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数码IT>> 正文

浪潮破解“互联”难题猓茫粒娜

企业报道  2014-01-23 09:07:17 阅读:

  据统计,2003年政府信息化投资超过了300亿元,2004年则超过了400亿元。政府信息化从办公自动化起步,目前我国政府办公业务网(政务内网)已基本建成,政府公众信息网(政务外网)也形成了相当规模。但是由于标准不一、各自为政、自成一体、不联不通,缺乏有效整合,政府大小部门间最终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隔断了部门内业务上的内在联系,致使丰富的信息资源难以得到共享。大量资金投入的结果,却不能获得为社会提供便利的政府公共服务的回报。

  政府信息化如何跳出“信息孤岛”的陷阱,电子政务如何更好地为政府行政服务?这个长期困扰政府信息化的问题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之一。

  3月下旬,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浪潮软件的领军人王柏华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解决政府部门信息化系统之间难以互联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要从技术层面上,提供互联互通的强有力工具,并以此推动政务改革。

  “金矿”疮痍 基础受损

  王柏华说,信息化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在计算机应用的初级阶段,围绕一项项业务工作,开发或引进一个个应用系统,这些分散开发或引进的应用系统,一般不会统一考虑数据标准或信息共享问题,产生“信息孤岛”是在所难免的,但可怕的是如果信息化建设总是停留在初级阶段而不向前发展,就会导致原有的“信息孤岛”还未消除,而新的“信息孤岛”却不断出现,积重难返,从而陷入信息化的“IT黑洞”中,造成重复建设和资金的严重浪费。

  王柏华认为,正是这种缺乏国家统一标准和无明确规则的信息化建设,导致了我国从事电子政务建设的软件企业无法做大做强。现在的情况是大小企业都是接一单做一单,天天在做这些无统一标准的、不同类型的项目,导致企业开发成本居高不下,苦不堪言。反倒是一些小企业由于运转成本低,更能适应。“大大小小的企业蜂拥而上,在政府信息化的‘淘金’过程中,已经把政府信息化这一‘大金矿’挖得满目疮痍了。不断地挖‘窟窿’,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致使信息化的基础严重受损”。

  组织困难 接口不通

  王柏华指出,实现网上互联互通是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化的最大难题。

  首先是组织困难。我国大部分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都是在本部门、本地区内部,按照行政机构的组织和要求进行实施的。跨地域、跨部门、面向政务的应用系统,往往由于部门条块分割管理的原因难以组织和实现。就如企业信息化最难的是流程梳理重组一样,政府信息化最难的也是流程梳理重组,尤其是对这种没有“国标”的信息化系统来说,梳理起来就更难。

  导致互联困难的另一原因是接口问题。过去强调的是垂直信息化,如税务、海关、工商、劳动、人事等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均是从中央到地方垂直布局的,这些不同部门之间的横向互联则遭遇接口不通的尴尬。

  应用标准的缺失,也是产生“信息孤岛”、妨碍互联的重要因素。在应用标准缺失的前提下,要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是不太可能的。应用标准缺失,已成为阻碍电子政务建设向纵深和广度发展的最大瓶颈。“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惟一‘国家级’的应用标准,就等于没有标准。”王柏华说。

  平台是“根” 互联审批

  在组织困难、接口不通和标准缺失的情况下,如何破解政府信息化“互联”难题呢?王柏华提出了一个平台化的理念,即以一种通过对政府业务深层次的提炼和抽象的平台化产品,提供网上互联的强有力技术支持,以此推动政府信息化向良性方向发展,避免政府信息化再走弯路。通过这种互联平台,把一个个“信息小孤岛”彻底拔掉,使各级政府部门能及时共享和获得各种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利于宏观调控和决策。同时,也强化了政府便民服务,真正做到了网上“一站式服务”。

  王柏华认为,这种互联平台与信息门户有着本质的区别。互联平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解决了信息系统互联组织困难的问题;解决了信息化分阶段、分步走的问题,因为可以随时互联;解决了保证未来信息化永远是一个整体的问题;消除了信息化建设当前与未来发展中存在的隐患与风险。“可以说,互联平台是政府信息化之‘根’。”王柏华说。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