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是一个品牌动向的风向标,这句话可以用来解释近日在央视播出的一系列全球通“我能”悬疑广告。这辑从各方面展现“全球通人生活难题”的广告当然不只是为了显示创意上的新颖别致,那么此举究竟要将这一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最响当当的品牌引向何方呢?
品牌先行“对接”受众群
继去年推出“我能”口号以来,中国移动通信在全球通专属服务与业务层面实现了不少突破:全面提升国际漫游品质,赞助雅典奥运助威团,为全球通客户开辟“烽火雅典”数据业务;实现全球通客户在国内漫游的跨区服务;推出为全球通客户专门定制的“新奇特”手机;在春节期间开发了专门针对全球通客户的系列促销活动……
然而,大众对“我能”印象最深的还是来自品牌层面上的全面出击。电视、平面等各种渠道、媒体上的所有全球通广告都高调出现了“我能”这个鲜明的新标签。更重要的是,这些广告中发言的主体不再是中国移动通信,而是全球通客户。
那些有着不同性格、不同职业,但同为全球通人、同样是凭借执著信念实现自我的成功人士现身说法,抒发“我能”的意愿。此外,在各种热点事件、活动中也不断有热门成功人物以实际行动代言“我能”,如奥运冠军、驾车环球游的探险家等等。虽然产品、业务、服务还没有形成规模化、持续化攻势,但是这样彻底的转变、轰炸式的传播让“我能”一下如动感地带“我的地盘,听我的”这句口号一样广为流传。
可以发现,前一阶段是“我能”理念的推广期,其重心还在于与全球通客户群精神层面的对接上。通过对与客户有着相似地位、感受的人群布道“我能”,中国移动通信成功使“全球通”实现了产品本位向客户本位的转变。
难题时刻需要“我能时刻”
品牌先行的目的当然不能只是为了宣扬一个口号,特别是“我能”本身的目标正是为了确立以客户利益、体验、感受为核心,自然更要有贴近客户的行动来做支撑。现在再看“我能时刻”系列广告,会发现其中的主角与之前阶段的有很大区别。他们不再只是以自身魅力展现“我能”的信念,而是以更为细节化、生活化的场景展现全球通人在他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难题时刻。
现代社会中,通讯已经化为生活的一部分,拥有的时候不觉得,一旦没有了却会完全打乱生活节奏。
对很多人来说,这样的难题已经是家常便饭,广告略带夸张、调侃但却不失真实。与这一系列广告同步的还有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全球通人生活难题大调查”活动,更是要将这种因通信不畅带来的尴尬深挖到底。
可以说,这辑带有悬念的广告标志着“我能”进入实质阶段的开始,全球通将用怎样的业务、服务来解决各种生活难题,再次响亮回答“我能”才是这辑广告真正值得期待的答案。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