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行业新闻>> 正文

风口浪尖上的抉择

企业报道  2014-01-20 08:23:31 阅读:

  在国内经济新一轮发展中,钢铁业似乎注定处于“风口浪尖”的地位:中国入世第一案,打的是“钢铁战”;由此引发钢价暴涨和钢铁投资过热,又成为国内局部经济运行失调的一个代表;中央以“铁本”事件为突破口,强有力地实施宏观调控,注定钢铁业又站在第一排;宏观调控措施到位后,钢铁又率先出现了价格大幅回落。

  有人断言,“铁本”事件将是钢铁业由“热”转“冷”的分水岭,钢铁业将在此出现一个“拐点”。

  据业内人士分析,在“铁本”的投资计划中,所上项目的设备档次并不低,出产产品并不都是低端产品,相当一部分是定位在市场需求较为集中、甚至是市场紧缺的中高端产品。仅由此点而论,虽然此轮钢铁投资中低水平重复建设在局部有相当明显的表现,但市场投资力量对钢铁业发展态势的判断也有了新的变化。有相当一部分多元投资,着眼的是国内钢铁业的升级空间。但关键问题是,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多元投资过于片面、过于投机地理解了非公经济“灵活”的优势。所有这些,在“铁本”事件中表现最为彻底。其实质是规避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以不合法的手段压低投资成本,转嫁投资经营风险,以获得眼前可见的超额利润。

  曾有一位民营企业主私下说:“在钢铁业内只要有收益空间,即使再拥挤,私企也不怕。我们可以紧盯国企的投资决策,用我们的灵活优势抢在它们前面。这样我们连可行性研究也不用做。”其言下之意就是私企在审批、公关等方面有“灵活”优势。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的一位老总曾感叹:“我们其实并不怕竞争,但希望在同等条件下竞争。”

  钢铁业内,国企私企之争由来已久。有人认为,在此轮钢铁投资中,私营经济尝试真正进入重化工业的投资领域,却当头遇到了“狙击”。也有人想当然地认为,此次“铁本”事件是大型国企向中央告了民营企业的状,宏观调控后,大型国企可以趁势收复民营企业的地盘,借以进一步壮大自己。

  宝钢股份公司总经理艾宝俊认为,中国钢铁业的长期发展是有需求支撑的,中高端民资和外资进入钢铁投资领域,也将是一个长期趋势,但关键是要找到一个竞争的合理平台。

  此次国家对局部行业实施宏观调控措施,虽然加大了信息发布及各种市场调控手段的力度,但最终奏效的还是行政调控措施。一些钢铁业战略研究人士说,这些“自上而下”的行政调控手段,在短期内、在市场手段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从长期看,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来看,调控钢铁业的根本有效措施还在于改革,在诸如市场经济调控杆杠、市场公平竞争体系、国家强制性产业政策落实及地方政府考核评价体系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源头性问题上进一步深化改革。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