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上海和福建两省市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闽籍在沪人员共有30多万人,包括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名流以及一大批商界风云人物。
福建人爱经商,敢经商,善经商。经商兴业,在沪企业充分利用上海优越的环境,勇于开拓、拼搏进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年营业额逾千亿元。如今资产在50万元以上的福建在沪企业已有上万家,如世茂集团、龙工集团、吉马酒业等。近年来,福建商人还在上海创办了100多个较大规模的钢材、木材等专业市场,占据了此类市场的半壁江山,并涌现出宝闽、逸仙钢材等知名企业。
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曾把“闽商精神”总结为32个字:善观时变,顺势有为;敢冒风险,爱拼会赢;合群团结,豪爽仗义;恋祖爱乡,回馈桑梓。
〈编者按〉
去年12月17日,本报发表了《上海:闽商在崛起》的报道,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大的反响。现代文明史表明,群商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闽商在上海崛起的奥秘是什么?闽商与浙商相比有哪些基本特征?上海闽商对其他城市,尤其是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有哪些启示?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六位上海闽商,同时,采访了天津闽商,组成了这组报道,希望引起读者的兴趣。
许荣茂:站在城市制高点
许荣茂的世茂集团在上海人心目中叫得最响的是两个标志性建筑:一个是世茂集团总部所处位置浦东金茂大厦,被誉为“中华第一高楼”;另一个就是世茂集团投资30多亿元开发建设并即将落成的上海世茂国际广场,它以总高度333米成为上海浦西第一高楼,被誉为上海浦西的新地标。
因为两座建筑本身存在的高度,许荣茂的世茂集团毫无疑问站在了上海城市的制高点上。
投资上海
早在1999年,世茂集团这只“地产大鳄”就已悄然潜入上海滩。
许荣茂被称作房地产界的“战略资本家”,他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得益于早年在香港资本环境中的历炼。
30多年前,从福建石狮初到香港的许荣茂还是街头一名不起眼的打工仔。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进入证券行业,几年功夫的“买入卖出”就获得了奠定后来事业基础的第一桶金,30多岁时身价已过千万元。在经历了闯荡香港、回乡投资、进军北京、移师上海之后,许荣茂完成了巨大财富的积累,由“打工仔”向“亿万富豪”蜕变。在内地房地产低迷的1989年,他却转做房地产,积极投身于中国大中型城市的运营改造,从此开始一个房地产商到城市运营商的传奇故事。
许荣茂真正引人关注的是2000年8月。业绩一路下滑的上市企业上海万象集团突然宣布正式变更第一大股东:上海世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接手占万象总股本26.43%的国家股。而后万象集团更名为“世茂股份”,以恒源祥闻名沪上的老牌商业股从此变更为世茂股份,并将过去的主业由商业转型为房地产业。世茂入主万象以后,紧跟着又进行了一连串的增资扩股、还贷借贷等资本动作,这个项目不知不觉间易手“世茂投资”。而“世茂投资”的掌管者正是许荣茂。
拥有“世茂股份”这一上市公司资源后,世茂也由此成为公众公司。深谙资本运作之道的许荣茂要“借壳”为工程项目“造血”。2001年11月,他又通过收购香港东建科讯控股,注入世茂集团在内地的几项优质房产项目,更名为“世茂中国”,进而融得资金,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福布斯》盯上了这只“房地产巨鳄”,2001年度许荣茂赫然跻身中国富豪榜第5位。从此,世茂也开始为人熟知。
打造品牌
上海的房价从2000年至今几乎涨了3倍,回应了许荣茂1999年对于上海地产格局的走势判断。由其带动的住宅需求,让“世茂滨江”撞了个正着。
世茂融入上海的定位放在做高档房地产上,上海业内说起高档住宅必称“世茂滨江”。这个2000年9月开工的浦东江景豪宅,占地27万平方米,投资超过70亿元人民币,光拆迁费就花了18亿元,是国内最高的高级住宅区。世茂投资开发滨江花园是因为看重陆家嘴是上海的CBD,有几百万平方米的高档写字楼,吸引成千上万的国内外大企业进驻,区域内却没有相匹配的高档住宅,世茂滨江花园正好补缺。
开发高素质的住宅楼宇,倡导高品位生活方式,这是所有世茂统一的品牌产品的核心价值。“世茂滨江花园”成为江景豪宅之典范,它成功演绎了世茂“滨江模式”的丰富内涵。其他如南京世茂滨江新城,其临近长江及秦淮河等都已成为世茂品牌独特的标记。
运营城市
2003年开始,许荣茂开始重点抓两件事,寻求企业新的增长点,增强集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一件是调整世茂集团的产业结构,增加经营性物业。另一件是在开发区域上向二线城市扩张,到2005年上半年完成在全国10个城市的布点。世茂集团的主营业务方向,正从纯住宅开发转向持有型商业物业的结构性变化。
如今,世茂集团有意与时代华纳携手合作投资上海“国际大都会”项目。在原万象帝王大厦的基础上,兴建以电影为主题,集新闻传媒、艺术展示、影视娱乐、购物消费、特色餐饮为一体的文化项目,许荣茂希望借此打造影视文化娱乐产业,为魅力上海再添一张最亮丽的“城市名片”。
林建国:企业无信丢市场
上个世纪80年代末,福建漳州人林建国凭着自己对酒类市场独到敏锐把握,毅然辞去了在国企的工作,四处筹钱办起了一家酒类经营部,开始了吉马集团的创业旅程。
在竞争激烈的酒类营销中,由于林建国不断创新经营理念,仅仅几年的时间,便使吉马从原先一家不起眼的经营部,发展成为如今一个家喻户晓的民企集团。伴随着林建国事业的成功,他10年跨出四大步。2001年,吉马在英国成立吉马加路威酒业公司,在美国加洲收购一葡萄园,拉开了其国际化发展的序幕。
吉马集团从酒业起家,酒业是吉马集团的龙头产品。2001年,在事业已经取得很大成功的基础上,林建国决定到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国际化都市上海一展宏图,成立上海吉马酒业有限公司。他遇到了新的挑战。那一阵子,他在公司贴上“你我携手并进,要做就做最好”的标语,带领员工日夜辛勤工作,终于有了蒸蒸日上的局面。如今,申城处处闪现吉马的倩影。
今天的吉马集团已发展成为集科、工、贸为一体的跨省市大型商贸集团,“吉马”品牌在全国酒业行业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展速度出乎许多研究民企经济学者的预料之外。
“吉马”如何成为在全国酒类销售网络及配套包装的驰名品牌的?用林建国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吉马公司之所以能做强、做大、做久,有许多因素,其中主要因素是,公司始终如一坚持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林建国经常告诫自己的员工:“人无品格失体面,企业无信丢市场。”就是在这种诚信的支柱下,吉马集团才得以长足、稳定的发展。
在林建国的经营理念中,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拥有市场的关键一步是树立品牌。
而坚持诚信经营的必然要求就是加强商标意识、实施名牌战略。林建国较早就意识到商标在商品经营中的重要作用,1996年就向国家商标局注册了“吉马”商标。在公司内部,树立名牌战略意识,使“经营名牌、树立名牌、创立名牌”的经营理念深入人心,促使公司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地做好宣传、打造名牌工作。而品牌实质就是质量与服务战略的延伸,林建国领导吉马始终恪守“诚信”的经营原则,不断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积极做好企业项目宣传,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积极利用法律武器有效开展打击假冒、侵权行为,采取一系列良好的营销手段来实施名牌策略。
今天的吉马,与国内五大体系的酒类名牌厂商强强联合,走统一策划、统一运营、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结算的专业营销之路,把自己塑造成了“名酒使者”,被业内人士称为“酒中宝洁”。许多名酒生产企业都希望自己的产品能进入吉马的营销网络。
张佛全:钢铁是这样“链”成的
2004年12月,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上海铁闵钢市终于隆重开业了,张佛全用“感慨万千”来形容他的心情。
的确,从1997年闯进上海创办第一家钢材贸易公司,到1999年投资创建钢材现货交易市场,直至今天铁闵钢市的建成开业,张佛全走过了不平凡的创业历程。
他第一笔生意是跟铁路做成的,第一个立足点是租赁了一小段铁路专用线扎下的,而后进一步扩展交易平台,创办100多亩的钢材现货市场,都是充分利用了铁路的资源优势,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生存、发展、壮大起来的。这期间,成本因素始终在起主导作用。他说,做钢铁大宗贸易,每个企业都为降低一块钱成本拼搏,物流成本决定了企业发展空间的大小。现如今,他又上一层楼,与铁路部门合作,创办了目前号称华东最大的钢铁现货交易市场,打拼出了一片新天地。
张佛全在铁闵钢市的身份是总经理,大老板是“铁老大”。2002年,上海铁路系统出资60%,与几家民营钢材贸易公司合作,成立了这个股份合作制企业。民营企业合资兴建钢材市场,这是上海铁路系统的一项重大改革。
与“铁老大”相比身份悬殊,张佛全是怎样抓住机遇的?张佛全说:“是从报纸上学来的。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经济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铁老大’虽大,也有机制上的短处;我们虽小,也有在运营市场经验能力上的长处。现在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其实,张佛全本就姓“铁”。用他的话来说,读的是铁路的书,吃的是铁路的饭。由于是铁路出身,也就摸透了“铁老大”的脾气。知己知彼,焉能不胜!
有丰富钢材市场运营经验的民营企业和背景雄厚的铁路系统就这样无缝接轨了。钢——铁原来是这样“链”成的。
上海南部闵行、南汇等8个区是上海工业和制造业最密集的地区,也是上海钢材需求量最多的地区。然而,长期以来,上海钢材交易大多集中在东北区域,在铁闵钢市建立前,这些区县的厂家只能远到北面的宝山购买,如此“南钢北调”,增加了大量运输和时间成本。铁闵钢市的建成恰好弥补了上海南部的市场空白。由于物流成本降低,加上钢市推出一系列配套优惠措施,使在这里交易的钢材每吨可节约成本10几到20几元。市场招商开始的第一周,就有唐钢、马钢、包钢、等钢厂的贸易大户纷纷进驻。
业内人士评价,铁闵市场一期预计将达到80万吨的吞吐量。由此,上海每年的钢材交易量将快速实现翻倍。“北宝山,南铁闵,倾力打造上海钢市新格局!”张佛全为铁闵钢市的口号甚是豪迈。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