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有一首牧歌叫“公平”

企业报道  2014-01-14 08:41:05 阅读:
核心提示:人们在现实中锲而不舍去争取的,总是些有限的公平。这种公平,无论在衡量标准上,还是受惠范围上,总是相对的和可变的。这种“公平”的实现结局往往是,成功的追求者争取到了他们所需要的利益,使他们成为上述“第一”中高于平均值的资源拥有者;或成为“第二”中资源占有量有所扩大的一方,也就是“第三”中成为资源流动的转换方向。

  中国的圣人说过:“不患寡,患不均”;西方的哲人们则创立起一种让所有人都“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乌托邦”构想;今天的中国人正忙着催促那批先富起来的人带领大伙儿奔小康;西方务实的商人们则打出“公平竞争”的旗号结盟。然而,无论是苍海桑田还是五洲震荡,人们所渴望的那种绝对公平的局面却始终未曾展现。

  绝对公平的局面为什么不能展现?我们可以从逻辑上这样进行分析:

  第一,人类所拥有的资源虽然有限,但是每一个分子占有资源平均值的测算却是无限的;

  第二,一方占有资源的扩大,必然是以另一方占有资源的减少为前提。所谓“共赢”的状态根本不可能存在;

  第三,资源的存在是动态的。而且资源的流向总是按照符合物理学“万有引力定律”的方式聚集——丰者愈丰、贫者愈贫,甚至出现一种极端的状况——赢者通吃。

  因此,人类对所谓的公平的追求,并不是把绝对的公平当成可以企及的目标,而只是把它当成一种美好的理想加以赞美和宣扬。有时,它也会被人当成堂皇的借口。

  所以,人们在现实中锲而不舍去争取的,总是些有限的公平。这种公平,无论在衡量标准上,还是受惠范围上,总是相对的和可变的。这种“公平”的实现结局往往是,成功的追求者争取到了他们所需要的利益,使他们成为上述“第一”中高于平均值的资源拥有者;或成为“第二”中资源占有量有所扩大的一方,也就是“第三”中成为资源流动的转换方向。

  要说明这一点很简单,只消顺手把美国送过来的“纺织品配额”拿过来做例子就可以。

  美国人总是搬出65万纺织业从业人口的饭碗来诠释其所设壁垒的公平性,很理直、很气壮的样子。显然,他们并没有考虑包括中国和东南亚诸国在内的以千万计从业人口的饭碗问题。假如把后者作为确定公平标准的因素,那么,几千万张口能否念动破除“壁垒”的咒语呢?这是衡量公平的标准在空间上的可变性。

  同样,我们也可以指出它在时间上的可变性。目前,中国及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的纺织业,以密集的劳动、低廉的价格怯怯然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在那里听天由命,摸不准哪天就会被反倾销的大棒轰走。抡起大棒的人口口声声是“公平竞争”的腔调,他是否能回顾评论一下100年前自己国家的纺织品借着大炮威力穿越大洋覆盖彼岸的所作所为是否公开?那怎只是“倾销”二字了得。

  除了时空上的标准错位,在受惠者范围上的标准错位更是历历在目:中国纺织业的利益与美国纺织业的利益;美国经销商的利益与生产商的利益;美国消费者的利益与生产商的利益;政治的利益与经济的利益……这些互为矛盾的利益体其公平标准当然不同,甚至对立。也正因标准的取向千差万别,这种相对公平对于世界也就显得毫无意义。

  尽管如此,公平之歌仍然是崇高的声音,有时它能让匆匆忙忙的人们焕发出良知和优雅品性。但奇怪的是,公平之歌的“领唱者”一直以来都是资源流向的受益方,是已占有着世界财富多数的一方,这就显得不太公平了。不知道刚刚走向世界贸易舞台的中国企业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就应该有勇气去迎接挑战,去争取未来的领唱资格。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