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曙光公司在京正式宣布,浮点运算速度每秒达到10万亿次的曙光4000A问世,并成功冲进世界计算机TOP500排名前十名。这不仅标志着我国民族高性能计算水平迈上了世界的最高峰,更预示着在高性能计算力量的推动下,我国将在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的网格发展中赢得先机,进而对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经济力量的崛起产生重要影响。
所谓高性能计算机一般指信息处理能力为每秒可执行亿次以上指令的计算机,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基础设施,它在包括国防、科学研究、各行业应用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建国初期美国对我国的高性能计算机的禁运,到曙光1000、2000、3000以及曙光4000A,曙光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成为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发展的缩影,伴随并推动了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历程。其中,曙光公司、浪潮公司等在实现了高性能服务器、国产服务器推广应用方面取得进展,直接催生了1998、1999年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把我国带入了互联网经济时代。
此后,国内高性能计算机相继问世,并得到大量的应用,这其中包括科研、石油、气象、基因测试、生物工程等。据报载,在今年1月份评出的“2003年两院院士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神五上天等几项科技成就的取得都是直接或间接得益于曙光高性能计算机。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业内人士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其实高性能计算机就是最典型的第一生产力”。我国网格建设的提出便是基于高性能计算对促进我国科技、经济、产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近年,美国《福布斯》杂志科技版发表了一组文章,预言了网格技术的普及。文章分析了计算机技术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指出网格技术的普及是IT技术下一个发展浪潮,这次技术革新的本质是全球万维网(World Wide Web)升级到全球大网格(Great Global Grid),也就是从WWW升级到GGG。到2020年,互联网格将成长为一个有20万亿美元规模的大型工业市场。
建设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简称计算网格)重大课题,改变了过去单纯研制单台超级计算机的思路,其目标是研究在网络化时代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网格,从而使得国家的高性能计算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解决国家在经济建设、国防、科研、教育等领域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实现计算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昂贵设备的利用率。在谈到网格的概念时,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说,“Internet的作用是将各种计算机连结起来,而网格是将各种信息资源连结起来。计算网格和信息网格的思想来源于电力网格,目的是将计算能力和信息资源像今天的电力一样方便地送到每一用户。”
应该说,高性能计算机的问世和应用已经使得我国的网格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在建立大规模的网格系统的关键技术——网格系统软件,特别是网格操作系统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则是刚刚问世的曙光4000A。
如果说曙光3000、银河、神威等高性能计算机是对我国网格建设起步和摸索的话,那么曙光4000A上网格零件的实现则标志着我国向第三代互联网——网格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它对一些网格基本构成元素——网格零件的建设性智能化的创新,对我国网格标准化的实现提供了高水平的借鉴,使得我国网格建设经验赶上甚至超过了世界水平,为即将到来的网格经济做好了准备。
高性能机正像一台高速发动机,不断地促进我国高性能计算、科技、经济形成互动螺旋上升发展趋势,可以预见在不久的网格时代,我国将在高性能计算机的平台上创造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