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欧盟正式宣布了享受普惠制待遇的六类中国产品将于2014年“毕业”,从2014年11月开始,包括动物源性食品、塑料及橡胶、纸张、机电产品、消费电子产品、眼镜和钟表在内的这六类产品将分两步调高税率,最终这六类产品出口到欧盟的关税将调高30%。而就在这六类产品开始“毕业”的前夕,欧盟委员会又于10月下旬宣布,将再次对现行的普惠制进行改革,并将在下一个普惠制年度取消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的普惠制优惠。
“普惠制”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包括某些初级产品)的一种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一种关税优惠制度,允许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以低于正常水平的关税税率进入实施普惠制的发达国家市场。目前,全球共有28个国家给予中国普惠制待遇,其中,欧盟就有15国。自1971年欧盟建立普惠制以来,中国一直是欧盟普惠制最大的受益者,“中国制造”几乎占了欧盟普惠制项下进口的三成。
欧盟贸易委员帕斯卡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在欧盟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30%,表明中国这一类产品已经可以从普惠制中“毕业”,无需再享受普惠制下的关税优惠。
尽管欧盟委员会的决定最终还得通过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批准。但是,事件发展的关键问题集中在欧盟对于新普惠制“毕业”标准的制定。根据最新规定,普惠制受益国任何一种产品如果在欧盟的市场份额超过15%,就将失去普惠待遇,而其中纺织品和服装的“毕业门槛”更低,仅为12.5%。
尽管欧盟公使衔参赞佛兰斯·叶森强调,普惠制“毕业”具有透明性,它是基于一个公开的操作机制,“毕业”机制不仅仅是针对某一个国家的,更不是针对中国的。中国产品陆续“毕业”欧盟普惠制,这说明中国产品在欧盟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了,应该祝贺中国。然而,在享受欧盟普惠制33年后,中国纺织行业不得不面对关税提高所带来的严峻考验,这对中国纺织出口企业来说,绝对是一个坏消息。
每年1亿美元关税损失
取消普惠制后,中国纺织品和服装所缴纳的关税税率将由目前的平均9%上升至12%,这将使中国企业每年为此付出超过1亿美元的代价。尽管拉米声称这“3个百分点的差额”将不会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的竞争力产生太大影响。但记者了解到的情况表明,欧盟取消对华纺织品和服装普惠制待遇,对于中国纺织业的损失将不仅仅是每年1亿美元的关税。
作为中国海外支柱产业的中国纺织业,欧盟更是其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来自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资料显示,去年中国对欧盟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前100名的企业,出口总金额已经超过24亿美元。一旦取消普惠制,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在被迫提高关税的同时,其在欧盟市场上的国际竞争力也将受到重挫。北京市服装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高层也对此直言不讳:“欧盟普惠制的取消对日后中国纺织品和服装欧盟订单数量肯定会产生不小影响。”
据了解,目前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在欧盟市场上虽然高居进口首位,但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纺织品和服装量多价低。在不少欧洲国家的商店里,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占到30%以上的份额不足为奇,而其中一件上衣的售价甚至只有2欧元左右的情况也并不在少数。
欧洲是一个对品牌消费有着极端忠诚度的市场,而一旦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在欧盟的售价上升,缺乏品牌忠实消费者的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很有可能面临被挤压的境地,随之而来,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和服装很有可能会取代中国产品大举进入欧盟市场。
国际贸易环境考验纺织企业
事实上,从反倾销到缩减普惠制,这说明中国的贸易环境正在逐步恶化。今年以来,欧元汇率坚挺,兑美元汇价频创自1999年1月4日问世以来的新高,今年来累计升值达11.73%。欧元升值对欧盟扩大出口、平衡贸易逆差造成很大的压力。按商务部统计资料显示,去年中国对欧盟全年贸易顺差近97亿美元,今年前五个月,中国对欧盟出口额又飙升48.6%,有专家认为,这才是欧盟宣布一大批享受普惠制的中国产品“毕业”的重要背景之一。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担忧地说,目前世界纺织品贸易量基本饱和,增长空间不大,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在世界纺织品贸易中已经占有20%的市场份额,而且基本上集中在中低档纺织品出口上,如果在配额取消后的短期内陡增出口量,将使中国成为众矢之的。“而且从美国对我三种纺织品设限,印度对我生丝、窄织布反倾销,欧盟对我化纤布反倾销,到刚刚结束的日本对我毛巾设限的调查,以及我们即将面临的秘鲁采取106个类别的临时保障措施和美国将特保条款简单化的趋势,世界上无数双眼睛正紧盯我国纺织品出口,摩擦日渐频繁,纺织品国际贸易环境日益严峻。”
与此同时,特保措施和反倾销仍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制约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贸易壁垒手段。对此,企业应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防范,在管理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财务上使用国际会计标准,营销上杜绝低成本经营、变相压价和无序竞争,社会责任上保障工人待遇等方面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中国纺织工业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但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首先表现在行业整体装备技术上的差距。中国纺织装备机电一体化还仅仅是开始,在运行装备中的比重还很低。第二,工艺技术科学研究开发能力薄弱,创新能力和设计水平亟待提高。他说,在一些关键生产领域和若干纺织前沿技术方面,缺少具有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第三,信息化水平不高,快速反应能力不强。第四,管理科学发展水平的差距。中国纺织企业、区域、行业目前存在共同的活动方式与全球化经济和跨国生产方式还有很多不适应,显然这是全行业生产力的一大损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张琪:欧盟取消普惠制,尽管对于中国纺织行业的实际影响还要视中国纺织品对欧盟出口的总量变化而定,但企业的长期订单将受到影响,出口欧盟的订单很有可能将转向印度等其他地区。
业内人士:目前,我国服装出口欧盟仍是以量取胜,在产品质量和价格上尚无法与一些国家竞争。征收全额关税将使我国纺织品行业的优势大打折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胡江云博士:从反倾销到缩减普惠制,我们的贸易环境在恶化。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