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行业新闻>> 正文

加快文化发展 建设民族文化大区

企业报道  2014-01-22 16:26:31 阅读:

  文化和经济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只有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文化才能全面进步;文化的进步,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我们在加快文化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大区中,特别强调文化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要促进文化建设与地区经济发展的融合。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区各地立足当地文化资源,配合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举办集经贸洽谈、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文化艺术节,如呼和浩特市自1999年已连续举办四届的“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近年来,该区旅游业发展较快。支撑旅游业发展的一些重要因素就是该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与草原、沙漠、森林等奇异的自然风光。我们要继续在挖掘文化内涵上下功夫,不断推出体现独特文化品位的旅游精品项目。

  要促进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融合。发展文化产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把内蒙古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个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区到文化产业强区的转变。总体上看,内蒙古在文化产业的运作方式、装备水平、资产实力、开发和制作水平等方面,同发达地区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从内蒙古的实际出发,我们决定重点抓好文化旅游业、文艺演出业、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博会展业等重点文化产业,通过体制创新、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促进这些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争取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带动其他文化产业的发展。

  要促进文化建设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融合。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整个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统筹考虑经济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发展。自治区已决定,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十五”到2010年间,在首府改扩建乌兰恰特大剧院、内蒙古博物馆、内蒙古美术馆、内蒙古展览馆,新建内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内蒙古文化大厦、广电大厦、出版大厦和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中心。同时,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盟市、旗县、苏木级镇、嘎查村四级文化设施网络,努力改善内蒙古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必须看到,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全靠政府投入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因此,我们一方面加快现有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对经营性的文化单位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真正建立起文化企事业单位法人责任制,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另一方面,加快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政府从“投”为主转为“融”为主,制订相关政策,在加大政府对文化投入的同时,鼓励和吸引外资、集体、个体私营经济投资入股,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向股份制发展。正在建设中的呼和浩特蒙古风情园,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旅游业优先发展项目,政府投资6%,其余均由社会投资,走多元化融资发展的路子。我们还出台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境外投资者兴办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

  加快文化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大区,是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规划是:到2010年,在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民族文化品牌培育、特色文化区域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到2020年,该区文化发展主要指标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建成以继承草原文明与体现时代精神为基本特征的民族文化大区。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