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与评论>> 正文

市场化是国企改制的精髓

企业报道  2014-01-17 09:54:39 阅读:

  可以肯定,国有资产要流动,流动就有流失。然而,坐失比流失更大。同样这几年来国企改制,要么卖不出,要么不敢卖,资产流失一词已几成了国企改制“谈虎色变”的专用词。同样,这些年来界定国有资产是否流失没有一定之规,也没有一个可供量化的公式。

  国企改制这个经济“魔方”看似一部参不了的“禅”、念不了的“经”,但是,如果以市场化这个法则去认识,就能化繁为简。

  笔者认为,界定国企资产是否流失,有“两法”可供参考,由此也可以对国资流失有一个公允的说法。

  国企资产是否流失,两种法则即“投资成本法”和“企业盈利法”:

  例如一个投资1亿元的国企,5年来平均年收益250万元利润。改制中资产评估以多少底价为宜?

  按投资成本法,折旧20年,每年500万元,5年2500万元,国企改制的标的底价以7500万元为准,不算国有资产流失。

  以市场化的企业盈利法计算:年利润250万元,以折算20年计算,合理底价应为3750万元。如以这个底价成交,肯定有人惊呼“国有资产流失”。但是,市场化就是这样无情,3750万元底价是合理底价。譬如一台电脑今年1万元买来,买来时新潮时尚,值这个价。然而,第二年新款电脑才4000元。按成本计算法,9500元是合理价,但这个非市场化价格是不会有人问津的。

  又譬如:某个国企投1亿元,5年平均年利润750万元。按成本投资法,改制底价按20年折旧,其价格为7500万元是合理合法的,也肯定不会认为资产流失。但按市场化企业盈利法计算,改制底价应从8750万元计算才是合理的。如果按投资成本法合理底价7500万元成交,貌似公平,实质上国有资产流失1500万元。

  当然,还有第三类投资。如形象工程投资——某地为城市品牌投入建设高档宾馆,回报虽然慢,但是城市品牌工程,其改制的计算方法又另当别论。但是,其“形象费用”是不能由投资者承载的。

  应当这样认为,上述两种计算是属于微观、狭隘的计算范畴。

  从宏观上说,譬如外资引进,千真万确是外商占了政策便宜,看似不平等,看似国家吃了亏,但是从另一个侧面看,外商带来的观念冲击其价值是不可低估的。实践证明,外商获得利益的同时,国民钱袋子也随之满起来。总之,外商带来的理念对国民经济发展是有裨益的。

  市场化的民营经济如果使地方经济活跃后,民企富了不用忌讳,一方百姓富了也是天经地义。

  市场化是国企改制的精髓,笔者的观点就是如是说。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