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中部崛起工业发展是关键。中部地区在轻工业方面应尽量满足内需,重工业要加快改造。中部地区发展轻纺工业有两大优势,一是农副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二是接近巨大内需市场的居中区位。事实上,中部地区原有的轻纺工业基础比较好,只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没有抓住发展机遇,在异军突起的东部地区冲击下几乎全军覆没。近年来,中部地区轻纺工业发展形势虽然有所好转,但其巨大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今后,中部地区一定要抓住扩大内需的良好机遇,依托广大的民营中小企业,以满足国内需求,特别是以农村的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农副产品丰富的优势,通过创品牌、细分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空间、提高产品质量等一切手段,重新振兴具有传统优势的轻纺工业。
中部地区重工业的比重较高,居各地带之首,但层次低,加工深度不高。从重工业内部结构来看,中部地区重工业以采掘业和能源原材料产业为主,后续的加工工业比重较低。事实上,后续的加工工业,或者说机电工业才是重工业的核心。重工业化实质上应该是机电工业化或机械工业化。今后,中部地区应以具有优势的汽车和大型装备制造为发展重点,加速机械工业的技术改造和信息化,狠抓基础零部件和基础工艺等薄弱环节技术水平的提高,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原始创新技术要素的机械产品,以迅速提高重工业的层次和技术水平。
从区域结构和产业间要素合理流动的角度看,城市化也是中部地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确保上述重点产业发展任务能够顺利实现的一个重要措施或途径。
首先,城市化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经济结构是具有层次性的,最高层次的结构是城乡结构。调整经济结构首要的是调整城乡结构,解决“二元结构”的问题。城市化一方面有利于农业集约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又为城市经济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是调整城乡结构、消除“二元结构”的手段。其次,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中部地区目前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推动城市化进程,必将有效地促进中部地区工业化的发展。第三,城市化是扩大内需、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城市化带来人口的集中,集中的人口能产生巨大的、相互之间的服务需求,从而为各种需要一定人口规模方能存在的服务业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虽然中部的崛起路径已经划出,但要实现这些设想,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如何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居中的优势,防止中部塌陷;二是如何处理区域专业化与多元化的辩证关系;三是处理好城市化与区域发展、工业化的关系。
总之, 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发展不足;其次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是中部地区内部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近似,但相互经济联系较少,缺乏连成一体的基本框架。因此,中部地区应按照主要满足国内需求的市场导向,大力调整发展模式,积极发展内向型经济,紧紧抓住农民的需求这个“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核心,把中部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最为重要的以主要满足内需为目的的消费品、中间产品及投资品并重的制造业中心。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