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行业新闻>> 正文

产业布局应突破“诸侯”壁垒

企业报道  2014-01-24 09:53:38 阅读:

  渤海经济圈起飞急需区域规划提供动力源,中央及地方政府需要重视整个环渤海地区发展的空间规划,包括自然资源、交通、电力、产业布局等,都应该突破“诸侯经济障碍,引导市场对资源有效调整,为这一地区的起飞提供持久制度性发展动力。

  该区域的发展需要构建区域大交通体系和完善信息服务网络,促进区域经济整合。京津冀北、辽中南和山东半岛等地区,可各自尽快形成以通勤铁道为轴线的交通通道,促进中心城市的一部分城市功能和产业扩散到近郊、远郊以及周边城市。反过来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可以借此承担一部分中心城市的功能,强化空间、功能上的互补。环渤海地区受传统重化工业的影响,运输对象过分偏重能源、原材料等大宗货物,铁路运输依然是长距离运输的主力,下一步要加快公路运输和城市间轨道交通发展,发挥人流、物流运输的主渠道作用。网络共建、资源共享,加快建设覆盖环渤海地区、连接国际国内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体系。

  今后,该区域应该进一步深化产业和地区分工,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生产与服务体系。京津冀北地区,北京要增强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功能,发展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总部经济”。天津要增强物流功能和制造基地功能,发展有优势的通信产业。河北要加强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出口创汇型企业,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医药和纺织等行业。在石油、石化与海洋化工、钢铁、机械制造、电子、轻纺等领域,该区域有较好的产业整合机会,通过调整重组、企业搬迁和产业调整,促进传统产业优势整合。这个区域旅游资源丰富,借助奥运会带来的旅游时机和人流,把京津冀旅游景点结合,统筹规划线路,会极大地促进旅游业。

  在辽中南,沈阳要增强现代服务业功能,发展现代制造业基地功能;大连要发展物流功能、国际交流功能;其他中小城市要发展制造基地,加强与两大都市的产业配套。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要增强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青岛、烟台加强物流功能和外向型制造基地功能,其他中小城市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功能互补关系,现阶段特别是要加强港口间的合理分工和物流发展的合理配置。

  随着环渤海经济的进一步加强经济联系、互补和融合,形成联动发展和空间耦合关系,形成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整体优势,建成世界级制造基地、物流中心和超大型都市圈。区域规划合作可鼓励部分区域、行业先行。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陈耀教授认为,由于环渤海地区地理区域面积比较大,基于当前这一区域联系较松散的现状,在战略上可以分部分进行,例如北部辽东半岛的“北渤海湾经济区,以南部山东半岛济南、青岛、烟台为主要区域的“南渤海湾经济区”和京津冀北为主要范围的“西渤海湾经济区。

  京津作为区域经济的中轴线作用不可忽视,京津冀北的区域规划整体设想应注重疏解与集中,从交通基础设施及软件沟通方面起步,打破割据发展现状。从区域的角度出发,北京与天津可组成双城,优势互补,共同发挥我国北方中心城市作用。北京进一步强化政治、文化、金融、信息、高科技产业基地等功能,天津积极发挥港口和滨海新区的作用,疏解北京市区的部分功能,建设方便的“区域交通走廊、港口合理分工、促进京津都市带发展等。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