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锡市3年来投入200亿元,促进五大产品集群提档升级,从而由纺织大市向纺织强市迈进。近日,江苏省无锡市首次举行的国际纺织服装交易会,奏响了纺织业嬗变的序曲。
纺织业一向是无锡的“看家”产业,锡城历史上曾有“布码头”之称,早在明朝天启年间,无锡纺织就名扬海内外。发展至今,无锡纺织始终是国内同行的“先行者”,多项技经指标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名列前茅,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竞争力。近几年,该市纺织业占全市工业总量的五分之一和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但无锡并不满足于现状,感到从纺织大市迈向纺织强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业内行家经“把脉”分析,清醒地看到,全市纺织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及产品结构尚不尽合理,技术装备和机制创新相对落后,同时缺乏绝对优势的纺织品牌。
针对这一现状,无锡定下目标和措施,即抓住业内五大产品集群的调整升级来提高纺织业整体水平。据了解,该市下一步将围绕服装、高档棉纺织及印染、高档精纺呢绒、特色化纤、特色织物产品做足文章。以红豆、阳光、海澜、光明、华西等骨干企业为主,构筑无锡纺织服装产品集群,逐步形成国内外名牌西装、休闲装、内衣等成龙配套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链,将服装业营业收入比例由目前的13%提升至30%以上,逐渐成为国内重要的服装生产基地;以一棉、庆丰、三房巷等企业为龙头,逐步建成国际高档棉纺织及印染基地;以阳光、倪家巷、协新等企业为主,通过原料特殊化、高质量的特种后整理等多种方式,使精毛纺装备和产品达到国内领先;以太极、华亚、新纺等企业为主,革新加工方法,逐步建成国内特色化纤基地;以庆丰、茶梅、申澄等企业为主,设立测试手段先进的检测中心,建立集工程设计、材料配套、施工服务于一体的产业用布基地。
产业的结构调整,离不开合理的资源配置。该市今后几年将继续调整现有布局,加快无锡纺织出口工业园、新世纪国际纺织服装城、东方国际轻纺城三大特色园区建设。目前,在锡山区东亭占地3000亩的纺织出口园已初步建成,全面投运后将形成集聚效应,明年该园区销售可超百亿元。实力雄厚的浙商也看中无锡的纺织优势,由他们投资10亿元、集生产与流通于一体的无锡东方轻纺城目前也初露端倪,项目建设共分三期,一期工程于明年下半年竣工,当年成交额就可达30亿元。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