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如何让钢铁产业更强壮

企业报道  2014-01-23 10:03:49 阅读:

  编者按:钢铁素有“工业粮食”之称,钢铁材料是诸多工业领域中的必选材料。钢铁工业长期以来是世界各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钢铁工业发展水平如何,历来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产量与人均钢消费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美国、日本、西欧等经济发达国家无不经历了以钢铁为支柱产业的重要发展阶段。那么,我国的钢铁产业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发展战略是什么、前景广阔吗?这一系列问题都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钢铁行业的关注。

  【成长历程】

  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1.6亿吨的0.1%。在3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5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5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

  1979年以后,我国逐步走上了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道路,钢铁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极好机遇和强大的内在动力,新建了宝钢、天津钢管等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通过对老企业挖潜改造,钢产量以每年400—500万吨的速度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钢产量从1990年的6535万吨以每年600—700万吨的速度大幅度增长。

  从1996年首次超过1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以后,我国钢产量连年增长,并一直保持钢产量世界排名第一名的位置。

  【现 状】

  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经历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时期后,钢铁工业进入了以加速结构调整、全面提高竞争力为主的阶段。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主要特征有:

  首先,钢铁工业发展较快。自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以来,我国钢产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目前能够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能够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有85%的钢材是按国际标准生产的,其中三分之一的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其次,工艺结构逐步改善。我国钢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陈旧的设备和落后的工艺逐步淘汰,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已淘汰平炉炼钢。2001年连铸坯产量为12232万吨,比2000年增长1798万吨,增幅18.26%;连铸比为82.14%,比2000年增长0.21个百分点,接近83%的国际平均水平;全国钢铁生产板管比为40%,比2000年下降1.6个百分点。(资料来源:中国钢铁协会《中国钢铁工业统计月报》)。截止2003年中期,全国连铸比已经达到94%,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重点企业吨钢综合能耗791千克标准煤,同比下降31千克。

  第三,企业组织结构改善,生产集中度逐步提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钢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效益差的状况有所改变,行业生产集中度逐步提高。2001年,我国年产钢5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有55家,占290家产钢企业的19%。55家企业产钢13263.85万吨,占全国产钢量的89.1%;产钢材11996.71万吨,占全国钢材产量的76.2%(资料来源:中国钢铁协会《中国钢铁工业统计月报》)。

  第四,中国钢铁行业前景看好。我国年人均收入已经越过1000美元,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此带动产业结构也需要调整,由过去的轻纺工业升级到重化工业,对钢铁需求量急剧扩大,由此带动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钢铁需求量大于钢铁生产量,2003年我国钢铁产量约2.2亿吨,而国内钢铁消费量约为2.6亿吨。我们预计,2004年我国钢铁产量将达到2.5亿吨,而钢铁消费量有可能突破3亿吨。

  目前中国内地钢铁有3项指标列世界第一。钢铁生产量世界第一、钢铁消费量世界第一、钢铁净进口量世界第一!

  【存在问题】

  首先,企业行业集中度低,生产专业化程度低,尚不能达到规模经济。我国现有产钢企业290家,其中只有34家企业年产钢超过100万吨,其中有7家企业年产钢超过300万吨,总产量占国内钢铁总产量不到50%。而韩国浦项1家钢铁厂的钢产量就占全国钢产量的65%,日本5家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75%,欧盟15国6家钢铁企业钢产量占欧盟整个钢产量的74%。我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上海宝钢钢铁公司,2000年年产量为1770万吨,仅占国内钢铁总量的13.9%,而在法国,尤西诺钢铁公司几乎囊括了法国的钢铁生产。可见,我国钢铁生产企业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钢铁企业的集中度偏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钢铁企业的竞争力。

  我国钢铁企业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钢铁产品生产专业化程度低。目前,国内钢铁联合企业大都是“万能型”工厂,板、管、棒、线、型材等都生产,专业分工不明确,产品生产专业化程度低。而发达国家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虽然多数也是由多个生产厂组成,但已经基本实现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分工,钢铁大集团之间也基本上形成大类产品的分工。由于我国钢铁企业的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程度低以及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等原因,导致我国钢铁产品生产率低、成本高。

  其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房地产热的带动,国内钢材价格飞涨,受利益驱使,国内钢铁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非常严重,导致国内钢铁生产出现结构性过剩,钢铁企业普遍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竞争十分激烈。目前,国内中小型材、低档次产品的生产能力处于相对过剩状态,而高附加值产品的自给率较低,大部分依赖进口,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开放,国产钢材面临进口钢材的冲击增大。

  第三,中国钢铁企业平均技术装备水平低,结构不合理,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任务十分艰巨。据冶金工业部门的统计,我国落后工艺和装备还占相当比例,如炼铁高炉中约有450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属于落后的,约占总能力的35%,其中属于限期淘汰的1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生产能力约有3000万吨。炼钢设备中,转炉约有1200万吨是属于落后生产能力,占目前转炉的12%;电炉约有1000万吨属于落后生产能力,占电炉能力的34%。轧钢设备中,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设备不到50%。另外,我国用于新产品开发与投产的费用与发达国家相比偏少。国际钢铁企业用于企业新产品开发费用一般在年销售收入的4%以上,而我国钢铁企业用于企业新产品开发投入不足年销售收入的1%。

  第四,钢材产品结构性失衡矛盾突出。就我国的钢铁产品结构而言,一方面,国内钢铁企业的主导产品螺纹钢、小型材、线材等普通钢材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另一方面,高附加值和高技术难度的品种,如不锈钢板和冷轧、热轧薄板、硅钢片、镀锌板等,有的国内不能生产,有的虽能生产但生产能力严重不足,产品供不应求,国家每年需要大量进口。

  第五,钢铁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国钢铁产品的实物质量水平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据冶金行业调查统计,目前,国内只有少部分企业的产品在质量上可以和国外大公司相抗衡,而多数企业产品在档次上比较低。据冶金行业调查统计,我国目前因不能生产、产量低和质量达不到用户要求等原因,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大量钢材,而能生产的大宗钢材品种,产品质量与国外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如钢制纯净度低、有害气体和杂质含量较高、性能的均匀性差。

  第六,钢材产品销售服务水平相对较低。钢材产品销售服务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我国钢铁企业对市场销售服务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认识,营销网络刚刚开始建立,同国外成熟的营销体系和服务理念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国内钢铁销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内市场缺乏统一协调管理,企业产品相互压价;市场信息反馈功能弱,销售与产品开发功能不能结合,企业产品开发缺乏市场的引导;加工服务中心是完善分销网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国的加工服务中心基本上处于空白。

  【发展前景】

  我国年人均收入已经越过1000美元,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体会:和过去相比,吃饭、穿衣的花费所占我们的收入比例正在减少,而住房、交通等方面的花费所占我们收入的比例在明显提高。也就是说我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就要求产业结构的变化,就是说要求轻纺、食品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要求房地产、汽车、基础设施等重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这些产业都是钢铁需求大户,由此带动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

  由于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的市场最终需求十分旺盛,拉动生产与投资迅速跟进,整个经济随之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这是当前乃至今后经济快速增长的最可靠支柱。钢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受整体经济发展的拉动,钢铁行业也在快速发展,因此钢铁行业成为目前的热点、焦点行业。可以肯定,我国未来对钢铁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我国的钢铁行业前景应该是非常好的。

  从技术方面分析,我国钢铁行业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连铸比、吨钢综合能耗、成材率、板管比虽有明显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还有广阔的技术改造与创新空间。总体看来,钢铁行业在我国不但不是夕阳工业,而且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今后10年,我国钢铁工业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增长方式,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加速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全面提高钢铁工业的质量和效益。

  【相关链接】

  宏观经济政策引导行业发展

  自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消费需求的档次也在提高,改变了原有的消费结构,消费结构的改变又要求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投资结构的调整,由此引起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对钢铁消费的增加,钢铁价格自2002年底到2004年4月中旬一直处于攀升阶段。很多人看投资钢铁行业有利可图,于是大量资金投入到钢铁行业,以致造成铁矿石供应的紧张,重复建设也非常严重,造成很大的浪费,不仅浪费资源,也污染了环境,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家有关部门早在2003年就意识到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在2003年年底曾呼吁对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投资加以限制,但是由于认识的不一致,进入2004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再创新高,钢铁投资再度扩大,党中央、国务院立即采取相关措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实行宏观调控,使得固定资产增长速度得到控制,同时,钢铁价格自4月中旬以来也开始大幅度下跌。

  今年上半年,中国钢材市场仍然继续升温,消费需求和资源供给都很强劲,分别达到1.5亿吨,均比去年同期增长2成以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5月10日就表示“钢价回落明显,宏观调控成效初见”,目前的迹象表明“宏观调控效果很大、很明显”。可以看出,宏观调控已见成效。

  国际、国内钢铁价格走势比较分析

  国内钢铁价格从1997年到2002年第一季度都处于下跌阶段,从2002年第三季度左右开始到2004年初基本上处于攀升阶段。

  国际钢铁价格从2001年年底一直到2004年4月底基本上都处于攀升阶段,目前国际钢铁价格虽有调整(受中国因素牵连),但是调整幅度不大,是在高位调整和运行。

  国际、国内钢铁价格走势基本趋同,如果今后国际钢铁价格走稳,将对国内钢铁价格走势起到积极作用。

  我国钢铁市场预测

  国内钢铁价格与国际钢铁价格走势基本同步,因此国际钢铁价格走势和国内钢铁价格走势相互影响,虽然近期国际钢铁价格受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影响导致国家钢铁价格随中国钢铁价格下跌的连带而下跌,但是,国际钢铁价格下跌的幅度较小,并且全球经济已经复苏,发展前景乐观,全球经济增速在2003至2004年间维持在4.25%左右。今年美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4.6%,全球经济增速同样为4.6%,高于前20年的增长速度(1980—1990年为3.1%,1991—1998年为2.5%)。因此,未来两年国际钢铁价格依然会在高位运行。受国际钢铁价格走势的影响,国内钢铁价格也会有所回升并趋稳。

  2004年国内钢铁产品产量小于需求的局面不会改变。

  因此,整体上今年我国钢铁供应小于需求的局面不会打破,再加上上一阶段由于恐慌心理因素,使得国内钢铁价格跌幅较大,因此预测,钢铁价格回升并走稳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预测下半年钢铁价格走势会呈现三个阶段的势态。一是市场观望期。目前就处于观望阶段,用户有需求,但没有钱,资金压力较大,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供求形成相持的拉锯状态。二是盘整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市场进入盘整,使价格逐渐趋向平稳。三是合理价位的回归期。

  【发展战略】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战略是,增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合金钢材的品种和数量,满足市场的需求;坚决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关停高能耗、高污染的小电炉、小轧机;突出重点,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精品特殊钢材;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联合重组,实现专业化生产,杜绝重复建设;加强国防意识,增强特钢军工配套能力;加强环保,改善环境,推动钢铁产品升级换代。

  目前生产能力不够、应加快发展的主要钢材品种有冷轧薄板、镀锌板、不锈薄板、冷轧硅钢片、热轧薄板、中厚板(卷);目前生产能力已能满足、需要重点增强竞争力的品种主要有小型材和线材、无缝钢管、重轨、合金钢钢材;能力大于需要、应严格控制发展的品种主要有大中型材、焊管、热轧窄带钢、镀锡板等。

  推进钢铁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搞好区域钢铁工业布局。有条件的企业要通过资产重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区域结构调整和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逐步形成以大批量、专业化为内涵的集约化生产方式。

  “十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发展9个系列产品,主要有合金弹簧钢、合金结构钢(含齿轮、阀门钢)、轴承钢、高速工具钢、不锈钢、耐热钢等。“十五”期间,钢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有:

  热轧薄板:对本钢、太钢、攀钢、梅山、鞍山热连轧机进行改造,加快珠江、邯郸、包头三套薄板坯连铸连轧项目的建成达产,同时在武钢、唐钢、昆钢建设新的热连轧机或薄板坯连铸连轧机组,这样使我国热轧薄板的产能在2005年达到4000万吨,国产热轧薄板的市场占有率可达95%左右,冷轧用热轧原板基本可满足。

  冷轧薄板:加快对武钢、鞍钢和益昌冷轧薄板机组的改造。同时建设武钢、邯郸、首钢和珠江新的冷轧机组,使我国冷轧薄板的生产能力在2005年达到1900万吨。届时,热轧薄板到冷轧薄板的转化率将达到51%,冷轧薄板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可达到90%以上。

  镀锌钢:在充分发挥现有镀锌机组能力的基础上,“十五”期间,除对宝钢、武钢、攀钢等进行改造外,还要建设10条镀锌生产线,再增加镀锌生产能力105万吨。预计到2005年我国的镀锌生产能力将达到530万吨,基本可满足国内需求。

  不锈钢:“十五”期间,要加快上海克虏伯、宝钢等单位不锈钢冶炼和热连轧的建设进度,力争在今后的5年里使热轧不锈钢的年生产能力达到113.7万吨,冷轧不锈薄板的年产能达到84万吨,国产不锈钢薄板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1%。

  硅钢:抓紧宝钢、武钢和太钢冷轧硅钢生产线的建设,争取到2005年,使硅钢的生产能力达到125万吨。

  厚板钢:进一步加强对鞍钢、宝钢集团的上钢三厂、邯郸集团的中厚板轧机进行改造。同时要在宝钢新建一套宽厚板轧机。

  无缝钢管:在“十五”期间,要抓好包钢、齐钢、衡阳三套新建成投产无缝机组的达产。同时新建UOE机组,以满足西部大开发对输油输气钢管的需求。

  通过上述努力,到2005年中国的钢材品种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短缺品种将大大减少,长线品种将得到控制,钢材品种结构将进一步趋于合理,国产钢材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95%左右。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