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企业报道  2014-01-08 09:00:52 阅读:
核心提示:“我们只有这次机会了,就只能那么一搏!只有一条出路,事实证明原禄丰钢铁厂经过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改革以后,政府不再负无限责任,企业发展完全靠市场机制,现今的德胜集团楚雄钢铁有限公司已从当年破产清算时的资不抵债,发展到拥有26亿元总资产,充分说明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

  昆明,楚雄大厦,9楼会议室里。

  “我们只有这次机会了,就只能那么一搏!只有一条出路,事实证明原禄丰钢铁厂经过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改革以后,政府不再负无限责任,企业发展完全靠市场机制,现今的德胜集团楚雄钢铁有限公司已从当年破产清算时的资不抵债,发展到拥有26亿元总资产,充分说明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丁绍祥手中的烟袅袅上升着,不久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说到激动时甚至几次站了起来。

  因为这里实在是有太多曲折的故事——国企破产、职工卧轨、再到几个月内的新生、结束了40年“恨铁不成钢”的历史、到中国私营企业纳税百强的第8位……

  更为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一个成功模式和典型案例。

  破 产

  “当时那厂里简直是一片狼藉啊。”楚雄州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任华对我们说,“连禄丰县菜市场里的菜都便宜了,一天里得少卖20头猪,地方的税收也急剧下滑,而且因为禄丰钢铁厂的职工人数是其它国企人数之和的一倍,连劳动力市场价格都拖下来了。”这位曾任楚雄州禄丰钢铁厂破产清算组组长的汉子回忆起当年来还仍然有点动情,他曾带领着清算组在这里住过两年土坯房。

  1999年2月26日,禄丰钢铁厂向楚雄州经贸委提出破产申请,随后即拿出破产预案。

  1999年3月1日,楚雄州经贸委向省政府破产协调领导小组和省经贸委提出“关于请求批准禄丰钢铁厂依法破产的紧急报告”。

  1999年3月3日,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根据3月1日州政府办公会议决定,发文成立禄丰钢铁厂破产协调领导小组并开始工作。

  1999年3月10日,楚雄州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禄丰钢铁厂破产申请。

  1999年3月15日,楚雄州中级人民法院指定禄钢破产清算组并开始工作。

  也许到了真的不能不破产的时候了。

  因为就在1995—1996年禄丰钢铁厂技术改造时,州政府把准备建公务中心的3000多万元都拿出来补给它了,可窟窿还是很难填上。

  政府再也拿不出钱来了,银行也避之不及,在这个终点上,就像有人说的那样:“计划经济下政府办企业,政府包揽企业死活,政府把该管不该管的事全都揽到自己的怀抱里管起来的弊病已显露无遗。”

  在这个楚雄州大儿子的身上政府花的钱不少却不讨好。

  缘 起

  说起禄丰钢铁厂颇有点命运多舛,始建于1956年的企业在经历3年大跃进时代后,终于在1961年建起了1号100立方米的小高炉,但未及配套开炉便迎头赶上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只好按当时的“八字方针”调整下马,7年后的1969年上马复建,1970年5月1日因陋就简开炉。

  虽然曾经弄出过“铸造用磷铜钛低合金耐磨生铁”,戴上过“西南明珠”的桂冠,但人才匮乏、经济效益极差的困境并未从根本得到改观。

  据资料显示,1983年以前,作为楚雄州最大、云南省第二大的国有钢铁企业禄丰钢铁厂,仅有工程师和助理工程师12人,专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也非常不合理。而大部分职工来自农村,不熟悉炼铁技术和管理业务。在技术装备上,原料靠简易设备和人工破解,矿车和推车上料,无准确计量手段;单车卷物,无法按料线作业;炉前冲渣、出铁均用人工装渣装铁,劳动条件极为艰苦。

  同时,原料也无稳定的来源,质量差且供不应求,经常还要等米下锅;企业无中和与烧结设施,高炉全吃生矿,成分波动大,冶炼性能差,炉子难操作。

  难怪楚雄州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任华说:“印象中这40年里大概只有两年是赚钱的。”

  寻 路

  “民营企业能不能把州属县处级企业收购?大家争论得很激烈。”丁绍祥书记对我们说。

  州委、州政府从宣布禄丰钢铁厂破产到完成转制重组生产的过程中,前后召开了25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丁绍祥2000年2月就任州委书记后就参加了9次专题研究会。丁绍祥介绍,全州当时总共有十五六个这样的国企,像禄丰钢铁厂一样领导都是州里任命的,在那套体制下,谁也没有对企业真正的负起责任来。

  州委、州政府经过反复的研究认为:禄钢的出路在于改革,改革必须寻求合作伙伴,走破产重组的路子,州委确定了“依法破产、争取政策、资产重组、对外联合、安置职工、确保稳定”的24字工作原则,为禄钢后来的成功重组打下了良好的舆论、思想和工作基础。

  按照州委、州政府确定的禄钢破产工作原则,清算组向全国近100多家国有钢铁企业发函寻求合作和帮助,并在互联网上发布招商和合作信息,同时州里有关部门和清算组派出100多人次到昆钢、贵钢、水钢、重钢、成钢、江钢、上钢等钢铁企业进行联系洽谈,结果全国的国有钢铁企业没有一家表示出合作的意向。只有河北唐山松汀钢铁公司和四川德胜集团公司两户民营企业回函表示了合作意向。

  丁绍祥书记说:近3000名职工交给民营企业,到底行不行,我心里也打鼓,所以当时就派了几批人调查对方怎么样,其中有暗访的,而后又组织职工去参观,可以说是排除了各种各样的干扰,自己也给自己鼓劲。因为只有这一条出路了,工厂停产后州里每年还要补贴1500多万元的“禄米钱”。

  经过长达10个月14轮的艰苦谈判和磋商,州委、州政府分别于2000年4月20日和5月19日召开有州级五套班子领导,州各有关部门和有关县(市)领导参加的办公会,对河北唐山松汀钢铁公司和四川德胜集团公司两户民营企业的情况作了全面的分析研究,通过对两户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收购方案的比较,按择优选择的原则,经州委常委会集体讨论,最终选择了四川德胜集团公司作为重组禄丰钢铁厂的合作伙伴,依法收购重组禄丰钢铁厂破产资产。

  阻 力

  在禄丰钢铁厂改制的那个年代,在这个地界上,人的思想意识一时还很难扭转过来。

  在双方所签合同中的第七条是这么说的:乙方接收后按照择优录用原则,分期分批安排接收上岗,对暂未上岗职工,按国家规定的当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标准,发放职工基本生活费。

  虽然政府早已为职工们安排好了各种保险和生活费,但在人们头脑中固有的陈旧观念使他们很难适应新体制的冲击:我的铁饭碗没有了,由原来的国有企业职工变为民营企业职工。

  2000年9月21日下午18点15分左右,数百名禄丰钢铁厂工人涌上距离工厂几公里外的成昆铁路,阻断了正常的运输。

  18点45分左右,丁绍祥书记一行赶到禄丰县城,未停车就直奔禄丰火车站。18点50分,丁书记带领部分县里的干部上铁路,到群众中间和他们谈心交心,做说服劝解工作。

  据介绍,当时除了这几百名工人以外,周围还有上千看热闹的群众,现场十分混乱。22点以后,禄丰县调集的十多辆客车早已等候在路基旁,同时增派保卫铁路维持秩序的数百名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禄丰县组织前来做说服工作的大批党员干部也到达现场。

  州里领导带领干部从铁路两边再次到静坐的工人中间,二个对一个逐步做说服工作,州领导表示:一定会妥善安置职工,同时希望工人们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不可阻断铁路交通。23点40分,静坐的工人们被劝离现场,事态得到及时控制,铁路恢复通车。

  丁绍祥书记回想当年的情形说,工人们上铁路阻断交通是不对的,依法甚至可以判刑,但他们仍然是我们厂里的工人,所以我们一定要采取劝说的形式,如果一打催泪瓦斯,按当地的地形,人群一乱的话一定会死不少人的……

  就像现任禄丰县委书记吕琳麟所说的:当时有些工人脑子里的确想的就是“宁当社会主义的主人,不当资本主义的奴隶”,要阻止“资本家”进入企业。

  这种矛盾和思想冲突的根源就在一本书中明明白白地写道:社会主义究竟通过什么方式来解放生产力呢?按照邓小平的思路,既不是通过推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方式,也不是通过调节生产关系某些环节的方式,而是通过从根本上改革现存经济体制以消除体制障碍的方式来进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改革虽然在形式上是和平进行的,但由于它所触及的不是细枝末节的问题,而是矛头直指整个旧经济体制本身,因此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必然产生强烈的震憾力。

  保 障

  政府当然是说到做到。

  州里成立的14人洽谈工作组确定的洽谈原则就是“有利于禄钢职工的安置、再就业;有利于禄钢的破产终结,重组再生;有利于再生企业的发展”。

  14轮谈判达成的协议是这样的:收购范围主要是原禄钢生产设备、厂房、土地等固定资产部分,收购价格7600万元;流动资产中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备件等按实际盘点数量按市场价格收购,约1000万元,共计8600万元。

  德胜公司负责接收安置2200名在职职工,使这些职工分期分批实现厂内再就业,保障职工基本生活费,在收购价中扣除6600万元作为职工安置基金;德钢对收购的原禄钢全部土地使用权、高炉等设备固定资产,只能使用,既不能用作抵押,也无权出售和转让,由州国资部门专门单独监控。万一德钢搞不下去要走,禄钢仍有权将这些资产变现来安置职工,使职工生活和权益有保障。

  不仅仅是保障职工利益,楚雄州委、州政府也保障投资者的利益,政府就德钢重组后的发展给予了税收方面的政策优惠,其中增值税25%全额返还,所得税前3年免缴后两年减半上缴。在土地征用、用水用电等实际问题上以合同的形式向德钢作出了承诺,在支持公司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抽调各部门的精兵强将组成工作组专门负责协调、落实合同条款的内容。

  同时将原禄钢的所有历史遗留问题,诸如不良债务、医院、学校、离退休职工管理等彻底从企业剥离,让企业轻装上阵,集中精力抓生产。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全力支持德钢的改革与发展。几年来,禄丰县委、县政府就像吕琳麟书记所说的以“德钢兴、禄丰兴”为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地支持德钢的改革与发展。

  新 生

  2000年11月18日,楚雄德胜钢铁有限公司揭牌开炉,上午10时38分,铁水从1号高炉炉口火一样地流出。

  从2000年9月8日楚雄州中级人民法院宣告禄丰钢铁厂破产终结后,9月9日按合同条款,德胜公司开始接受禄钢破产财产,9月10日,德胜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和检修队伍开始对停产达2年的1号高炉全面检修,对烧结系统和堆料场地进行全面改造,仅用70天时间就恢复了生产。

  2001年2月6日停产5年的180立方米2号高炉投产,生产全面恢复。

  而后,从2000年12月8日到2001年9月28日,投资1.6亿元的德钢第一期50万吨/年炼钢技改工程,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建成了一条较国内同规模企业具有先进水平的50万吨炼钢生产线,原禄钢40余年“有铁无钢”的历史被改写。

  2002年8月,总投资2.5亿元的德钢第二期60万吨轧材和30万吨焦化投入建设,2003年6月建成投产,产品结构得到调整。

  2003年,德钢第三期100万吨钢技改启动,2004年6月全面竣工投产,公司现已达到年产100万吨铁、100万吨钢、80万吨焦的生产规模。

  从2001年到2003年,公司钢产量增长了430%,销售收入增长了261%,利税增长了727%。到2004年11月止,累计上缴各种税金2.53亿元,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0.6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至2003年年底)6.25亿元,占禄丰县规模以上GDP的73.82%,增加地方财政收入2.53亿元。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现已成为楚雄州继烟草业后又一个新的支柱产业。

  <编者按>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走过25个年头,国企的体制、结构、管理和模式已经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目前,各地方政府积极重组国有企业——所有这一切,都预示着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正酝酿重大变革。

  目前,国有工业企业占用固定资产的50%、国内银行贷款约60%,却只创造了约1/3的工业总产值,国有经济这种结构性的低效率,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发挥。温家宝总理近日表示: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继续推进。近期国务院在一份重要文件中明确表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

  这一触及近11万亿元中国国有资产总量的巨变,可能标志着近20年艰难而曲折的国企改革已进入收官阶段——正如一位官员所言,“留给我们的也就是这二三年的时间”。如果再拖下去,国企的改革成本将会成倍增加。

  今天这篇改革给云南楚雄禄丰钢铁厂带来巨变的报道,深刻地揭示了国企只要改革就能带来活力这个硬道理。

  <背 景>

  原禄丰钢铁厂建于1956年,是一个有40多年历史、设计能力为年产30万吨生铁的单纯炼铁企业,1999年破产时有正式职工3199人,年产生铁仅10万吨左右,年销售额约1亿元。

  禄钢从1994年开始累计欠国家税金3500多万元,欠省、州、财政和各级金融部门借款23460万元,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和大多数国有大中型老企业一样,受到历史包袱重、机制老化、装备落后、冗员多、“小而全”以及产品市场价格下滑等共性因素的困扰。同时,由于自身生产经营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原因,亏损日益严重,1998年10月因无资金被迫全面停产,到1999年3月,破产前账面总资产2.64亿元,负债3.13亿元,累计亏损达1.09亿元,由于企业账物不实,经评估后为总资

  <记者采访手记>德钢崛起的关键在于创新

  企业是由经济细胞构成的经营实体,它的经营目的就是获取最大化的利润,这是所有企业的共同特性。德钢围绕利润目标来分配时间,视时间为企业的生命和金钱,在收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开始生产,通过企业内部挖潜来提高生产率。

  德钢崛起的关键在于创新,工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获得现实和未来的存在与发展惟有不断地适时创新。德钢为相对稳定的基础注入了新的生产要素,打通了生产流程与市场需求变化的通道,企业就活了。

  同时,企业又围绕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开展了管理、技术、产品、相关产业的创新,从投资资源使用的情况看,技术创新就是其核心内容:①生产要素配置优化;②技改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基本接近设计生产能力;③生产成本大幅下降;④新产品钢材即刻出炉。

  与此同时,德钢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也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他们坚持把国有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与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用人自由、决策自主”的特点相结合,从经营管理到生产一线,全面推行“新机制、新举措、高效率、快节奏”的经营管理模式,把“责、权、利”真正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施“只重结果,不讲过程”的经济责任考核。把激励和约束贯穿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核心就是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聪明才智。

  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企”战略。公司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机制,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执行“质量和成本否决制”,他们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把成本作为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公司按“科技兴企人为本,打造名牌质为优,顾客至上诚为信,持续改进精于勤”的质量方针强化生产管理,坚定不移地执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质量控制和责任管理体系,确保了公司生产有序受控,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推行效益分配制,员工工资与经济责任指标挂钩,当月兑现绩效,彻底打破原来国有企业的工资制度,以岗位和贡献拉大员工间的收入差距,高薪酬向高素质、贡献大、善管理的人才倾斜,改变过去收入与贡献不对等的状况。同时推行“言必行,行必果,禁则止”的管理理念,实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这些都是楚雄德胜钢铁有限公司的秘密武器。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