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积极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报道  2014-01-24 08:39:09 阅读:
核心提示: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形势下,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自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开放和竞争中不断开拓进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小企业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就业扩大的重要基础,并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成为中国经济体制转变的推动力量。

  一、努力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国民经济继续呈现出持续、协调、健康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的态势。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企业效益、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有较快增长,消费市场稳中趋旺,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持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货币增幅明显回落,基础产品价格涨势减缓,农业生产形势出现转机。我们将继续落实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合理控制投资规模,努力缓解煤电油运供应紧张的矛盾。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继续发展,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建设项目,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社会事业以及高技术产业等薄弱环节,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这些都为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机遇。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形势下,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自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开放和竞争中不断开拓进取。为此,从政府政策导向来看,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引导中小企业追求内涵式发展。按照现代企业成长理论,企业的成长取决于该企业能否更加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企业内部的未利用资源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和企业发展的基础。具有成长性的企业,通常能够在较长时期内持续挖掘未利用资源。因此,中小企业今后的发展,不仅要注重增量优化的发挥,更重要的是充分挖掘利用自身存量资产等方面的潜力,努力提高资本、人才等资源的使用效益,这是中小企业内涵式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

  二是引导中小企业追求协调发展。企业能否健康成长不仅要看企业规模成长与企业素质成长、企业制度成长和企业家的成长是否相协调,同时还要看企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等要素利用是否协调。只有当企业在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员工整体素质等方面,都能够保持较快的整体增长态势,同时又与资源、环境等要素相适应,才能表明企业具有较强的成长性。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引导中小企业协调发展,通过协调发展促进企业健康成长。

  三是引导中小企业追求持续发展。企业拥有的资源状况是决定企业能力的基础,而企业能力又决定企业的成长速度和成长方式。其中管理能力是企业能力的关键,是决定企业成长的基本因素,它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创新能力上。我国中小企业要持续保持较快的成长,就必须积极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实现全面创新,练好内功,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不断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实现可持续成长。

  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宪法》修正案规定,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依然存在;市场准入限制较多,有些政策还不够公平;企业融资渠道窄、贷款难;企业和职工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管理还不到位等。同时,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行为不规范,自身素质也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抓紧研究制定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其目的就是要破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陈旧观念,加快消除体制性、政策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拓宽融资渠道,公平市场环境,实行同等待遇,强化政府服务,改进政府监管,切实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利和利益,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非公有制企业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守法律法规,执行国家产业政策,自觉遵守市场规则,诚实守信,照章纳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一)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核心,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中小企业法律政策体系

  认真贯彻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依法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更好发挥中小企业作用的重要保障。从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看,当前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小企业法律政策体系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要继续做好法律规定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的研究制定工作,加快工作进度,认真修改完善,争取早日上报国务院。

  二是要研究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规定,主要包括完善在政府采购、风险投资、创业支持、技术创新、人才培育、市场开拓、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等方面涉及中小企业的政策内容。

  三是各地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在本级政府的领导下,抓紧清理本地区现行有关中小企业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凡有悖于《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应尽快提请人大和有关部门废止或修订。要根据法律规定,结合本地实际,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实施办法和政策措施。

  (二)着力构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中小企业成长环境

  中小企业的成长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共同关心、扶持和帮助,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是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也是世界发达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此,要在中央政府的指导和中央财政支持下,积极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着力构建指导和服务中小企业以创业辅导、技术创新、融资担保、人才培训、市场开拓、信息化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鼓励创业,建立创业辅导体系。要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创业的环境,将支持“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作为今后中小企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利用闲置的厂房、仓库、学校等场所,建立创业基地,提供创业资助,推进创业辅导体系建设,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

  二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要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按照市场需要开发新产品,采用先进技术、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技术进步。要引导中小企业开展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推进企业生产和工艺专业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推广,实现企业技术、产品升级。

  三是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作为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的一项重要任务,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信贷政策指导,改进金融服务,调整信贷结构,探索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信用制度建设,采取多种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四是加强人才培训。要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大规模地开展培训工作。要结合中小企业实际,开展创业培训、职业培训和专业培训等针对性强的培训,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逐步形成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的中小企业培训服务体系。

  五是引导企业开拓市场。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的、稳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协作配套关系。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举办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各项展览活动,努力为中小企业创造树立形象、展示产品、加强合作、促进流通的舞台。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发展对外贸易,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六是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增强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的系统功能和服务能力,将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建设成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平台,改善中小企业的信息利用条件。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