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聚先进文化精髓 辟企业发展通途

企业报道  2014-01-16 09:28:51 阅读:
核心提示:看不见摸不着的企业文化,就像高楼大厦里的钢筋、螺钉、焊缝,在装饰一新的大厦外观,轻易不被人看见,可它却渗透到了大厦的每一个角落、关节和着力点,承载着大厦最为沉重的负荷。

  业内人士不会忘记,在中国电信界,广东移动曾多次扮演第一个吃螃蟹的角色:1987年,广东移动在全国最早开通移动通信业务;1997年,率先在纽约和香港上市;2000年,在国内首次推出智能网预付费业务,当年用户总数在全国最早突破1000万户大关。在国内开通第一个数字移动电话,第一个实现国内自动漫游和国际漫游,第一个实现移动电话网管系统,第一个实现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领导称赞说: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而言,广东移动在企业文化方面的思路、创新和经验比在经济效益上所作的贡献更为重要。

  广东移动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高人一筹的竞争优势,始终保持持续、协调、健康的发展态势,最根本的因素和原动力就是广东移动优秀的企业文化。广东移动总经理李刚说:“广东移动近几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都是在企业文化指导下取得的,企业文化的作用不可低估,不可替代。”

  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发展,在企业发展中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广东移动的企业绩效观念正在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看不见摸不着的企业文化,就像高楼大厦里的钢筋、螺钉、焊缝,在装饰一新的大厦外观,轻易不被人看见,可它却渗透到了大厦的每一个角落、关节和着力点,承载着大厦最为沉重的负荷。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肯定永远长不大,而一个长大了没有健康企业文化的企业,不但营养不良,而且风雨飘摇。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和动力源。广东移动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才能越走越远。

  为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导向标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企业文化力的较量,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据了解,广东移动企业文化自企业创办成立以来就如影随形。

  当广东移动通信从容走过1988年至1998年的“市场扩张”时期之后,1999年开始便加快了向“集约发展”这一新阶段迈进的步伐。伴随着企业“小步快跑”、“大步跨越”和“规模发展”三个发展阶段,其企业文化也相应经历了由文化沉淀、文化扬弃到文化创新三部曲。

  第一阶段的创业者们向社会展示了一种激情、务实的“创业文化”风采。他们不计报酬,没有叫苦叫累,靠的是一股干劲、一腔热情,心里装的是开创移动通信事业的激情与冲动,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种求真务实的作风。

  在“大步跨越”的进程中,广东移动形成的是一种“发展文化”。其时,该公司内部自觉形成了一种“发展至上、敬业爱岗”的文化氛围。

  然而,在1996年至1998年期间,随着移动电话的日益平民化,引发了市场的更大需求,移动通信呈现出了雪崩效应的大发展。当时,国内同类公司尚未对移动构成威胁,许多人便产生了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想法。由于企业各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部分员工感到学无榜样、进无目标。面对困惑,广东移动于1999年开始组团专程奔赴欧洲等地,到世界一流移动通信运营公司考察,进而确定了选择当代先进而科学的企业文化来塑造企业,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使广东移动的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了由不自觉走向自觉的根本性转变。

  1999年,广东移动总经理李刚针对移动通信的特点,审时度势,应用人性正态分布模型,通过对企业人性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总结和扬弃企业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取国内外优秀企业文化的成果,构建了“沟通从心开始”的广东移动企业文化,并以此指导和统帅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为企业员工树立了正确的导向标。

  广东移动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软课题研究项目,经国家信息产业部查新,在全国移动通信系统尚属首次,并荣获广东省邮电科技进步二等奖,而“沟通从心开始”的企业形象广告片也获得了第一届中国国际影视广告评比“最佳沟通大奖”的殊荣。

  广东移动人就是凭借“沟通从心开始”这种文化力的感召,同心协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不变应万变,开辟了企业突飞猛进的发展通途。

  有关资料表明,2001年,广东移动网络容量超过2100万户,用户数达1896万户,占全国总用户数的六分之一,全年实现业务收入324.99亿元,利润超过100亿元。其中广州、深圳两市移动用户分别超过400万户和30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在全国大中城市居于前列。网络规模跻身世界前10位。

  是年,该公司通过加快网络能力建设,提高网络管理水平,重点加强公路干线、铁路沿线的覆盖和电梯、停车场、娱乐场所的室内覆盖,全面提高了网络质量,全年平均省际长途来话接通率65.06%、无线接通率99.76%、话音信道可用率99.85%。良好的网络质量使公司一举夺得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组织的“提高全国网络质量会战一等奖”和“2001年网络运行质量考核评比一等奖”。

  不用说135、136、137、138、139等网号的家喻户晓,也不用说“全球通”、“神州行”、“移动梦网”等著名品牌的深得人心,仅其172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就足以令人振奋不已。现在,公司不但可以为广大用户提供移动电话话音基本业务,还通过短消息的形式和“移动梦网”商业品牌,为广大用户提供全球通IP电话、中文短讯、移动银行、股票交易、信息点播、手机投注、手机钱包等200多种增值业务。

  由牵手而来 朝通心而去

  有人说,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确立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宛若在企业的深层结构中“装”上了一台马力十足的发动机,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企业创新、进步的精神动力。诚然,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企业无形的约束与支柱,当企业管理趋向团队化时,它就是企业内部团结的纽带、沟通的渠道,是团队之内或团队之间相互默契的“共同语言”。

  明确企业奋斗目标和构造企业核心价值观是“沟通从心开始”的核心内容。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则表现在“尊重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客户是企业的生命所在”、“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发扬团队精神实现企业目标”4个方面。要实现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内化到员工的行为中去,均需要沟通。它不仅包括企业与员工、上级与下级、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也包括企业与客户、员工与客户以及企业内部前后工序、流程环节之间的沟通和服务意识、服务观念的沟通,还包括创新过程中的信息交流、知识共享和团队成员、团队组织之间的沟通。

  李刚在总结广东移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时,将其归纳为“一个‘开始’、两个阶段、三个结合、四处开花”。

  作为移动通信企业的服务理念,一个“开始”,就是“沟通从心开始”的企业精神。首先,作为主题词从广告片“牵手”中走出之后,以其清新之感受,旋即对社会公众和广大客户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两个阶段,即1999年完成的理论研究构建阶段和从2000年开始的全面实施抓内化落实阶段。

  三个结合,就是把企业文化建设与转变企业经营理念和员工的思想观念相结合,将企业文化内化到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员工思想意识中;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改革及制度创新相结合,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管理制度和员工行为规范中;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形象塑造相结合,将企业文化体现在企业整体和员工个体形象中。

  四处开花,不仅在公司上下,而且在企业内外。2000年,广东移动人在其企业文化指导下,结合企业各项改革形成了十大战略性思路并实现了这十大战略调整;2001年,他们导入了“服务第一、赢利第二”等10个新观念,以创新服务为统揽全局的主旋律,全面实现企业各项发展目标;2002年,他们又提出了新的3年发展目标,并要求确立“以人的价值为本”等10个新观念。整个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改革思路都充分体现了公司的企业文化精神。在社会上,“沟通从心开始”被广泛引用。酒店提出“沟通从酒开始”,卖茶的说“沟通从茶开始”……可见,广东移动企业文化不仅宣传了企业形象,而且对社会文化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广东移动人认为:沟通于企业内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缺乏沟通,企业的价值观将成为一句空话。然而,这些沟通必须是发自内心、真心诚意、永无止境的。移动通信是为人类随时随地提供沟通而服务的,沟通是企业的使命所在。企业不但要与客户、社会公众、新闻媒体、政府机构进行沟通,而且要与股东、竞争对手、供应商与服务商进行沟通。只有真心、真诚、用心和永不停止地进行沟通,才能使服务得到更好的改善,企业的各种作法才能被社会各界所认可、认同和理解,才能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由“牵手”而来,朝“通心”而去。广东移动通信人以饱满的热情,向广大客户和社会公众签署了一份心灵的契约。

  实践执行文化 再造移动丰碑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民本思想就是今天的“以人为本”。

  承认人自身的伟大,从人本身寻求真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才使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生生不息。

  诚然,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一旦有了积极向上的文化,就会重视科学、尊重人才、吸引客户、创出名牌。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准绳、一种信念、一种象征,更是一种凝聚力。

  正如李刚所说,人才已经不是广东移动的竞争优势,广东移动企业文化吸引的人才流向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在竞争力上的体现就是企业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可以形成一种信任的制度,信任企业能够长期发展下去的概念,反过来也给社会一种信任。毫无疑问,广东移动是一个极具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军团”,从这个“军团”的精神风貌足可以让人看到广东移动企业文化所具有的魅力。

  当时间的摆钟敲开新千年的大门,广东移动企业文化的创建活动已经令人目不暇接。他们以大规模灌溉式的导入培训工作,强化了企业文化理念;积极收集公司内部体现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或企业形象的具体事迹,编制了《广东移动通信企业文化案例》;通过树榜样、抓典型,积极宣传企业文化和企业奋斗史,努力形成多琢磨事、不琢磨人等“九个风气”;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电台等新闻媒体,积极对外传播公司企业文化,通过“造势”来“造市”。与此同时,在全省组织开展了“总经理沟通日”、“完美沟通日”,征集员工提案活动及“客户沟通日”活动,举办了“企业发展战略论坛”和“政治思想工作对话会”,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2003年,广东移动不仅完成了《广东移动通信企业文化》的修订工作,还收集提炼了全省12个“显性化”典型事迹,撰写编印了《广东移动通信企业文化“显性化”事迹报告》,组织在全省范围内巡回演讲,引发了轰动。从这些典型事迹中,不仅让人看到了广东移动员工的迷人风采,更让人看到了广东移动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2004年,广东移动又组织了“编故事,讲故事”活动,通过发生在员工身上的事例让文化触手可及。

  为践行“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一企业文化内容,“对新技术很有一股子‘钻’劲、满脑子新点子”的方金清、敢于挑战权威的“初生牛犊”张文静等人在攀登;为实证“以变带变,才能领先”的文化内涵,谢锦权等人更在不辞辛劳,为创建“移动电话村”日夜奔波;因为有“你有什么样的能力,就给你什么样的舞台”这一企业文化理念的指引,广东移动才有“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辉煌历程,才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员工,他们始终以“真诚、真心、用心”对待移动事业和广大客户,他们都是广东移动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和实践者。

  在“义以天下”的旗帜下,广东移动通过高科技手段,不仅让盲人与聋哑人的无障碍沟通这一“天方夜谭”变成了现实,更以深圳“1860”和顺德网维中心等全国“青年文明号”的创建为契机,在广大客户心中构筑了一道“创新服务”的亮丽风景线。

  据了解,目前广东移动的企业文化建设已从整体推进转向了重点突破,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是“以学习力提升素质,以执行力强化管理,以凝聚力打造团队,以创新力引领未来”,一年一个重点、一年一个突破,循序渐进,以实现企业文化建设质的飞跃。

  2004年,广东移动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是以执行力强化管理,致力提高执行力,营造一种执行文化,从而强化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既确保年度经营目标的圆满实现,更促进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更高层次。

  据李刚介绍,广东移动打造执行文化不是另搞一套,而是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做事方式,是要突出企业文化中执行力的特点。李刚说,提高执行力,首先要求要有很好的领悟能力,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对于广东移动而言,打造执行文化的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员积极性,鼓励和引导每个员工不断创新。没有创新服务,通信企业就会死水一潭,创新服务才是广东移动企业执行文化的源头活水。因此极力倡导“创新服务”,以多种服务形式拉近客户间的距离。其实,这就是移动企业执行文化“显性化”的表现。

  在执行文化理念指导下,广东移动的广大客户既可以在大街小巷轻松地享受“沟通100”服务厅的微笑服务,也可以拨打“1860”通过甜美语音享受业务咨询和办理等服务,还可以通过自助终端享受自主服务,通过广东移动网站享受更为快捷的服务;除此之外,客户还可以通过各大银行办理直接划账缴费和充值,更可以随便在一个便利店购买到充值卡立即充值。

  让客户120%满意,是广东移动的孜孜追求。为此,广东移动推出了客户在一个窗口就可以办理所有移动业务的“一站式”服务。为保证网络质量的国际先进水平,网络维护中心每天都有专人对网络的整体通话质量进行拨测,随时保证网络畅通无阻。为方便客户对自己的消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月广东移动都向全球通客户邮寄话费清单,而预付费客户则随时可在网站、自助终端或语音热线查询到自己的话费信息。

  由于先进的企业执行文化熏陶,广东移动的贴心服务无处不在、细致服务无时不有、增值服务推陈出新、服务内容丰富多彩,为我国移动通信企业文化的发展铸造了又一座令人振奋的丰碑。

  2003年,广东移动圆满完成了“一天平均一个亿,全年收入突破365亿元”的目标。2004年,广东移动又圆满完成了各项经营指标。2000至2002年连续3年被评为广东省50强企业第三名,纳税大户第一名。李刚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聚集先进文化之精髓,开辟企业发展之通途。在“科学发展观”的先进思想指引下,广东移动正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