开始管理这家险些被摘牌的上市公司。

  由此可以看出,从一系列资产重组中饱尝甜蜜的攀钢、亟待扩大规模的攀钢,将目标锁定省内另一钢铁龙头长钢也就不足为奇了。何况,长钢是我国重要的特殊钢科研、生产基地,可生产350多个牌号的高级优质钢材,进入长钢,也就意味着可以快速进入特殊钢行业和军工界。

  而对长钢而言,这次重组更是“性命攸关”。由于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长钢一直处于亏损状态。1998年被四川省投资集团整体兼并,2001年约19亿元负债以部分置换和部分委托两种方式全额实现债转股,但始终没有走出亏损恶梦,企业几乎走到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攀钢的各项优势,都给期盼“光明”的长钢以希望,而且攀钢还承诺重组两年后让长钢实现扭亏。

  不少业界人士对攀钢重组长钢给予了正面评价,他们认为通过本次重组,攀钢开始介入特殊钢领域,成为改善自身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的重要举措,能够帮助攀钢实现做大做强。攀钢也可以利用自己在资源、规模、人才和管理方面的优势,提高长钢的装备和管理水平,帮助长钢走出困境。同时,业界人士还表示,目前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和行业发展走势将催生国内外钢铁企业加强兼并和联合。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