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秦栏镇位于天长市和江苏扬州市中间,“鸡叫两省晓,一步他乡人”是其独特区位的最通俗注解。在秦栏流传着一句话,百万不算富,千万才起步。秦栏镇正着力打造成“中国电子名镇”、“中国孝子之乡”,力争率先达到小康、率先实现安徽第一镇。近年该镇财政收入达5000万元,出口创汇达2000万美元,占天长市的46%,占滁州市的五分之一。到秦栏镇打工的外来人口有1万人。
秦栏有着悠久的经商传统,过去是“买全国、卖全国”,“东贩猪、西贩牛,南贩家禽、北贩油,中贩元件跑码头,万元街上起高楼”,完成了原始积累后的秦栏人发现,与其跑码头不如回来自己办厂,个体业主的想法与当地政府的思路不谋而合,于是个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秦栏成长。
在秦栏镇共有1137家企业,其中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就有53家。共有电子、化工、玩具、建材、通信器材等10大类产品,其中电子、玩具是主导产品。电视机配件除外壳、显像管、喇叭秦栏不生产以外,其他所有元件在秦栏都能买到。其中回扫变压器占国际维修市场90%的市场份额,遥控器占国际市场40%的份额,工业的崛起带动了秦栏其它产业的腾飞,秦栏成为名副其实的“小扬州”。
走进秦栏镇,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漂亮的工厂、宽阔的水泥路、整齐的小别墅。秦栏人为何会有如此大的成就,这要缘于秦栏人的勤劳、敬业、诚信以及天长市政府和秦栏镇政府的服务意识和环境营造。
秦栏人有三比:比厂房、比投资、比出口,天生有着不服输的精神,他们首先开始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一旦有了资金,马上投资建设厂房,扩大生产规模,眼睛盯着比自己规模大的企业作为奋斗目标,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秦栏人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另外,秦栏人生产的产品能出口的全部出口,各自在国际市场寻找立足之地,减少在国内市场销售,避免相互拆台,竞相压价。
宋代24孝的首孝朱寿昌是天长秦栏人,秦栏镇政府则每年评选“十大孝星”,以此引导营造务实进取、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为鼓励创业,上个世纪90年代末,天长市委、市政府提出“放手、放胆、放量”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号召,市领导亲自为第一家走出家庭作坊的企业奠基,赠送题有“产业报国”的牌匾,鼓励个私企业的发展。天长市又提出“五给方针”,即“给面子、给路子、给票子、给场子、给服务”。给面子,即把成功的企业家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对象;给路子,即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定期请专家给企业家们授课、指导;给票子,即帮助企业融资、贷款,秦栏镇是安徽省农行第一家授信乡镇,连续3年授信额度达1亿元,秦栏镇还创立了个人信贷,帮助人们创业;给场子,即给愿意发展的企业优惠用地;给服务,即场门内的事情由企业自己做主,场门外的事情由政府包干,实行创办企业帮办制,从选场地、办手续,直至招工人,政府全程进行帮办,政府服务实现了零距离、零收费、零投诉。
目前,秦栏镇正在着力生态环境建设,建成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安徽省农民小康住宅示范区,力争把秦栏打造成扬州的后花园、滁州的后花园。在招商上项目时,有污染、高耗能的坚决不要,对劳动密集型、相关度小的项目需要论证再决定上不上。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