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企业新闻发布汇>> 正文

许天笙《资本化概论》有望化解中国经济困局

企业报道  2014-01-23 18:17:35 阅读:

  编者按:当前,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迷雾重重,经济学也到了一个关健的历史发展关头,在世界经济有望进入“中国时代”的历史时刻,世界也在期盼中国的“经济学大师”拨开迷雾,引领世界经济新征程。“资产证券化信息网”首席科学家许天笙,经济学界的一匹黑马,提出了“广义资本化理论”,以及资源资本化的一系列技术手段,许天笙的系列新思想,对于破解当前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困局,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下面全文刊发许天笙《资本化概论》。

  《资本化概论》

  资本化系指形成资本的行为过程。资本化理论是全部资本理论中最富活力、最具实用价值的重要部分。发现并掌握资本化的运动规律,对于破解当前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困局,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方便普通读者阅读,本文只对资本化理论作定性介绍,定量分析将在专业领域另文详述。

  一、广义资本化理论

  广义资本化原理:万事万物皆资源,资源皆可资本化。

  资源泛指万事万物,不论是无形的事,还是有形的物,世界上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均可称为资源。

  由资源转化为资本的行为过程,称之为资源资本化。资源资本化是广义资本化概念。

  在经典资本理论中,资本是可以产生新生价值(剩余价值)的价值运动;价值是人类一般社会劳动(抽象劳动)的凝结。依上推论,资本是由人类劳动转化而来。这是经典资本化概念,也可称之为狭义资本化。

  实践显示,世界上非人类劳动凝结的资源——例如:阳光、空气、水等…,它们的运动也可以产生与人类劳动相等同的效果,如:人力摇橹可以推动船只前进,风力吹帆也可以推动船只前进;人力船可以卖票,风力船也可以卖票。显然,风力的自然运动可以产生与人类具体劳动相等同的效果——产生使用价值;风力的市场运动也与人类抽象劳动的市场运动一样的效果——产生新生价值。人类抽象劳动参与市场运动产生新生价值的现象是形成资本的行为过程,称之为资本化;风力参与市场运动产生新价值现象也可以看作是形成资本的行为过程,也可称为资本化。两者的区别是前者称为狭义资本化,后者称为广义资本化。

  实践证明,不仅人类抽象劳动可以向资本转化,其他一切资源也都可以像人类劳动一样向资本化转化。人类劳动不是资本的唯一源泉。这是广义资本化理论与经典资本化理论的本质区别。

  广义资本化原理拓宽了人类的视野,人类劳动的凝结——资产财富不再是资本的唯一源泉。放眼世界,处处是资源,无边无际,时时在转化,无尽无休。人类可以时时处处,从一切资源处获取资本。

  可以说,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后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资源资本化的体现。

  应用广义资本化原理可以切中本质,直奔主题,剖析一切社会经济现象;像万能开锁钥匙一样,破解一切棘手难题。

  例如:中国近三十年经济超速发展的理论依据何在?世界上众说纷纭,至今是个未解之谜。其实,从广义资本化视角来审视这突如其来的历史奇迹,问题并不难理解。

  实际上,中国近三十年超速发展,是三大廉价资源资本化的结果。

  其一、农民人力资本化

  中国农民历来靠种田吃饭,基本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业只靠农产品有限的商品化获取小量资本,维持简单再生产。中国农民从未能进入市场将自己本身资本化,连想都没想过。面对近十亿的农民人力资源,中国是“百万富翁”缺饭吃。

  开放搞活以后,中国农民解除了户籍管制,允许自由外出打工挣钱,这就为农民人力资源进入市场资本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届时,刚好处于世界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转移之际。中国廉价劳动力和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商前来订货和投资设厂,这就为汹涌欲出的农民潮打开了市场闸门。

  海量的廉价资源和如饥似渴的市场相遇碰撞的结果是,几亿农民迅速转化为源源不绝的再生产资本。这是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第一大源泉。

  其二,城市土地资本化。

  中国地大物博,具有广阔的土地资源。但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土地一直属国家所有,不能上市交易,故而不具备资本化条件。面对海量的土地资源,中国人是端着金碗缺饭吃。

  开放搞活以后,政策允许城市土地上市交易,这就为土地资源资本化提供了可能条件。

  另一方面,中国城市居民住房改革同步开始,房地产成为大家十分陌生的新兴产业。当时,人人都需要住房,但人人又都没有房屋产权,购买住宅成为了居民的热门话题。住宅商品化闸门一开,一个无法估量的住宅市场突然空降到中国大地。一时间,城城开工地,处处竖塔吊,城市土地资本化运动如火如茶开展起来。

  城市土地资本化是中国原始资本积累的第二大源泉。

  其三,政府资源资本化

  中国是政企合一的官本位体制国家,各级政府就相当一个准企业集团,书记就是董事长,市长就是总经理。这种体制从长远看虽有诸多弊病,但在当时中国一穷二白,企业群落十分弱小的经济环境中,却对中国经济迅速启动,抢先进入快车道,起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

  中国开放搞活初期,首先被松绑的是各级政府,他们获准可以“摸着石头过河”,各显其能招商引资,兴办企业,竞相将自己手中掌握的资源资本化。

  中国有三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百多个地区市,二千多个县级市,数万个乡镇政府,天然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准企业群落。这在当时中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真正企业资源几近空白的社会环境中,无疑是一批组织结构健全,要素条件齐备,机制功能超市场化的优质资源。正是凭借这批廉价的优质准企业资源,推动了其他资源迅速资本化。

  地方政府资源的资本化,对中国原始资本积累功不可没。

  二、脱媒资本化

  不借助任何中间媒介,由资源直接转化为资本的行为过程,称之为脱媒资本化。

  在由资源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中,各种要素资源形成适当的匹配,转化才能正常进行。例如,工厂需要有一定比例的机械,设备,原辅材料,各岗位人员,才能正常生产运营。这是资源转化为资本的必要条件。

  但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上,需要某种资源自己却没有,有人有相应资源自己却用不上。为了资源匹配就要进行交易,交易中又不一定能迅速找到刚好需求匹配的双方;为了提高交易速度和效率,就要求助于货币;货币是可以交换任何商品的商品,是通用商品,所以又叫通货。任何资源都可以通过先转换成货币,再由货币转换为资本化匹配所需要的资源。有了货币作中间媒介,就会大大提高资源向资本转化的效率,借助中间媒介进行的转化过程,我们称之为有媒转化。先前通常进行的都是资源的有媒转化。有媒转化的规模和效率取决于货币的投放量和周转速度,政府常通过调整货币的流动性来控制宏观经济发展速度。

  在有媒转化过程中,货币是昂贵稀缺的资源。为应对货币不足,一些企业不自觉地开始进行脱媒化尝试,运作成功者多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且叫作“逼上梁山吧”。

  例如:2013年初笔者参加了一家省级筑路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发现其财务指标明显优于同类企业,进一步详查发现,原来该企业不自觉地应用了脱媒资本化技术。

  迄今为止,一般筑路企业常规业务流程都是:承包工程→制定实施计划→采购原辅材料→选择分包工程队→施工。按照上述流程,原辅材料采购和分包施工队伍雇佣都需用货币来支付,资金往往是承包工程规模的主要瓶颈。量体裁衣。

  该企业却不然,他们事先就把钢铁型材厂、水泥货栈、管线厂;以及设计单位、施工队伍都整合为一个企业集团;以集团为单位统一对外承包工程。工程签约后各单位以合伙人身份将各自产品和服务投入施工建设,中间没有买卖关系,也就用不着货币作交易媒介,也不必重复纳税,故而资金需求量大幅度减少,以不到20亿贷款,完成了近60亿的工程;资本脱媒转化率高达60%以上。不但财务成本明显降低,同时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工程质量。大家同舟共济呀。

  脱媒资本化随着人类获取信息的便捷,调剂匹配要素资源能力的提高,有快速发展的趋势。不仅以产业为组纽带的企业集团内部业务有所尝试,同时在更大范围内也已有苗头出现。

  据悉,近期国外已有“易货网站”开张,主要业务就是提供多余资源交流信息和易货服务。这种网站发育的终极结果就是“资源银行”。随着“资源银行”业的发展壮大,货币的媒介功能日趋弱化。当“资源银行”取代“资金银行”,占据资本转化主市场的时候,货币离消亡就不远了。

  互联网应用于金融市场的初期,可以活跃和强化货币的运动;互联网的终极使命却是给货币挖掘坟墓。今天的金融互联网是为金融市场提供技术服务,故称为金融互联网。明天的互联网金融则是由互联网技术衍生出来的新型金融市场。为现有金融市场提供技术服务仅是互联网杀入金融市场的权益之计;明天互联网的使命就是要颠覆现有金融市场,这是历史的必然,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

  将来,由互联网技术所支撑的脱媒资本化理论,将要改写现存金融市场的一切相关游戏规则,许多变化将会匪夷所思。这将是金融科学技术的一场跨域性改革与创新。

  人类科技发展史显示,近现代许多领域的科学技术正经历着跨域性改革与创新。例如,机械表在发展过程中,为追求走时精准,不断增加齿轮数量和轮承材料的坚硬耐磨程度,成本越来越高。但不管人类如何努力,其精准度好像有一个极限挡在那里,终究不可超越。直到电子表问世,才结束了这场永无止境的徒劳游戏。现在,花上十块钱就可以买到一块电子表,其精准度超过以前几百一只的机械表。从机械表到电子表的改革,就是科学技术的跨域式创新。此外,数码相机问世后,许多胶卷厂倒闭也同样是这个道理。

  由互联网支撑的脱媒资本化取代由货币支撑的有媒资本化也是历史的必然,人类应该积极推动这场跨域式改革和创新。

  三、多阶资本化

  由原始资源化转为资本称之为一阶资本化;把一阶资本化生成的资本又看作为资源,对由资本构成的资源再次资本化,称之为二阶资本化。以此类推上述过程,往复循环,称之为多阶资本化。

  多阶资本化的功能是改变资本的时间属性和结构属性。现以二阶资本化技术—《资产证券化》技术为例,简介多阶资本化的功能。

  按着目前国际上通常定义,《资产证券化》就是基础资产所生成的现金流的证券化。

  现金流能随时间的延续产生时间性溢阶—新生价值,故现金流具备了资本的属性,是资本的一种存在形态。所以,《资产证券化》本质上应该是资本的证券化。将已生成的资本当作商品,以证券的形式拿到市场上出售给投资人,交易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资本化跃变,等于将一阶资本化所生成的资本再次资本化,所以《资产证券化》本质上应是资产的二阶资本化。

  《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资本时间属性的转换,即:将未来才可产生的资本转化为当期可用的资本。这项技术如同一条资本的时间性互换导管,可将证券买方的当期资本吸吮出来,注入给证券卖方使用;同时以契征形式将卖方未来资本的所有权锁定,到期偿付给证券买方。通过这一买一卖的交易过程,就实现了当期资本与未来资本的时间性互换。这里的资本时间性互换是真是的买卖过程,不是不发生所有权转移的借贷,是资本再资本化的完成。

  《资产证券化》的另一个功能是结构性转化功能;即:利用《资产证券化》技术将证券买方所在领域、行业、地区的当期资本吸吮出来,注入到证券卖方所在领域、行业、地区;再把证券卖方未来资本的所有权以契约形式转移给买方。从而实现资本的跨界转移。

  二阶资本化技术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主流资本运作形式。2013年3月15日中国证监会也对《资产证券化》常态化业务开闸放行。

  多阶资本化技术是破解企业债务的有效手段。有实例为证。

  2013年5月,笔者曾组织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证券公司、资产评估公司、信用评级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中介机构共同完成了一款二阶资本化产品—《省建一号》。

  《省建一号》是一款典型的BT工程回购款《资产证券化》产品。

  本案工程是由某“省建集团”垫资兴建,建成后由某市政府四年分期付款回购的BT工程。

  《省建一号》是“省建集团”将未来四年BT合同回购款注入证券公司的SPV资产池,由SPV包装成资本支持证券,然后在资本市场上公开发售的金融产品。

  该产品是“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具体案例,其结构设计切中时幤,紧扣主题,对破解企业和政府融资困局,具有无可取代的特殊功效。

  “省建集团”是某省最具实力的筑路企业,承接某市快速路BT工程后,进度迅速,质量优良,得到省、市领导一致好评。

  然而,随着工程进展,资金矛盾日益突出。地方政府通过BT合同“寅吃卯粮”,占压的是企业垫款。自2012年以来“省建集团”已为工程背负了近 20亿贷款,且多为“短贷长投”。若等四年才能陆续收回投资,绝对远水难解近渴。为此,“省建集团”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靠借新还旧艰难度日。

  由于施工能力强,市场信誉好,省内外多家工程主办单位对企业“邀标”不断,但企业都因资金短缺所累,再也无力承接新的工程。这样一支优秀的公路施工队伍,却因债务拖累正在面临被市场边缘化的危险。

  就在企业危难之际,《省建一号》应运推出;让企业看到了未来的曙光。

  本案利用“时间转化技术”,将企业未来四年的远期现金流转化为当期可用之现金流;利用“结构转化技术”将靠企业负债支撑的BT工程,转化为靠证券买家投资支撑的建设工程。

  本案运作成功,企业就可利用证券销售对价偿还贷款及承揽新的工程项目;投资人则可通过购买高信用等级的证券保值增值;双方各得其所,两全其美。

  本案更大价值在于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探明了一条转型生存之路。

  时下,平台公司已成各地方政府最大一块心病。用之问题多多,弃之欲罢不能。

  依据中国法律,地方政府无权发债,自主投资用钱,只能靠平台公司筹措。然而,经几年超负荷运转,各地平台公司多已不堪重负。贷款已无实物抵押,发债也已超过额度;间接融资渠道和直接融资渠道同时堵塞,一筹莫展。但是,大批在建工程却都敞着口急待继续投入,一旦资金断链,全都是烂尾工程,后果不堪设想。

  本案最大价值在于可进一步利用循环融资技术,把一池死水盘活;即:让平台公司以分期付款方式将已建成的固定资产卖给运营公司,运营公司再将运营服务以租赁形式卖给地方政府或其他使用者。资产所有权的买卖和运营公司的运营服务买卖都可形成未来应收款;利用二阶资本化技术将未来应收款转化为当期可用之现金流,再进行新一轮的投资;形成新的固定资产后再卖掉;循环往复,以致无穷。

  经过这番改造,单纯融资功能的平台公司就可转型为资本运营公司,融资规模越滚越大,不再受自身资产规模的限制。

  综上所述可知,多阶资本化技术是破解企业债务困局的主打技术;同时也是破解地方综合债务困局必不可少的辅助技术。

  四、多次资本化

  将同一个资源在同一个阶次内反复进行资本化,称之为多次资本化。

  多次资本化是进行债务资源资本化的主打技术。

  广义资本化原理显示,债务也是资源,将债务转化为资本,称之为债务资源资本化。此事初听匪夷所思,实则却有道理,现举实例介绍如下:

  2013年笔者曾接触过某市的债务调查,发现该市不自觉地应用了资源多次资本化技术,将地方错综复杂的债务资源确实转化成了资本。

  该市为更好地盘活固有资产,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市政府靠负债建设起来的地下排水管网的所有权以190亿人民币的评估价转卖给运营公司(第一次资本化),由运营公司自主经营;同时,市政府又以每年30亿人民币租金的租赁方式回购运营公司的运营服务(第二次资本化);最后,运营公司拟用二阶资本化技术将30亿的租金包装成8年期的资本支持证券,将证券在资本市场公开出售,所得价款用来偿还建设管网的负债,还可投资建设新的市政工程。

  就这样三转两转,就把错综复杂的债务资源转化成了当期可用之资本。这就是多次资本化与多阶资本化技术联合应用的神奇功效。

  五、路在何方

  中国大量的人力、土地资源虽在,但价格已与国际接轨,失去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中国出口虽有增长,但已进入平衡期,再无额外红利。

  中国地产虽然供需两旺,但却控放两难,放则泡沫积聚,收紧流动性又会“伤及池鱼”。

  中国政府仍然政企合一。但弊端日益显现,当年的风光不再。

  中国金融改革虽在积极推进,但成效却差强人意。

  中国老人将近两亿,沉重负担如何变弊为利?

  环境保护虽然一讲再讲,情况却每况愈下。

  中国经济快车超速行驶了三十年,现已经到了加水加煤,验查修理时期,这就是常说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吧。中国路在何方,一时众说纷纭。

  国家兴衰,匹夫有责,笔者才疏学浅,不耻野人献栗,现拟妄用资本理论,盘点当今热门话题,抛砖引玉。

  1、债务是当前最大廉价资源

  此说初闻匪夷所思,实则自有道理。资本理论显示,债务与债权一一对应,债权与资本一一对应;有多少债务就蕴藏着多少资本。债务、债权、资本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存在形态,其中存在内在联系;在锁定的范围内,完全可以互相转化,肉烂在锅里。

  债务是当前最敏感的问题,企业债、城投债、平台债、政府债……形形色色,一天到晚追得大家团团转。

  实践证明,社会债务总额超过一定限度,就会陷入恶性循环,越举债利率越高,利率越高越要举债。(另文详述)

  最近国开行债贷利率倒挂,中诚信信托贷款兑付危机,都预警着当前债务正在冲击社会债务恶性循环的底线。

  中国债务居高不下不是个案,全球全都处于债务危机高发期,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2012年欧债危机,2013年芝加哥城市破产,美国联邦政府关门停业。都统属一个病症。

  治疗债务顽疾的良药就是资源资本化理论,它好比经济领域的核动力,可为人类提供难以想象的空间和能量。

  改革开放三十年,靠贷款支撑的巨大资产里面,积聚着海量的廉价债务,这是一片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资本海洋,能量一旦释放,足够中国再次高速发展三十年。

  2、拉大城乡差距

  城镇化的成败在于拉大城乡差距,吸引农民弃地进城。不然,农民人力资本化和农村土地资本化就是天方夜谭。

  3、地产仍是支柱产业

  强行逼迫存量房产资本化,挤出泡沫;以租为主,为增量房产预留资本化空间,是地产市场的不二道路。放开几亿进城农民的刚性需求,三十年内地产仍是中国支柱产业。

  4、空降养老市场

  空降一个养老市场是拉动内需的重头戏。

  中国有两亿老人,数量堪比整个美国。老人辛苦一生,让他们吃好、喝好、住好、玩好,理所应当,怎么消费也不为过。百善孝为先嘛!强行空降海量的养老市场,还愁进城农民没活干?

  4、结构调整

  第二产业具有经济惯性,快慢起伏难以控制,若乐不均难以平衡;故需安装精准调解阀门。多阶资本化技术就是精准阀门。

  5、环境资源资本化

  环境也是资源,充分资本化才能自动调节平衡,不资本化就会免费透支。

  让环境保护产业化,环境资源资本化;令环保产业不仅是花钱的行为,更是赚钱行为;环境资源才能恢复它本来价值,进入良性循环。环境资源资本化是环境保护之本,任何单纯将环境保护只作为公益事业的作法,都是愿望良好的空想乌托邦。

  六、心志

  资源无处不在,无边无际,转化无处不在,无尽无休。资本化理论博大精深,本文仅只一孔之见;资本化技术浩若烟海,本文仅只沧海一粟。大幕拉开一角,期盼好戏连台。但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