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行业新闻>> 正文

钢铁新政催生企业大规模重组

企业报道  2014-01-16 10:50:37 阅读:

  从产业政策的规划来看,国家投融资体制将不会对钢铁投资进行新的审批,产业政策导向明确,控制总量规模,鼓励存量并购,提升产业结构。2004年钢铁企业有1000多家,但产能前10位的仅占全国钢产量的30%,这与发达国家有很大距离,日本前6大钢铁企业的产量就占据了日本全国产量的90%。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低,加剧了钢铁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导致无序竞争,削弱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买家在购买原材料、能源等资源时的谈判能力,反而在资源紧张时,中国各家钢铁企业分头到海外竞相采购,内部自相残杀,国际供应商坐收渔利,借机哄抬价格。而提高产业集中度就可以稳定市场价格和其它波动。

  显然,提高行业集中度、加大结构调整和重组力度无疑是这次钢铁新政的核心。可以预料,钢铁企业大规模兼并重组的大幕已经拉开,钢铁巨无霸时代来临。

  我国虽然是产钢大国,产量居世界第一,但也是个钢材进口大国,进口量也居世界第一,大量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不出来,还需要进口,算不上一个钢铁强国。例如,代表钢铁工业技术水平和钢材消费层次的板带比低,工业发达国家的板带比一般超过60%,而我国只有33.7%。50%以上的产品是低端的建筑用长材,这是因为我国近些年的经济增长是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为特征的,各项固定资产建设以及房地产市场热了以后带动建筑钢材消费热,原来的茶商、服装商甚至炒房地产的人都纷纷投资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建筑钢材。随着新一轮宏观调控的实施,进入今年4月份以来,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平均价格已经下跌了1000多元。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监测显示,已经有90%长材企业的生产成本超过了目前的钢材价格。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技术落后、产能低的生产能力占相当比重,仅落后30吨以下的小转炉仍有8000万吨的产能。

  综观我国钢铁行业,总的评价是规模虽然大,但主要集中在低端的长材产品上,中高端板材有些产品生产不出来,产品结构不合理,即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也有差距,而且单位产品能耗高,远高于西方同类企业,甚至高于世界能耗的平均水平。因此作为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有着广泛需求的钢铁行业的产业结构也需要相应调整,一方面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增加中高端产品替代进口;另一方面加大行业重组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规模来加强创新的动力和能力,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提高我国钢铁工业的整体竞争力,使我国从世界钢铁大国真正成为钢铁强国。

  钢铁新政如同一道铁门拦住了规模小的中小企业,尤其以民营企业居多,国有控股大型钢铁企业无疑成为未来并购重组的主角。目前鞍钢和本钢的合并已近尾声,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巨人;新政出台后,宝钢董事长谢企华高调接受媒体采访,放言宝钢的规划是:干3000万吨,看4000万吨,想5000万吨;武钢和柳钢签订联合重组意向书,产量接近宝钢目前2000万吨的能力。另外,首钢、攀钢、邯钢、唐钢等由于占据规模优势,将在未来的收购兼并大仗中攻城略地,谋得更大发展,国有控股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而众多民营中小企业的命运只有两条:要么倒闭关门退出市场,要么被并入大企业。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