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行业新闻>> 正文

产权市场化是市场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

企业报道  2014-01-14 14:40:18 阅读: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召开的“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企业改革和发展高层座谈会”上发言时说,从确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改革目标迄今,对市场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他回顾了对市场经济认识的三步过程。

  最初,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停留在两个表层层面。一是所有实物产品的交换都通过市场实现,交换过程的价格依照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二是企业的人财物、供产销不再由政府主导,不再由计划决定。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减政放权”、“价格放开”以及让企业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等改革都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改革的深化,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仅有产品的市场化还远不能成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真正确立还需要有要素的市场化。最近两年来,我们不断提出并正在逐步进入操作过程的“两种就业制度并轨”、“实行市场导向下的竞争就业”、“利率市场化”、“实行股票期权制度”等,实际上就是在探索劳动力、资金、技术以及管理等要素利用市场机制实现优化配置的途径。

  世纪之交,随着改革思路向产权问题的集中,我们终于认识到,市场经济发达与成熟的根本标志是产权作为交易对象加入到交换过程中来,即产权的市场化。产权的市场化才能使市场经济原则真正贯彻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惟有在产权高度市场化的条件下,资本与投资领域才能充分地实现相互优化选择或重组。

  陈淮认为,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不过是阶段性的产权结构特征。事实上,除必须长期由国有资本垄断的领域外,将不再有什么“终身制”的国有企业。通过市场化的产权置换,今天的国有企业,明天就可能成为非国有企业。相反亦然。

  按照陈淮的观点,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最重要的是把管理的落脚点从“管企业”上收到“管资产”上。不在于管多少家企业,而在于管多少资产;不在于怎么搞好企业,而在于怎么配置好资产。他提出了新的国有资产管理应当着重做好四件事:

  一是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国有资产究竟应当配置在哪些领域中?理由是什么?投入某一领域的国有资产在国有资产总量中占多大比重?在某一领域的总资产中国有部分又占多大比重?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应当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就像任何一家市场化的投资公司,没有一个投资计划是不可能实现有限资源优化配置的。而且这种配置还不是一次完成的,还要不断调整、实现资产的不断流动。

  二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资产委托代理制度。一方面,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本身就是受托于政府代为管理国有资产的机构;另一方面,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又要通过派出出资人代表,到自己的投资领域、企业去管理产权所对应的资产。解决国有资产“无人负责”的弊端,不是靠建立更多监督体系来实现的,而是靠完善资产委托代理制度来实现的。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有效性关键体现在委托代理制度的有效性上。

  三是培养和选拔合格的出资人代表。人的问题仍是管好国有资产的核心环节之一。党的十六大提出,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别履行出资人职能。怎么履行?具体体现就是向所投资的企业派出出资人代表。出资人代表就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董事。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向所投资的企业委派出资人代表,依据是自己的出资额,而不是政府的行政权力。向企业派出董事,不是委派干部,而是委派出资人代表。要管好国有资产,我们需要的不是能做官的干部,而是能维护好出资人利益的出资人代表。

  四是参与产权竞争并提高国有出资人的竞争力。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