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数码IT>> 正文

EDGE:移动对抗联通的利器?

企业报道  2014-01-17 08:59:45 阅读:

  EDGE这个单词在英文中的解释是“尖锐”、“利刃”,把它作为一种可供竞争的利器对中国移动来说,简直是命运的安排。

  箭在弦上

  日前,中国移动主持下的EDGE研讨会刚刚落下帷幕,与会的除了中国移动主要的业务部门外,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三家厂商也赫然在列。尽管中国移动的高层在透露其正在北京、广州两地测试EDGE技术的同时也声明:由于支持EDGE的终端数量不够多,中国移动目前对此不会投入很大,但这一消息仍然在业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作为全球用户群最为庞大的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选择EDGE无疑将启动一个新的市场。中国移动上马EDGE已是箭在弦上。

  据业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估计,如果中国移动决定在热点省份或热点地区部署EDGE,其第一年的网络投资为40到60亿元人民币,第二年有可能达到100到150亿元人民币。目前诺基亚、爱立信正在和中国移动合作测试EDGE网络,仅爱立信和江苏移动签下的EDGE设备合同金额就达5800万美元。

  从竞争层面来看,中国移动选择EDGE首先是为了在速度上和CDMA 1X相抗衡,同时也是要提高数据业务收入的“成色”,而不再抓紧短信这根“稻草”。而在CDMA上做得红红火火的非中国联通莫属。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这一对本来就是竞争对手的移动运营商再一次狭路相逢。

  狭路相逢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此次狭路相逢是在通往掌控制高点的路途上。在全球3G趋势不甚明朗、国家对3G牌照发放审慎依然的情形下的竞争表现在抢夺高端用户和数据业务的手段上,就是刚好能制衡对方领先一步。

  中国移动于2002年“5·17”世界电信日期间推出GPRS服务,以发展GPRS上网等数据业务,其最终目的是用数据业务留住高端用户。当时中国联通推出CDMA服务不久,且一开始的定位不准,这曾使中国移动获得了近一年的竞争主动权。但一年之后,中国联通迅速进行战略调整并明显扳回了局面——2003年3月28日,随着中国联通“一切即将改变”的响亮口号,CDMA 1X网络开通。CDMA 1X峰值153.6Kbps的上网速率的实现,使被其鼓吹了多年的CDMA技术优势终于转化为市场优势。

  目前,在联通的CDMA 1X网络上,除了流媒体外,BREW产业链也基本成熟。联通的互动视界以及位置业务、彩E、短消息、CDMA 1X上网卡等几大类业务也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其中,CDMA 1X上网卡曾经有过脱销的记录,而其他的数据业务流量也非常大。

  另据最新消息,联通的CDMA 1X三期工程目前已全面竣工。网络容量达到7000万以上用户量,网络覆盖全国。“今年完成1000万CDMA 1X数据用户的目标没有一点儿问题。”联通内部人士说。

  相形之下,中国移动在许多方面的劣势日益明显:基于GPRS的数据业务开展得并不理想;彩信业务的用户基数还很低,中国移动目前94%左右的数据业务收入还是来自于短消息;移动数据业务收入仅占收入总量的10%左右。虽然它的网络用户和移动互联网上的数据业务种类比联通多,但每个用户所带来的数据业务收入却要比联通少。造成这种增量不增收局面的主要因素就是数据速率及网络稳定性方面的限制。

  根据有关部门测试,目前GPRS的下行平均速率大约是20Kbps,上行平均速率还不到50Kbps,而CDMA 1X的下行平均速率可以达到70Kbps,上行平均速率可以达到60Kbps以上。GPRS的附着成功率和接通率低,而掉线率、误码率却高出CDMA 1X许多。基于两者的多方面明显的差异,中国联通接连发布的“互动视界”等高速无线上网业务,让中国移动基于GPRS的WAP等业务陷入僵局。当“移动梦网”的主要业务还是围着短信打转的时候,联通推出“互动视界”仅仅3个月后就宣布发展了300万用户。

  所以,从技术角度、盈利能力或者是竞争发展态势上来讲,中国移动的GPRS在与中国联通的CDMA 1X的对抗中,都明显处于下风。而这种不对称的力量对比极有可能导致致命伤——用户尤其是高端用户的流失。由此,中国移动的EDGE计划浮出水面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阻击CDMA

  在中国移动看来,EDGE应该可以完成阻击CDMA 1X的任务。

  据业内专家介绍,从移动通信的演进上讲,EDGE和CDMA 1X虽然是处于一个量级的技术,但是在数据传输的综合速率上,EDGE比CDMA 1X要略胜一筹。在投入EDGE以后,运营商可以使GPRS数据速率增加3到5倍,从而极大地促进移动数据业务的增长。

  EDGE在世界范围内的运营态势也给中国移动带来一定的信心。目前,全球已经有53个国家的78家运营商签署了EDGE合同,有16个EDGE网络投入了商用。美国的Cingular Wireless和AT&T Wireless、智利的TelefonicaMoviles、我国香港地区的CSL和泰国的AIS已经开通了基于EDGE的服务。一些欧洲的移动运营商对EDGE也开始表现出兴趣,其中TIM和TeliaSonera都明确表示将采用EDGE技术。而EDGE在美国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此外,在支持终端方面,推广及跟进者也表现出十足热情。全球有12款EDGE终端上市,现在中国市场已经有5款支持EDGE的终端,在年底前至少还会推出15款EDGE终端。

  虽然在实际动作上保持审慎缓和的低调,但中国移动携EDGE高举竞争大旗,几乎是情势所迫之中的必然。有业内人士预测,EDGE在一个不太短的时期内,可能会使中国移动“四两拨千斤”,在高端用户最为钟情的网速上先胜一手,重新掌控主动权。

  争议:英雄用武之地

  有关心中国电信发展的人,不断地就中国移动的最新竞争姿态提出疑问:以中国的现状,考虑3G时代的临近,有无必要大面积上EDGE?它需要付出的成本有多大?哪些市场是EDGE可以覆盖的?一旦3G牌照下发,EDGE会否成为设置者自己的障碍?

  甚至也有业内人士持十分悲观的态度:“EDGE在中国的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据有关人士透露,中国联通在2003年也曾经做过EDGE的测试工作,目的是要解决联通自身的GSM网络数据业务问题,但最后放弃了。中国联通增值业务部副总经理翟一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之所以不选择EDGE,是因为它需要巨额的投资,以升级联通的GSM网络规模测算,投资额应该是上百亿元人民币。同时,EDGE的成本不只体现在网络建设上,推广成本也包含在其中。这样算下来,上马EDGE的牵涉面很大。翟一兵个人认为,上EDGE将接近3G的建设成本。

  当然,中国移动迈出这一步,也是踯躅不已,毕竟现实是一种昨日暗淡、前途遥远的狭窄夹缝空间。由于EDGE技术属于GSM阵营,一旦3G牌照下放,中国移动EDGE的投资便意味着白搭。如果3G出台,现在留给中国移动做EDGE的时间还有多长?因此,对EDGE的发展和预期是在对3G的预期前提之上,这是一个矛盾体。

  不过,随着中国移动对EDGE的逐渐热心,我们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3G在中国的牌照发放不一定是很快、很顺利的,这显然是中国移动要先上马EDGE的原因之一。当然,即使3G出台,真正的商用还必须经历一个产业过渡期,在过渡期内,EDGE也还会英雄有用武之地。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